普门品全文网

“肉身坐佛”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3-09-12 05:26:3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肉身坐佛”的前世今生: 在荷兰展出的“肉身坐佛”,中国文物部门确认系福建地区被盗的“章公祖师像”。

僧侣圆寂后坐缸。

最近,一尊荷兰人持有的千年文物“肉身坐佛”被强势围观。这尊展出的“坐佛”从神态、尺寸、高度、重量到坐垫,甚至身上的伤痕,都与十数年前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吴山乡阳春村失窃的“章公祖师像”极为相似。

藏家关注“坐佛”的文物价值,文保工作者关心它能否被追回中国,但大多数人也许不了解,一个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僧人,为何在圆寂之后遗体会被塑成金身,并且被尊奉为“祖师”而搬上神坛?原本应该供奉在佛寺中的“坐佛”,又为何会在一个小村庙中接受乡民们的日夜朝拜?这一切,还需从闽南人简单而又复杂的民间信仰谈起。

热衷于“拜拜”的闽南人

和“信鬼神,好淫祀”的江南一样,闽南地区崇神祀鬼的风气亦由来已久。早在南宋时期,龙溪名儒陈淳在《上赵寺丞论淫祀》中就提到,“南人好尚淫祀”,他所在的漳州府更是如此,从城里到乡下,“淫鬼之名号者至不一,而所以为庙宇者,亦何啻数百所”。所谓“淫祀”,就是不在国家正统的祭祀范围之内,陈淳将闽地庙宇里的诸神称之为“淫鬼”,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神灵乃属于民间自发的崇拜,他们或原为俗世中人,身殁之后才被“神格化”。

一直到近代,闽南人依旧热衷于各种“拜拜”,他们不但拜佛、拜神、拜祖先、拜孤魂,也拜诸如老虎、青蛇、神龟这样的精灵。清嘉庆年间担任过龙溪县知县的姚莹曾这样写道:“闽俗好鬼,漳泉尤甚,小民终岁勤苦,养生送死且不足,辄耗其半以祀神。病,于神求药;葬,于神求地,以至百事营为不者,皆于神是求。愚民之情,亦可哀矣。”

姚莹乃安徽桐城人,虽然对闽俗好鬼神早有耳闻,但当他身处闽地,看到这里的百姓无论大事小事都向神灵祈祷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发了这样一通感慨。让姚莹稍感欣慰的是,尽管闽南人也喜欢造神修庙,但目的都是为了祈福,所祀奉的对象也都是品行端正,利物济人的良善之辈—而这也是闽南繁杂的诸神信仰中最基本的共同特征。

“章公祖师”真有其人,是个半路出家的放牛娃

留心的人会发现,“章公祖师”不是虚构的,他不是民众臆想出来的神,也不是原来佛道系统中的人物。在村民们的历史记忆中,他原只是个随母改嫁到阳春村的放牛娃,半路出家后,不仅在佛学上有所造诣,还经常施药救人,在当地拥有很高的声望。

《辞海》中对“祖师”的解释是,“祖师”是对“创立某种学说或技艺的人的尊称”,“佛教、道教也称其创立宗派的人为祖师”,如达摩祖师,纯阳祖师。关于“章公祖师”,我们找不到文献反映他究竟开创了某一宗或者某一派,唯一提到他的,目前只有《洞口章氏族谱》。族谱中记载了他的原名叫章七三,大田县屏山乡路口村人,他的父亲是路口村章氏的开基祖先。章七三的法号是“普照”,根据村民们的口口相传,他是在北宋年间圆寂之后被塑金身,因为真身不腐,四肢与身首俱全,因而被称为“六全祖师”。

对村民而言,“祖师”是个敬称,奉章公为祖师并将其搬上神坛,并不在于其道行究竟有多高深,而在于他身前“救苦救难,免费为周边村民治病”。

受到册封的“祖师公”:从佛教僧人到庙里俗神

类似的例子在闽南的诸神信仰中并不鲜见,就拿“祖师”来说,漳州平和的“三平祖师”和泉州安溪的“清水祖师”,他们都和“章公祖师”一样,经历了从僧人到俗神的转变。

根据《漳州三平大师碑铭》,三平祖师法名义中,俗姓杨,祖籍在今天的陕西高陵。因为父亲入闽为官,他出生于闽之福堂,也就是今天的福清。十四岁出家,宝历初年(约公元825年)来到漳州,在三平山上修建寺院并担任住持。

