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学佛从做人下手

发布时间:2023-02-21 17:59:02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昌臻法师

  为什么学佛要先从做人下手?太虚大师说,学佛先学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成佛。佛陀,梵文音译,意译是“觉悟的人”,并不是神,也不是天生的。我们大家是“没有觉悟的佛“,我们是迷着的,但是我们的本性没有迷。佛揭示了这个奥秘: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这就是真理。凡夫与佛本性没有区别,迷了就是凡夫,觉了就是佛。所以我们学佛的过程,就是由迷到觉的过程。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陀的思想、言论、行动,以佛陀为师,向佛陀看齐。学佛的目的最后就是要成佛。这一点是佛教与其它宗教不同的地方。佛教是希望众生都成佛,本来“是心是佛“嘛,就看自己能不能认识到这点,敢不敢承当。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愿愿都要度一切众生往生净土,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佛。这就很明白了,往生的目的是度众生,成佛的目的也是度众生,不是别的。

  那么,怎样才能把人做好?必须遵循做人的准则,佛教提出两条,叫“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七佛通戒偈》提出来的。过去一切佛教化众生就是这两条,可以说这就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修行的纲领,成佛的基础。唐代白居易,对佛学很有研究。他在杭州做太守时,去拜访鸟巢禅师,他问佛法的精要是什么?禅师告诉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一听,却说:“你这个太简单了,三岁儿童都懂得”。禅师说:“八十岁的老翁行不得”。这是说,这两句话看起来简单,做一辈子也不见得做得圆满。佛教对善恶的标准,要求很高,利人才是善,利已就是恶,损人更是恶。,一般人常说,自私自利,损人利已。而从因果上来看,损人决定不会利已,只会得恶报;自私决定不会自利。自私,是从小我出发,加强了我执,出不了六道轮回;而且,自私是贪嗔痴的根源,还会使人堕入三恶道。所以自私、利已就是恶。

\

  刚才说,利人才是善,也符合因果规律。自、他是一不是二,利人,是种了善因,自然会得善报。如果从利已出发而去利人,这不是种的善因。是善是恶,关键是发心问题。还有《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庆余”。这是贯通三世的因果规律所决定的。中国历史上的范仲俺,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他做宰相时,把工资收入,除留很少部分作生活费用外,其余全部都拿来救济人。他在苏州办了一个“范氏义庄”养活了三百家人,这个不简单,三百家人啊!他当宰相时,家里开支非常节约,他三个儿子只有一件礼服,因此不能同时出街。他去世后,连安埋费都没有着落;但是,他得到很大的善报。他的儿子范纯仁又当宰相,而且子孙后代,代代都出人才,一直发展到现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登了一则消息:“来自世界各地的范氏家族在台北市举行一个隆重的集会,将近两百人,纪念范文正公一千年诞辰。这说明种善因,自然就会得到善报。还有,能够损已利人,这更了不得了。损已,现在说吃亏了,但受到了别人的尊敬,而且你这种行为就感化了别人,你不求福报,自然会得到更大的福报。清代末年的林则徐,也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当大官时每次出巡,还把《阿弥陀经》等随身携带,至今还留下亲写的《行舆日课》。他撰联:“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困祸福趋避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可以看出的心愿。他焚毁鸦片烟的时候,没有考虑个人,只考虑国家民族的利益。他完全清楚,做了这件事,立刻会丢官,甚至会被杀头,他是作好思想准备的。这个就是损人利人,这就是修菩萨行。他为了要利人,不惜这样做。果然,他把鸦片烟一烧,便被免去两广总督职位,充军到新疆。他这种人真正具有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菩萨精神。他到新疆以后,规划新疆的水利工程,把个人的荣辱得失放在一边。他这样做当时看起来是了亏,但是却受到了大家的尊崇,感化了很多人。现在,英国伦敦的蜡像馆,对于清代历史人物就选塑林则徐的像,这说明历史是自有公论的。他的子孙后代也非常发达兴盛。根据上海《新民晚报》和《四川政协报提供的材料,现在世界各地居住的林则徐后代,有联系的竟达三百多家人。上述两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行善就是利人。利人实际上就是利已。佛教的观点是自他不二,但是有些同修以为,我要关着门作功课、念佛,其它的事情少管,先把自己度了再度人。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印光大师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是则唯欲利人者,正完成其自利;而唯欲自利者,乃适所以自害也。“(印光法师:《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这段开示说得明白,你只想利已,实际上就是害自己,因为你把自己和别人对立起来看,归根到底就是自私自利。我们对待这个问题应该遵循祖师教导,端正自己的看法。有些人虽然在学佛,却做些损人的事情。比如诽谤别人,别人受了害,受了冤枉,你自己绝对得不到任何好处,害人终究是害自己。事情恳定会揭穿,别人不相信你那一套,大家就把你看白了。不仅你现在犯了诽谤罪,而且,自己将来肯定要受恶报。因为你是出于嫉妒心,报复心,嗔恨心, 这是种的堕恶道的因呀!这些人应该悬崖勒马,忏悔罪业,老实做人。还有一种,是损人来利已,比如把别人财产侵占了,别人受了损失,自己目前好像得到利益,其实,你现在的恶名就流传出地去了,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未来肯定受贫穷困苦的恶报。

  纵然你今生逃脱了法律,但绝对逃不了因果。佛教关于善恶果报的道理,指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待人接物很有受用。我们学佛必须按照这个来做人、来待人接物。在个基础上修行才会相应。如果天天在念佛,却没有按佛的教导去做人,这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做到诸恶莫作,起码要严守五戒;把五戒守好,众善奉行就不难了。五戒,实际上就是五大布施。我们能够认真持戒,就是对众生布施了无畏。比如我们持杀戒,不仅是人,就是一切畜牲都晓得我们不会害它的生命。我们认真持盗戒,别人不会担心我们侵犯他的财产,这就是对众生的布施,对自己就是种大福田。社会上犯罪的人造罪恶,搞得社会不安宁,可以说都是犯了五戒的。那些斗殴、杀人的都是犯了杀戒;那抢劫、贪污都是犯了盗戒;那些强奸、卖淫、嫖娼、重婚、乱搞男女关系等等,都是犯了邪淫戒;那些诽谤、诈骗、商品的假冒伪劣等等,都是犯了妄语戒;那些酒后肇事、吸毒、贩毒等,都是犯了饮酒戒。所以人人能受持五戒,必然家庭和谐,社会安宁。我们守好五戒,起码后世保得信住人身。五戒都不守,下一世人身都保不住。五戒条文不多,分量却很重。五戒里头,有四条都是根本戒。我们能认真把这五戒守好,有很大的好处。守好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戒善神暗中保护你,五戒都守好了,就有二十五位善神保护你。什么灾难,什么危险都给你消除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