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如何应对道场中的人事烦恼

发布时间:2022-12-31 18:26:33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如何应对道场中的人事烦恼

  南无阿弥陀佛,今晚座谈的题目是:如何应对道场中的人事烦恼。写了一篇简单的条文,很简单,大家都看得懂。我也不按这个讲了,就跟大家随便说说。

  我本人出家也将近二十年了,住过道场,也建立了自己的道场,也观察过别的道场和其他念佛的团体,看到一些道场、团体往往被人事烦恼所纠缠,成为一个问题。

  那么个人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呢?当然不快乐也不能安住。在团体中,就会产生负面的效果。我们大家在座的会不会也有这方面的困扰?

  一般遇到人事烦恼,心里就很不快乐,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责怪这个道场怎么这样啊!一般人都不会反观自己,认为都是人家的错,认为整个道场都不好。人遇到事情,他往往就觉得,是谁对他不好,甚至有时候战火蔓延,觉得别人都对他不好。如果领导再说句话,就觉得领导也袒护别人,这个团体没法呆了——“我抱着一腔热情来。你看,这里一点也不公正!”这就是缺乏回光反照的能力,不知道自己的过错,他需要人家来赞成他说“对方就是不好”,他就觉得自己正确,快活了,高兴了。如果人家来说:“要看对方也有长处啊,我们自己反省一下哪里有什么不足。”这话他不愿意听,首先怪罪对方,看不到自己的过错;第二种,就是有一种人,他也知道自己不对,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应对:“我知道我不对,可是改正不了,那我走吧。”采取三十六计最上一计——一走了之的办法,这样在团体中也呆不住。

  这第二种要比第一种好一些。第一种人有很大的破坏力:他在道场里像个泥鳅一样到处窜,专找那些跟他“志同道合”、同样见解的人,如此这个团体会分裂、分化;再一个,他在团体里会到处讲,讲许多话,因为感到不平啊,觉得自己正确,这么受不白之冤,人家对他不理解,他就有不平的情绪;另外呢,他告别团体之后也不是心平气和、公正客观的,他在外面也会说:“那个地方看着很清静,其实不咋地,我呆了三五年,我还不知道吗?!”他这样的话一讲,人家一听就觉得:对对对,他在那呆那么长时间,说的话想必是不错的。这个杀伤力特别大,而且他也完全认识不到自己的过错。第二种情况好一些,出去之后他不会乱讲,因为他知道是自己有所不足。

  所以我们佛门里讲,知见特别重要。“宁可破戒,不可破见”,破戒是自己做不到,他对戒律有违反,但是他在知见上是正确的。我们念佛人,作为佛弟子,首先要建立一个基本的观念与知见,那就是:只要起了烦恼,就一定是自己的错,绝对不是人家的错误,这样就百分之百没有问题。

  我们心里起烦恼了,不愉快了,这个过错在哪里——在自己身上!肯定是自己错了。我们是怎么错的,有没有能力改,那是另外一回事。首先要知道是自己错了,没错你怎么会在那烦恼,睡不着觉呢?如果你真的跟真理到一起了,圣人无梦,圣人没有睡不着觉的,正确就是得理啊,内心很坦荡,和真理合一,怎么会睡不着觉呢?怎么会高血压,怎么会起烦恼呢?怎么会跟人家过不去?所以,首先要肯定是自己的错。

  佛门里说:自己的责任自己承担,因为不会有任何人造成你的痛苦。我们所谓的烦恼、痛苦,本质都是自己造成的,是我们自己所感召的。因为我们喜欢找是非,所以就有人家评论我们的是非;因为我们老是冤枉人,所以人家也老是冤枉我们。你种什么因,才得什么果,绝对不会是人家造成的。“就是他造成我这么痛苦”——如果有这种观点,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至少不是一个持正知正见的佛教徒。

