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心经》:为什么说“五蕴皆空”?

发布时间:2023-09-02 05:07:03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心经》:为什么说“五蕴皆空”?

《心经》作为佛教著名的经典之一,短小精湛,蕴含着佛陀的最高智慧。其开篇即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那么这里的“五蕴皆空”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照见五蕴皆空”中的“照见”,在这里是实修证悟之意。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实修证悟,才能真正体验到五蕴皆空的实相境界。

五蕴中“蕴”是梵文的音译,其意义是集聚、和合,五蕴也叫做五阴。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

1.色蕴

色蕴是指能产生障碍的有形有相之物,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聚合而成。从广义上讲,色蕴就是指一切可见、可感知的物质现象。色蕴的物质境界,可谓我们最为熟悉的境界。

2.受蕴

当我们体验物质世界时,会产生种种感官现象。众生因体验色蕴而产生的种种感官现象,即是受蕴

3.想蕴

当产生种种感官现象,众生将自发产生不同程度的想象分析行为。基于这种想象分析行为而得到的表象上的觉知,即是想蕴。众生的想蕴是种种念头,是种种妄想,是产生烦恼的基础。

4.行蕴

在想蕴的基础之上,我们的身、口受到想蕴(意)的支配,作出对应的行为意志,这就是行蕴。行蕴具有迁流的特性,来来去去,没有停息。

5.识蕴

识蕴就是指意识发生的作用,其作用主要是判断和分别。譬如见到美好的事物,产生欢喜、贪爱之心,见到丑陋的事物,就产生厌恶的心理。

众生之所以妄想颠倒,其根本原因就是认为五蕴是真实的,认为这个由五蕴组构的“我”是真实的。于是在无量劫中执着于这个“我”,无法照见真相,难以超越轮回,超越生死。

《心经》告诉我们,“五蕴”的体性是空,是浮在表面的幻象,不是那个真实的“我”。追求“五蕴”这个幻象,终究是找不到本质的。我们的一切苦厄,也都是来自于“五蕴”这个幻象。因此,如果能够证悟到 “五蕴皆空”的实相,一切的苦厄也就破除了。

佛陀以缘起法的理论,严密的证明了五蕴皆空的实相。五蕴由种种因缘和合而成,缘起则生,缘去则灭,没有一个独立的自性。故而五蕴并非世间的源头所在,并非本质,并非那个真正的“我”。

当然,理论上明白五蕴皆空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是要修行实证。当实证到“五蕴皆空”的境界,我们的源头,即是佛性,将全面呈现。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