入宋以后,义中禅师已经有被神化的倾向,尤其到了明代尤甚。在何乔远的《闽书》中,义中禅师除了在佛学上有所造诣,他还具有“斗鬼”的法力。据称,他在初入三平山时曾被众鬼投入深潭,结果毫发无损,端坐无恙,最后山鬼被折服,并为之效力。

现存在寺庙中的明清碑碣中,大部分都是赞颂三平祖师“有求必应”的。当地流传甚广的还有他精通医术,不但妙手回春,还将医术传授给了当地民众。

“清水祖师”是宋朝人,福建的不少地方志都有他的记载。“清水祖师”原名陈普足,生于永春县小姑乡,他的父亲陈矶是位儒者,幼时普足“牧羊持斋诵经”,后出家于大云院。道成业就返乡之后,他募捐修建桥梁十数座,以度行人之往来。

普足与义中一样,也具有各种“法力”。普足也善“斗鬼”,民国《永春县志》详细描述了开山之初他与清水岩众鬼斗法的细节,据传,他非但被鬼投掷穴中用火薰了七日夜而不死,出洞之后还巧妙地将诸鬼都收伏了。与义中禅师不同的是,普足在圆寂不久之后,乡人便将他奉为神。

二人均先后接受过朝廷的册封。《闽书》载,唐大中三年,漳州刺史郑薰将义中的事迹上奏,后唐宣宗敕封义中为“广济大师”。

普足在宋代亦被累封为“昭应广惠慈济善和大师”。

祖师信仰:僧人为何被搬上神坛?

三平祖师和清水祖师被神化的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生前曾经造福一方,尤其是,他们都会看病。懂医术,会医道的人在当时似乎备受闽南民众的青睐。在闽南的诸神信仰中,除了三平祖师和清水岩祖师,闽台民间俗称的“大道公”吴真人也是一位医神。

这些信仰兴起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山高路远,求医不便。试想,今日大家尚且抱怨“看病难”,更何况以前的山民?在这样的环境下,散布于山中的寺庙宫观自然成为百姓的救急解厄之所了,也难怪方志里总说闽南人“信巫不信医”了。

除此之外,“祖师公”信仰的出现,也与唐宋以来福建佛教的兴盛有很大的关联。虽然直至东汉,佛教才传入东土,福建境内第一所见诸文字记载的寺院却始建于西晋。南北朝时期,福建的佛寺进一步增多,到了唐代,佛教在福建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有数据显示当时新增的寺院有735座。至于宋代,闽土已经俨然是“南天佛国”了,《八闽通志》里描述,寺观数量“至于宋极矣,名山胜地,多为所占,绀宇琳宫,罗布郡邑”。

佛寺多,僧侣也多,宋人徐景孙在诗中这样描述道:“湖中种稻重收谷,山路逢人半是僧”,就连“髡其首而游于他州者”,也就是剃了头在其他地方云游的僧侣,“闽居十九”,十分之九都是福建人。

这些记载或许有些夸张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佛教对闽人的影响很大。所以尽管两位“祖师公”的父亲都是儒者,但却都允许自己的儿子出家。

“祖师公”信仰的形成还与唐末宋元时期闽地的“造神运动”有关系。细读方志,可以发现至今仍在福建流传的众多神灵大部分都是在这时期被塑造出来的,这一时期不仅地方上的祠庙数量增长迅速,相继还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地方神,三平祖师、清水祖师和章公祖师也是在这时候被逐渐搬上神坛的。

闽台移民的共同信仰

因为属于同一语系,彼此在地域上又紧密相连,三平祖师和清水祖师信仰形成之后,彼此都对地方产生了影响。尽管三平祖师是唐时人,清水祖师是宋代人,在不少闽南人的传说当中,他们二人还是被当成了师兄弟。从二人成为俗神的经历来看,这种信仰文化已经出现了交融,所以无论是三平祖师,还是清水祖师,闽南人都会简称为“祖师公”。