  当然确实要承认,认错是比较痛苦的。承认自己不对,一般人没有这种勇气,也不愿意这样承认。可是我们既然学佛,就是要用佛的知见,来端正自己的知见,来建立正确的知见。至于能不能改正,改正到什么程度,那是第二步。有了正确的知见之后,我们绝对会不断进步的!我们每一次心里起了情绪、烦恼,马上想到:“我错了!”,这样就会在无形中渐渐改变。抱着这样的知见,来看祖师大德的开示,看佛的经教语录,看善知识对我们的讲解、开示以及一些同参道友对我们的安慰开导,都会入心,不会产生对立,这样心境就会提高了。这是一个基本的认识。

  就我个人来讲呢,也可能我这个人在这方面“老油条”一点,反正是老油条了,已经在油锅里炸得焦了,无所谓了,这是一个方面。再一个,我的个性也强势一点,很可能把对方给冲撞了自己都没感觉到,这么多年,可能有不少人被我无形中打回去了,自己还不知道。今天就在此,当着你们大众的面,对你们中间过去伤到的人和没有伤的人一道忏悔,因为我个人在这方面感觉比较迟钝。

  另外呢,也是因为自己发了一点小小的愿心。人有了愿心以后,就会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不再会为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产生什么烦恼。因为这个愿心是佛法所引导的愿心,我们就站到了比较高的立场上。就像登山,你顺着这个山道走,路上有很多棘荆丛林,那些刺一定会挂着你的衣服,因为你在那里面走嘛;如果你坐飞机走,它再怎么样也不会挂着你。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的心如果在一定的高度,那么这些具体的、小小的人事纠纷就不会障碍你,因为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它对你完全没有障碍。

  我们了解弥陀的慈悲,弘扬这个法门,弘扬弥陀的救度,我们做点点滴滴的事,是给阿弥陀佛做的。在这个立场上,你怎么会降下来说:“某某人讲这个话,就是他对我不好。”不会有这种想法。所以我觉得,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我们的立场要高,心量要宽,愿心要大。我们找准要点——我们是为弥陀做事,一切看弥陀的脸色,一切听弥陀的声音,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感念弥陀的恩德!这是站在佛这一方面。

  那么站在众生这一方面呢,和佛那一面也是一致的。因为我们得到了佛法的利益,就要利益众生,就要把好处给众生。众生是我们的历劫父母——如果有这样的心念贯彻在我们的心中,那跟人家发生了矛盾,我们就会不好意思,本来都要给人家好处的,怎么会去与之计较呢?这样自然不会跟人有矛盾、冲突,不会认为都是别人不好,也就不会跟人产生对立。

  当然,这也是要我们深入法义。慈悲心要广大,也是要一步步地来。上人在这一方面就非常淳和,他时刻把众生放在前面。我们果然能视众生如儿女,如父母,本来就要给别人好处了,给人讲一两句也就无所谓了。比如说,两人抢凳子,就要吵起来了,他一想:“哎呀!我正是准备给人让凳子的,还让你开口讲,太不好意思了!因为你是我父母,我本来就要把凳子给你坐,你不提醒,我都忘记了。”他本来就想把凳子让给人家坐,那人家说出来了,那不刚好吗?我想,如果所有的事情都能这样,那就自然不会有人事纠纷烦恼了。

  其实在宗风俗谛里面,任何一条去贯彻落实,也都是相通的。如果我们站不到这样的高度,比如说有一个广大的愿心,可能有些人还提不到这个高度,那怎么办呢?我们还有一个方法,可以讲是诀窍——那就是不计较。

  “不计较”这三个字啊,是非常妙的。我第一次听上人说:“多一分计较,就多一分苦恼;少一分计较,就多一分自在。”我听了特别受用。一切的苦恼从计较而生,特别是人和人之间打交道,你不计较,他怎么讲都可以,不就行了吗?

