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是佛教中除“阿弥陀佛”以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缘分”一词是表示世间万事万物之间关系的“疏密度”,联系的越“紧密”则表示越有“缘份”,相反则表示“缘分”浅或者是无缘分。缘分的含意不仅在气功修炼中有突出的反映,而且也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如平常经常听到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誓为知己者死”、“情人眼里出西施”、“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等,都是“缘分”一词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又如对于有些人,虽然从未见过,不认识,但只要一见面,心里就立刻会产生一种“恨想见太晚”的情感;而对于另一些人,哪怕很熟悉,但一见面,立刻顿生反感之念,总感到很“别扭”,“话不投机”,这些都是缘分的具体体现。
造成缘分“紧密度”的原因则是“前世的因”,而今世的“缘分”则就是“果”的一种体现了。“缘分”与“历史渊源”不是一个意思。“缘分”的成因是由“世道轮回”决定的。当然,前世作为决定今生命,但是今生通过修炼,一心向善,来世应该可以改变其命运,关键是人的心性向善向恶是由人的自主意识决定的,所以其未来命运则存在多种可能,从这种推理关系来看,佛又怎能看见未来以后的未来?
南怀瑾先生在1994年夏门南普陀寺《南禅七日》视频讲解得非常清楚。具体就是释迦弁尼佛在给南陀讲《南陀入胎经》中,详细讲解如何才能够成为人的。释迦弁尼佛说,要成为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精子;二是卵子;三是第八阿赖耶识,前面二个条件,现代科学已经有了证明,而“第八阿赖耶识”目前国外科学也已经有了明确的证明。在英国BBC广播电台拍摄的《我的濒死体验》纪录片中,国外科学家通过对众多的 “返阳人”死后经历的研究,他们得到了一个让全世界科学界都很难接受的结论:意识可以脱离身体而独立存在,由此,什么是佛也就搞明白了。国外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的这个意识,就是佛法所称的“第八阿赖耶识”,也就是今后成佛的“种子”。
这就涉及到命运是否能够改变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二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命运可以改变;二是命运不可改变。从佛法角度讲,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但从人的角度看,命运是绝对不可能改变的。为什么会存在这二种差异如此之大的不同命运观呢?唯一的原因就是人和佛对命运这个概念的认识不同。人的命运观是什么呢?从人的角度看,“命运”是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以及其间变化的全过程。人一旦死亡生命就结束了,命运也就不存在了。
无论一个人多么荣耀,或者多么卑贱,无论属于“三六九等”中的哪一等,从物质角度将其肉身都是由基因决定,而每个人的基因都是不相同的,正是因为这个“不相同”才有了千千万万个丰富多彩而又不相同的人生,更有了千差万别的“命运”。从目前世界科学来看,对于已经定型了的“基因”,科学界是无法改变,释迦弁尼佛“四个不能”中的“定业不可改”(李谨伯《呼吸之间》)所指也在于此。形成了的东西为“定业”,当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其命运也就形成了,定型了,所以,人一生的命运是不可改变的。
一位居士在他的一首诗中,道出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命运观,全诗为“仰天长笑喜自然,穷通荣达命相牵,波涛起伏随天去,功名利禄似云烟,平生努力不自欺,成败得失在于天。”诗中最后一句“成败得失在于天”诗句中的“天”不是指天地的天,而是指人的命运,其意为“努力是前提,但命运决定努力结果”!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