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是生命的归宿
——在皈依法会上的开示
济群法师
善男子,善女人:
谛听!
皈依,是我们人生的重大事情。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我们之所以沉沦,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生命的方向,我们找不到解脱痛苦和解脱轮回的究竟的方法。我们看不到生命的方向,一直在不断地起烦恼,不断地造业,而这又使得我们在轮回中沉沦。
皈依,就是寻找生命的依赖和归宿。
我们深刻地意识到,世间上的财富、地位、感情、家庭、儿女,所有的这一切,对我们的人生,只是具有暂时的意义,而没有永久的意义。我们现在所执著的这一切,我们现在所追求的这一切,都经不起死亡的检验。当死亡现前的时候,所有的这一切都帮不上忙。我们需要寻找一种究竟的归宿和依赖。
我们选择了三宝,作为我们生命的归宿,作为我们生命的依赖。
我们信仰佛法,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皈依的对象;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皈依。
我们皈依的对象就是三宝:佛、法、僧。从今以后我们确定,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生命的归宿和依赖。
我们为什么要皈依佛呢?佛陀是生命、人格都达到圆满的人。佛陀的生命的品质,是由大智慧、大慈悲组成的。有了大智慧,就能够通达宇宙人生的真实。佛陀已经解脱了一切生命的迷惑,已经解脱了一切烦恼,足以作为我们的依赖,足以作为我们生命的楷模。有了大慈悲,就能够帮助众生解除轮回的痛苦,为我们宣示解脱之道。佛陀具有大慈悲的品质,对我们一切众生都能够生起无限慈悲的心。所以,我们需要佛陀作为我们依赖的对象。
法,是方法,就是成就这种高尚品质的方法。法,是佛陀为我们众生所开示的解脱的方法。对法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了悟宇宙人生的真相,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解除人生的痛苦和烦恼。法,是人生的大智慧。
为什么我们的生命中充满着烦恼?因为我们的生命中充满着迷惑。这种烦恼和迷惑,就是制造我们生命痛苦的根源。我们通过修习佛法,可以彻底解除生命中的烦恼和迷惑。
我们学佛的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我们学佛,不只是把佛陀作为我们求保佑的对象。其实真正的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了,看到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佛性,我们每一个众生的生命内在,都有成佛的高尚的潜质。我们学佛的过程,就是通过对佛法的修学,开发我们生命内在这种成佛的品质。
我们一旦具备了佛的这种品质之后,我们就开始有能力真正地解除我们生命的迷惑和烦恼。最终,我们也能够成佛,我们也能够和佛菩萨一样,得大自在,再也不会有痛苦,同时我们还有能力去帮助无量无边的众生。
皈依僧,以整个僧团作为学佛的对象,主要是以贤圣僧的品质作为我们皈依的对象,那就是智慧、解脱。
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需要亲近善知识。如果我们不亲近善知识的话,虽然皈依三宝了,还是不得要领。比如,有些人皈依了之后,并不知道如何真正地走向解脱道。皈依了之后,我们一定要亲近善知识,依法得解脱。
皈依三宝,代表着我们生命中非常重要的选择。要通过这种隆重的仪式,来帮助我们完成生命中最庄严的宣誓。
我们深信:只有佛法僧三宝,才能帮助我们了悟生命的真相;只有佛法僧三宝,才能引导我们究竟地解决生命的痛苦。这样的认知,是我们选择三宝作为皈依对象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样的一种认知,我们虽然皈依三宝了,还是不能得到皈依体。
皈依,是帮助我们完成这种生命的宣誓,重大的宣誓。这种宣誓,一定要建立在我们认知的基础上,一定要发自内心。只有这样,在我们的内心中,才有可能种下皈依的菩提种子,我们才能获得皈依体。而这个皈依体,就是我们今后走向解脱道、走向菩提道的重要基础。
我们在皈依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皈依的意义,皈依对我们的生命所蕴涵的巨大的意义。我们对皈依的意义有一分认识,佛法对我们的生命就会产生一分作用。我们对皈依的重要性有十分的认识,佛法对我们的生命就会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对皈依的意义没有认识,我们虽然跪在这里皈依了,皈依过了也就过了,佛法在我们的内心没有多少影响。我们很多人皈依过了,可是我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一点都没有改变。这种皈依,其实和没有皈依是一样的。
皈依了之后,最关键的是我们还要修学佛法。通过修学佛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开始通过佛法的观念来改造我们的人生。
真正对皈依生起极大的信心,我们的生命将会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走出来,开始以三宝为中心。我们只有以三宝为中心,才有可能从过去的不良串习中走出来,真正地走上解脱道,真正地走上菩提道。
所以,对皈依的意义的认识,确实非常重要。
皈依了以后,作为在家居士来说,相应的就是要受持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不杀生,所有的有生命的,我们都不能杀害。但是,作为在家居士来说,如果没有条件吃素,三净肉还是可以吃的。什么叫三净肉呢?就是不见为我杀、不闻为我杀、不疑为我杀。这个肉不是专门为你杀的,你就可以吃;如果是专门为你杀的,你就不可以吃。
不偷盗,又叫做不与取。凡是别人没有给你的东西,你都不可以把它私自占为己有。
不邪淫,除了合法的男女性关系以外的性关系,都不可以有。
不妄语,不欺骗别人,不用伤害的心去欺骗别人。
不饮酒,就是不喝酒。
这五条戒,在现在的这个社会,很多人因为已经养成不良习惯了,要做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今天,可能有一部分居士发心要受五戒,还有不少居士没有做好受五戒的准备。
在受戒的时候,我们讲到不杀生、不偷盗……如果你不想受,那么你就不要回答。你想想,五条你能够做到哪一条,你可以先受哪一条。其他的,你要是做不到的话,可以先不要受。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