  我小时候听到母亲说的一句话,对我的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现在才知道是《增广贤文》里面的一句话。她说:“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就是说,如果有人来到你的面前来说是非,说张家长、李家短,说谁好、谁不好,这个人就是搞是非的人,我们就不要听他的。

  如果我们心中有不平,出去到处讲是非,是不是也是是非人呢?我们要是被别人说是搞是非的人,心中都不服气,但其实要做到没有是非,还是不容易的。可以讲,我们或多或少都是是非人。心中没有是非的人,听到是非,在他心中自然就消音了!他的心是一个消音器,是非一来到他这就吸收掉了,他绝对不可能再去转播的。

  佛陀成佛的时候,魔王来考验、干扰佛陀。魔就对佛陀放射毒箭。这些箭一靠近释迦摩尼佛都变成了莲花,纷纷坠落。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故事。其实这个是必然的,不是故事。这是佛陀的威德、慈悲,自然产生的感应。

  不要讲佛陀,就是一些德行非常好的修行人,像上人,不管听到诽谤、侮辱的话,还是恭敬的话,他的心始终是慈爱的,是怜悯对方的。别人的话不可能伤害到他,他只会善意地理解、体贴对方,来化解问题。有毒的信息来了之后,就如同变成朵朵莲花坠落下来,这是必然的。一般人就吸收了,中箭了,拔不出来了,因为他没有这种慈爱的心量。所以,魔王不可能伤害到佛陀,就像光一样——黑暗扑过来,光自然就把它化解了。如果你有一颗慈爱、柔软、利益众生的心,对方不管怎么样来,你都能够把他化掉。

  如果我们化不掉,最起码能空得掉,过去了就完了;如果空不掉,就要躲得掉。如果化不掉,又空不掉,还躲不掉,对方来一句批评的语言,你马上顶回去,这是自己充当靶子。这样你来我往,无穷无尽,是非就没完没了,没办法收拾了。

  所以这个“不计较”非常非常的好!俗话说:“三天不开口,神仙难下手”,只要你不计较,谁拿你也没办法。

  好计较的人,如果有人跟你结了仇,他想让你跳就能让你跳,想让你笑就能让你笑,你就成了他手上的一个木偶,你还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他说一句话,马上你就要计较了,就要蹦了,要跳了,你不就是木偶吗?这样的人就是没有主见。

  不计较就是听到什么话都不计较。为什么不计较呢?因为说话的是别人,他有权说话,舌头长在人家嘴里,还能要人家不开口吗?这是最起码的。现在讲言论自由,他要怎么讲话,这是他的事,他怎么讲都行。他不过是用了你的名字,讲了一句话而已,他要讲就讲吧——这样你就不计较了。

  有个公案,昔日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唐朝布袋和尚念偈道:“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就是说,你要骂我,我跟着你一道骂;你要打我一拳,我自己躺到地上;你要吐我唾沫,我让它自己干,我也省了事,他也少烦恼。我掏一个洗手巾擦一下,我还多费事,他还起烦恼,这就是不计较。

  “不计较”是在团体里面生存和自我保护的最佳妙方。很多人在团体里住着伤痕累累,这是别人的原因吗?有的人会认为是别人的原因,其实站在佛法立场上,都是自己的原因。那么用什么办法可以保护自己呢?就是不计较,任对方怎么说,“哈哈”一笑了之。

  在我们这个团体里面,有很多人是不计较的。不计较,人就过得自在。谁说什么,你浅浅一笑,不计较,事情不就过去了吗。要心宽,心一宽你就不计较了,心宽天地宽,天地有多宽就看你心有多宽。

  人在团体当中生存要有招数,也就是人际交往的招数,有主动与被动的招数。不计较是被动的,是躲过去;主动的招数就是利他,这是主动出击,主动地去利益别人。可能我们还难以做利他的事,那你一片春风就好了,最起码是不计较。