闽南是台胞及东南亚地区华人华侨重要的祖籍地,伴随着移民潮,这种“祖师公”信仰也传播到了台湾和东南亚闽南人的居住地。根据2007年《人民日报》的数据资料,当时台湾地区的三平祖师分庙有50多家,信众达60多万人,清水祖师分庙则有100多所。

神灵的创造,信仰的形成其实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国家和地方都是参与其中的很重要的两股力量。以地方而言,拜哪个神其实与地域认同息息相关。

延伸阅读

九华山僧侣圆寂后多“坐缸”

三年后不腐便塑成金身

谈起“肉身佛”,不得不提的便是安徽九华山。不断出现的“肉身佛”成了九华山的一大特色,同时也为这座佛教名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九华山,还有这样一支服务队,他们专门为圆寂的僧侣坐缸、封缸、开缸,朱国胜就是这支服务队的队长。他介绍,根据祖上流传下来的办法,他们已为多位僧人坐缸,包括九华山、漳州等地。在2012年,他们还到泉州崇福寺为一位圆寂的老和尚坐缸,目前这位老和尚的法体还在缸中保存。而经他们之手,三年之后开缸发现肉身不腐的也有近十尊。

朱国胜介绍,在九华山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奇特的殡葬习俗—坐缸。“为圆寂的僧侣坐缸的程序其实很简单,只需在缸底铺一层石灰,其上加盖一层木炭,将法体盘坐装殓其中,再填充碾碎的木炭、檀香等,最后再将盖子密封起来便可。”

“如果打算制成"肉身佛",便会密封保存,三年后再行开缸。如果缸内的僧侣颜面如生,肉身不腐,他们就会再被塑成金身,成为"肉身佛"。就算要实行荼毗(注释:指僧人圆寂后的火葬),在九华山也要先将圆寂僧侣的法体盘坐装殓于大缸中。与"肉身佛"不同的是,这时缸底会有个孔,僧人圆寂七天之后,人们将陶缸的小孔打开,引燃缸内的柴草木炭,将遗体荼毗。”朱国胜说。

“从佛教的角度出发,开缸后能否肉身不腐,跟坐缸僧侣的修行有重要关系。根据我多年来为已故僧侣坐缸的经验来看,能否肉身不腐,也跟他们的胖瘦、圆寂时间有关。”朱国胜解释,一般而言,相比在高温夏季圆寂的肥胖僧侣,在冬天圆寂的较瘦僧侣肉身不腐的概率更大一些。

国内著名“肉身佛”

无暇禅师

九华山最著名的“肉身菩萨”之一。史料记载,无暇禅师24岁在五台山出家为僧,于明朝万历年间来九华山东崖峰结茅,耗用28年时间,以指血拌着朱砂、金粉,和着一种叫银珠的剧毒中药草作墨抄写成《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天启三年,无暇禅师圆寂,享年124岁。众徒将其形骸置于缸中,三年启缸,颜面如生,装金龛供奉并奏闻朝廷,天启六年,明思宗朱由俭尊无暇禅师为“应身菩萨”。

仁义师太

中国佛教史上出现的首尊比丘尼肉身,现供奉在通慧禅林。仁义师太(1911~1995),俗名姜素敏,东北人。1940年奔赴五台山,在显通寺出家,取法名仁义。1995年4月,至九华山通慧禅林,是年初冬,停食七日,安然示寂,享年85岁。其弟子打开存放已3年零2个月的坐缸,见仁义师太端坐缸里,黑白相间的头发长出寸余,牙齿完好,皮肤毛孔清晰,身体尚有弹性。

妙智法师

祖籍福建福州,生于1888年,以116岁高寿圆寂,其肉身塑像现供奉于漳州市龙文佛光寺。据悉,妙智法师自幼随父学医,刻苦钻研,医术精湛。于1937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为僧,一生悬壶济世,为无数患者解除病苦。

综合《东南早报》、《泉州晚报》、澎湃新闻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