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1880—1942)本名李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他既是一代高僧,也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多个领域均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艺术,“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均以得到他的一幅字而引以为荣。他是现代第一个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也是在现代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他先后培养出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以后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具有普度众生出苦海的胸怀。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中国从绚丽至极而归于平淡的典型的文化人物。
法师早年师从严范孙、赵幼梅等名士学习诗文、书画、篆刻等,由此奠定了较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底。他18岁那年,维新运动兴起,因此而对康有为、梁启超十分敬仰,曾刻过“南海康君是吾师”的印章以自勉。
戊戌变法失败后,弘一法师奉母迁居上海租界,与当地新学界领袖许幻园过往甚密,加入许幻园创设的“城南文社”。同时,他又考入了由蔡元培创办的南洋公学学习经济,与谢无量、邵力子等均为蔡元培的得意门生。当时,他作为一位富家子弟、翩翩少年,常以诗酒声色耽于燕市,并与名妓、坤伶交往甚密,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出他在音乐、诗词方面的天赋。
1905年,弘一法师在母亲病故后,毅然东渡日本留学。临行前,他填了一首《金缕曲》: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
……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这首充满无限感慨又略带悲切的词,与他当时收集编写的《国学唱歌集》中的一些歌曲一样,流露出的是对现实不满,迫切要求扬鞭疆场以重振中华的豪情。
1906年,弘一法师入东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习绘画,兼攻音乐。在那里,他对在日本上演的欧洲话剧很感兴趣,并与留日的同学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创办“春柳剧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弘一法师因饰演爱美柳夫人、薇奥莱塔等角色闻名于当时的东京剧坛,成为中国话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他又独自编印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虽然仅出版了一期,但所有稿子的撰写,插图、封面制作及全部稿件的缮写,都由他一人承担。这期刊物中发表了他编写的《隋堤柳》、《我的国》、《春郊赛跑》三首乐歌。
弘一法师于1910年学成回国,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图案科主任教员。1912年,他自天津南渡,先后任上海城东女学、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员和美术教员。同时,他还参加著名诗人柳亚子所领导的进步诗歌团体“南社”,又受聘任《文美杂志》、《太平洋画报》的文艺编辑和主编。其时正值辛亥革命不久,他满怀革命豪情地写下了一首《满江红》: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在担任音乐和美术教员的这几年,弘一法师为我国现代早期的艺术教育事业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我国五四时期南方不少音乐家和美术家都曾先后受教于他,如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李鸿梁、曹聚仁等等。
1915年以后,由于经常失眠,弘一法师开始对佛教的教义及其修身养性的“断食”、“坐禅”等发生兴趣,终于在1918年7月决心弃绝一切世事,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此后,他只一心钻研佛学,基本上不再写作诗、画、歌乐。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的温陵养老院,终年63岁。
弘一法师一生所编写的歌曲有七十多首。其中,他早年所写的均收集在1905年编印的《国学唱歌集》中;在留学回国后,结合教学工作而编写的几十首以及出家后所写的《三宝歌》和《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等,在他的生前未能结集出版。他的多数作品后来由丰子恺先后收集在由开明书局1927年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首》和音乐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李叔同歌曲集》中。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年出版了由企释、培安编订的《李叔同——弘一法师歌曲全集》,在前两书所搜集的李叔同歌曲之外,又有大量的增补和详细的注释。
弘一法师早年所编写的学堂乐歌,受当时维新运动的影响,流露出对祖国存亡的忧虑和迫切要求为国捐躯的爱国热情,如《出军歌》、《哀祖国》、《隋堤柳》、《我的国》、《扬鞭》等,其中《祖国颂》的影响最为广泛:
上下数千年,一脉延,文明莫与肩。纵横数万里,膏腴地,独享天然利。国是世界最古国,民是亚洲大国民,呜呼大国民!呜呼,惟我大国民!幸生珍世界。琳琅十倍增声价。我将骑狮越昆仑,驾鹤飞渡太平洋,谁与我仗剑挥刀?呜呼大国民,谁与我鼓吹庆升平。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弘一法师对祖国的新兴一时抱以极大的希望。他将这种感受注入当时所编写的《满江红》、《大中华》等歌曲中。如《大中华》:
万岁!万岁!万岁!赤县膏腴神明裔。地大物博,相生相养,建国五千余岁。振衣昆仑之巅,濯足扶桑之漪。山川灵秀所钟,人物光荣永垂。猗欤哉!伟欤哉!
弘一法师创作的歌曲的代表作,主要集中在他回国后任职师范教学期间,其中有些主要是结合青年学生的生活现实,提供他们习唱的。这部分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秀丽隽美,声韵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弘一法师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的修养,所选用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所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成为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如《春游》:
春风吹面薄如纱,春人妆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现在来读弘一法师创作的这些抒情歌曲,可以发现一些逐渐滋长的、一种淡泊人生的出世之道。这可以视作为弘一法师后来依托佛门思想的萌芽。
总的说来,弘一法师编写及创作的歌曲,非常注重曲调的流畅优美和文辞的生动秀丽以及歌词与曲调在音韵上的完美结合。他于音乐道路上的历程,充分显示出其在音乐、诗词方面所具有的丰富修养和较高的艺术水平。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