  如果说平辈的之间计较,还情有可原,因为他们都是工作同事。这就看谁聪明了——不计较的人很聪明,计较的人当然不聪明,自己伤害了自己。还有做执事的,做领导的,做当家的,做师父的,就更不能计较了。就像做父母的会跟孩子计较吗?父母只有一片心要照顾他,不仅不计较,还要去安慰他。所以做当家的不容易,当家的不能计较,他一计较,他的身份就失掉了。人家说:“哎呀,你当家的怎么能跟我计较?我可以计较你,你就不应该计较我。”那当家的只好说:“对对对,是应该这样的。”这样他得到的好处是心量扩大,福报增长了。好像也有“坏处”,就是他没有资格计较,什么事情都要吞下去。

  我们这些执事们、法师们、老参们,我们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心甘情愿地做扫把、畚箕和垃圾桶。因为道场里面人事比较多,作为工作人员,或者历练还不够,或者年龄小,他站在自己这个高度和角度,考虑问题有一定局限性,他就会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和牢骚,这些就好像是团体里面的垃圾。

  道场如果不扫会很脏,房间都要打扫,那么身体也要打扫。我听说身体里有类细胞是专门清除体内垃圾的,不然的话,身体就会很脏;老了就不行了,体内的环卫工人——清理体内垃圾的细胞们老了,干不动了,能量不足了,所以老年斑就出来了。团体也需要有清洁工。

  信众也要体谅师父、执事和当家,他们就是扫垃圾的,什么话他们都要听着,他们得有量。如果他也到处发牢骚,那就乱套了,怎么还能成为一个团体呢?那就家不像家,道场不像道场了。弟子有什么话,要去跟师父讲,往往是情绪不好的时候,来讲牢骚话,埋怨话。高兴的时候他哪里会来讲,蹦蹦跳跳玩去了。那么当家师就要发挥观世音菩萨的精神了,就在这听,听他心里的声音;不仅要听,而且也要教会大家打扫内心的垃圾,这也是一个基本功。

  当然,扫垃圾扫得再干净,也不如保持卫生干净,保持卫生才比较好。我们每一个人保持卫生有多大的难度呢?我们每一个人修行也好,在团体里相处也好,都是很笨的,我们能做多少工作?但都觉得自己很能干。仔细这么一想啊,其实是连扫地的都不如,就是连基本的卫生习惯都没养成。什么卫生习惯?就是不随便制造垃圾,不随便乱丢垃圾。这些连孩子都知道,不要随便把纸到处乱丢。我们很多成年人,却连这个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我所讲的是心灵垃圾——稍微有一点不愉快,就到处去讲,这等于是把垃圾到处丢。你告诉了谁,就是把垃圾丢到谁的心地上。你丢给我没关系,目前在悟真寺这个地方,我就是大垃圾桶,尽管往这丢,我就尽管收,这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职责,没关系。如果你到别的地方丢,你丢一块 ,别人再给你加一块。就是说,你丢完之后,没有好的结果,不是说你丢完之后心里就舒服了,就像回向一样——回向给别人,自己还留着这些负面的语言、情绪。这些个负面的情绪、语言,比瘟疫还有杀伤力,比什么病菌传播对我们还要有伤害。

  所以我们不要养成乱丢垃圾的习惯。最好是不要制造垃圾,然后不要乱丢垃圾。所谓乱丢就是跟别人讲不高兴,不满意,甩脸色,摔盘子,讲一些负面的话,闹情绪。如果在悟真寺这个范围,我天天闹情绪,一个个全部杀伤,没有一个能漏掉——“哎呀!师父怎么搞的,怎么回事?”,这多紧张。你们一紧张,对我就有反馈,那能好吗?好不了。

  我们每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应该把阳光、乐观向上的情绪带给大家。有些成员多少有点不足,要及时给予安慰、疏导。所以有句话说:“主妇的微笑是家庭的光明。”主妇就是一个家里面做主的,就是家庭的妈妈,她有笑容,整个家里面就有光明。这句话讲得非常生动、形象。每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就是这个部门的“主妇”,我也算是“主妇”之一,宗报法师也是“主妇”,带殿堂的宗圆法师也是“主妇”,发行部等各个部门的也都有“主妇”。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和蔼、温暖、有笑意的面孔,就能带来光明;如果整天吊着一个苦瓜脸,那就阴了,就像如果阳光明媚,我们就说是好天;如果天很阴,雾气沉沉的,当然就不好了。

  有人说:“佛门怎么也这么多烦恼?我一片好心……”这要认识到是我们自己的错误,绝对不是人家的!

