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九莲观音确有其人,还是明朝的皇太后

发布时间:2023-12-04 05:40:29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九莲观音确有其人,还是明朝的皇太后

盛夏时节,山西临汾的朋友带来一张明代观音像碑拓片。根据拓片辨认,石碑为明代天启三年所立的九莲观音像碑。

石碑顶部刻有篆书“御制”二字,两边为线雕二龙戏珠图案,再向下中间刻有“慈圣宣文明肃贞寿端献皇太后之宝 ”的字样。印右侧题有一赞,“赞曰:惟我圣母慈仁,格天感斯嘉兆,阙产瑞莲,加大士像,勒石流传,延国福民,宵壤同坚。”印左侧题有:“敕赐护国慈荫禅寺造,大明天启三年三月十八日”。

石碑正中间为端坐观音菩萨像。

菩萨坐在莲池边上,前倚着栏杆,右手边望柱之上莲花承托着净瓶,瓶内插着柳枝;菩萨左手边为假山石,下有紫竹数株,有的竹子从太湖石的洞穴穿过,石上落着一只金刚鹦鹉。莲池内左下角散财童子站在莲叶之上,双手合十。莲池中有含苞待放和盛开的莲花。

其实在原始原始佛经中,并没有九莲观音的形象,九莲观音是从我国明朝时期才出现的,她是明代观音信仰中最具皇家信仰特点的观音形象。万历皇帝为纪念其母李太后在梦中授记的《佛说大慈圣九莲菩萨化身度世尊经》及慈宁宫中的瑞莲盛开,在京西慈寿寺立造像碑,正面雕刻九莲圣母像,背面刻有“瑞莲赋”,叙述上天因感其母后之仁慈而降祥莲的事迹。碑上所刻九莲菩萨是依据李太后容貌所制,用以隐喻其母是九莲观音菩萨转世。

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生于1544年,卒于1614年。有生之年被尊称"慈圣皇太后",死后谥曰"孝定贞纯钦仁端肃弼天祚圣皇太后"。李太后出身卑微,是泥水匠李伟的女儿,十五岁被送进裕王府做婢女,侍奉当时的裕王,即后来的隆庆皇帝朱载垕生长子朱翊钧(而朱翊钧即是后来的万历皇帝)。裕王承继王位成为隆庆帝后,这位李工匠的女儿,曾经卑微的婢女被封为贵妃。隆庆帝驾崩,李氏作为28岁的年轻寡妇陪伴年仅10岁的万历皇帝登基。万历皇帝16岁大婚后,她便从乾清宫搬回慈宁宫居住,将长大成人的皇帝交给张居正辅佐。

据万历十七年(1589)侯继高所写《补陁落迦山志》的序言,万历十四年(1589),李太后慈宁宫与皇宫中的瑞莲相继盛开,万历帝认为是一瑞相,李太后更因此两度派宦官捧观音像至普陀山进香。次年,遂有神人在太后梦中传授《佛说大慈至圣九莲菩萨化身度世尊经》一部,这部伪经声称九莲菩萨(又称圣莲菩萨)是观音的化身。顾炎武(1613—1682)《圣慈天庆宫后记》中有“万寿中尊孝定皇太后(即李太后)为九莲菩萨”的记载,可见当时人们认为李太后就是九莲菩萨。九莲菩萨的信仰和图像在李太后和万历帝的积极推动下,流布极为迅速。

当时各地“九莲菩萨”造像镌刻很多,但留存下来的却并不是很多,在北京法源寺内存有原为圣安寺遗存的“九莲菩萨”碑刻,另外北京八里庄塔旁有一《九莲圣母像并赞》的画像碑,刻着万历十五年(1587)年款,为宫中瑞莲盛放次年的作品,可能是目前传世最早的九莲菩萨像。

金延林在《肖像画影响下的九莲菩萨像》一文中指出,李太后对明代佛教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其提倡和影响之下,观音信仰之风日盛。她与当时的大德高僧交往频繁,在明代四大高僧中,以紫柏真可与憨山德清与李太后交往最为密切。而辅助真可大师重刻《嘉兴藏》的密藏道开禅师显然也极为熟识这位李太后,为了争取皇室对刻印《嘉兴藏》的支持和赢得皇家的资助,道开禅师曾给李太后写过一封上疏,并将丁云鹏所绘的观音像献给慈圣太后。丁云鹏有可能是慈寿寺九莲菩萨像的线稿作者。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九莲观音碑上所刻的观音形象与丛林寺中五莲观音极为相似的原因。

现存的九莲菩萨画像、拓片中的人物形象极为相似,而九莲观音本身就是为了附和李太后是九莲菩萨转世传说,所以,九莲菩萨自然就成了以李太后为原型、以文人画的表现手法和肖像画表现形式塑造的中国本土佛教神祇。丛林寺壁画中之所以如此集中的体现了菩萨的种种化身,并重点刻画与九莲观音相关的图像,旨在于宣扬九莲观音信仰——也就是在宣扬李太后的菩萨转世身份。这也正是采用肖像画表现手法的根本之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