  正确应对,首先,要知常不怪。你在这个地方,虽然在寺院,但毕竟还不是净土;虽然是念佛人,但毕竟还是凡夫,都会来情绪的,哪里会没有烦恼呢?这很正常,我们也会有烦恼,这个时候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换位思考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往往会责怪对方。

  仔细想一想,我们正是这样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结果,这就是换位。别人会来评价我,我也会评价别人。你不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哪怕就是做到最高领导人,像美国总统奥巴马,他是世界上权利最大的人,他不还有一半人不支持他吗?不是还有人游行示威什么的?就是古代的皇上,别人嘴上对他不敢讲,心里也有意见啊。我们是平头老百姓,凭什么不能被人家说?人家说的就一定不对吗?面对人家评论,我们要虚心听,努力改进。我们往往做一点小事,就觉得:“我这样子发心,你们还说我?”要想到我们是学佛人。人家还没有学佛,或者还没有学到这个法门,没有得到弥陀救度这样大的利益,都有那个觉悟。我们确实比不上人家——我们职位没有人家高,工作没人家辛苦,作的贡献没有人家大,而我们得到的弥陀的好处却比人家多,结果我们自己表现差人家很多!所以这样想一想,我们是很惭愧的。

  再一个呢,我们其实也在说别人。很多人说:“我从来不评论人。”那不可能!从来不评论人的我还没见过,可以说很少见。那有人讲了:“我评论人都是客观公正的,不像他专门污蔑我!”那怎么可能?公正客观的其实只有阿罗汉、佛菩萨可以,我们都是不公正、不客观的。相对来说,不公正、不客观的成分少一点,公正客观的成分稍微多一点,这样的人心态就比较平稳,心量比较广大,佛法修养比较深厚,知见纯正,他就会相对公正客观,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

  我们一般人都站在自我立场上,也要允许对方站在他的立场上。如果说对方不公正、不客观,你首先不要这样想,而是要马上提醒自己:“我原来也是对人评论不公正、不客观的。他这样讲使我不高兴,好像受到伤害,我肯定也是伤害过很多人。”这么一想,你的心自然就平复下来了。这就是换位思考,这样慢慢就会有进步。

  还有,心平气和很重要。“心平气和”这四个字对我来说是很有受用的。我曾经希望小鱼能给我刻一个印,刻上“心平气和”几个字,压在哪个地方,当然,我希望先把它压到我心中。我们遇事,难免有时候会有点心不平,这时候只要想到“心平气和”几个字,马上就心平了不少,气也和了不少,急躁,或者忿忿不平,这样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

  所以,我经常思维,普通的一句话,简单的一个成语,往往含有深刻的道理。心能平,气就和;气一和,浑身就很顺畅。如果心不平,气不和,血压会升高,眼睛会发花,甚至得脑溢血——这都是心不平引起身心的变化。

  那心怎么平呢?换位思考是一种平心的方式,刚说过的不计较也是一种方式;再有一方面,就是自觉惭愧。如果我们如果遇到某一方面的人事纠纷特别多,就应该回到家里面闭门思过,而不要出去说哪个哪个对我不好。受到伤害,被人碰到疮疤,要感恩,主动说“谢谢”。说别人不好实际上是自暴其短,有智慧的人一听就知道。有人就愿意找人诉苦,找人泄愤,或者是把自己的不平、牢骚到处去发泄,其实这都是在暴露自己的不足。

  当然,有的时候可能心里一时难以排解,可以理解,这时候也可以找人说,但说话对象也要看准。比如在我们寺院里,可能有的人还不敢找我谈。其实遇到这样的事情,来找我谈是比较合适的,因为相对来讲,我可能经验多一些,我会给一点善言的安慰和正确的引导,而且,抵抗力也相对要强一些——反正是做 “垃圾桶”,也不一定要干净,脏一点也无所谓。

  一些负面的话对一些年轻人去说就不好。有的人不管对象,家庭也好、单位的事情也好,对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去讲,这样非常污染他的心灵,因为他非常年轻,还没有这方面经验,也没有抵抗力,这样对他影响很不好。

  再比如你是单位的负责人,找不到人谈,然后找自己的部下谈,这也是非常不合适的,是非常颠倒的,绝对不要跟部下谈这些。一个出家多年的比丘,如果去找沙弥发牢骚,这不是害了人家吗?这都没有找对对象,要谈可以找法师,找老参、上座,找当家的、主事的谈。

  然后就是要很冷静地说:“我现在有这个毛病了,心里很不舒服,希望你帮我化解化解。”而不能跑去说:“我是对的,你要支持我。”对方听了这话,他就不敢讲话了,因为他一讲就引火烧身了——如果不支持你,你会说这个人不公正、不客观,一点都没有正义感,跟人家是一丘之貉。

  我觉得佛海讲话特别幽默,人家讲:“佛海我信任你,跟你讲一句悄悄话,这句话我告诉你后,你千万别跟别人讲。” “哎,对不起,我这个人不值得你信任。”佛海讲,“你告诉我,我肯定会告诉人家的。这个秘密话,你不要告诉我 。”

  我感觉他非常有智慧。对方要讲,他一句“我不值得你信任”,就立即把对方的口给封住了。这些话往往都不是好话,要么是探听人家的隐私,要么就是没有根据由来的,不需要告诉人家说:“像这些话放在心中干什么?”而是要很好地保护对方,不要让他的小话再传一次,这样不是挺好么?

  感念佛的恩德是我们最根本的。能念佛的恩德,自然就不会计较众生了,很自然地就会怜悯众生。关于这个,我也听过一次上人的开示,非常受启发。

  有一次,也是执事因为一些事情起烦恼,上人就开示,他说:“众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生了无明病。他如果不是生病了,何以会如此呢?因为他生病了——他得了无明病,才会这样,所以我们要可怜他、怜悯他,不要计较他。”确实是这样的。

  如果有人吐你一脸唾沫,你能怎么样?他生病了嘛。众生不都这样吗?他无明病来了,才不辨黑白。我们一看到这种状况,马上就想到——他生病了。他是谁呢?他是我们过去世父母——当然这一点上可能我们觉悟没有上人那么高。

  假如你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你小的时候,她那么疼爱你,抱着你,现在母亲年纪大了 ,都认不出你了。你端碗饭给她吃,她说这个饭有毒,说你要谋害她。老年人有时候会这样啊,她得了痴呆证,不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这时我们做子女的会怎么样?心里会很难过,你绝对不会跟她辩解这些。你心中会很悲伤:“我妈妈怎么会成这样子了?如果妈妈好的话,她是多么疼爱我啊!我要怎么样把我妈妈的病治好呢?”

  我们众生也是这样子的:你对他好,他怀疑你是否真的对他好,以为你要对他怎么样。关于这个,我很能体会做当家的苦处,像厨房做饭一样,一人难调众口。一个团体中,当家是很难做的,因为他底下有几十号、上百号人,他有很多的事情是不能讲的,因为大众没有全面的观察力、透彻的判断力和足够的承受力。比如这件事张三是怎么做的,他不能讲,他如果把张三这个情况一讲出来,可能会有人接受不了,当家的就必须自己把这个扛下来,为张三扛一下,有什么意见他不能讲,因为讲完后可能会收不了场。当家会碰到很多这样的状况,外人又不了解,觉得他在包庇别人袒护别人。其实不是那回事,他的立场不一样,有些情况不便说,说了又没什么意义,只有他自己担下来。这样的事情很多,这样也考验我们,做当家、做执事了,他的心就必须要坚韧,有力量,更要有“老油条”精神。我经常讲,在这个五浊恶世打滚,要没有一点“老油条”的精神,那是混不下去的!要有点“老油条”的精神,什么事都无所谓,说你脏就脏嘛,到了这个娑婆世界还要保持干干净净吗?尤其是做当家的,做很多事情都要有思想准备,就像垃圾桶与扫帚。扫帚,脏了自己,干净了大地,这就是它的职责。如果扫帚保持得很干净,那它就失职了——扫把保持得很干净,那客厅能干净吗?干净不了嘛!扫把脏一点,“客厅干净就好了,我脏一点没关系。”

  我们以后可以供养一个扫帚菩萨,因为扫帚非常了不起。扫帚生下来的时候,也不是从厂里出来时候就是脏的,它出来也是干干净净的。就有人替它打报不平了,说:“你一开始也是很干净的,现在为了把客厅扫干净,房间扫干净,地上扫干净,结果人家给你带了顶帽子——世界最不干净的东西。你看你多冤枉!”扫把听了反而很高兴:“没关系!这正是我,这个叫作‘载誉而归’。我得到最不干净的称号,说明我干得很彻底。”

  我们往往做当家的,做法师的,会被人家扣一个屎盆子,扣一个帽子,我们要感到高兴,就像金山活佛一样——金山活佛是我们悟真寺的高僧之一,他是在这里剃度出家的,人家有一次扣一个屎盆子在他头上,因为他平时表现出来也是颠颠倒倒的,他也不拿掉,也不动,把屎盆子顶着就出去玩。他拿都不拿下来,这确实是个高人!

  很多时候,在座的当家、执事,要准备着被别人扣上屎盆子,扣上之后你还不能拿下来。你一拿下来, 就要脏很多人,只有自己顶在头上,你就是要负这个责任。你拿下来之后给谁呢?你拿下来就一定要找个人扣,这样反而扣了好几个。干脆扣自己头上,伤我一个人就算了。

  所以扫帚是很了不起的,它的功德平常而伟大。扫帚是最不受重用的:它被放的位置,都是在门后、墙角,也就是最不受关注、最不受注目的地方;它总是被放在地上,谁都不会把扫帚挂得高高的,更不会摆在供桌上。它所去的地方,都是最黑暗的角落——床下面,沙发底下,门板上,坑边上,甚至阴沟里,哪里脏就把它往哪里送。然后它很高兴地说:“好!我被领导重用了!”所谓重用,就是把它派到最黑的地方去扫,它是靠什么?伤筋破骨啊——扫掉一根,又扫掉一根,一直扫成了扫帚杆,还在那里为人民服务,只要你一天没把它扔掉,它就始终在那为人民服务。扫到最后,为人民服务到最后了,然后就被主人往垃圾堆里一丢,垃圾们看到了,说:“哎,扫帚大哥,当初那么凶,你扫我,现在你怎么也来了?你怎么给搞成跟我们一样了?”还被那些垃圾们笑话 ,“你怎么也被主人给扔掉了?我以为你被供起来了呢!”这时候,扫帚怎么说呢?它说:“感恩各位垃圾大恩人、朋友们,感恩你们成就了我,让我终成正果,功德圆满了。我现在守着你们就此涅槃。”在垃圾山里面,它静静地进入了涅槃。

  扫帚说:“要用我的时候就把我派到脏的地方,不用我的时候就把我放在门拐上。把我用完了我申请退休。赶快让我退休,让年轻的一辈上来,我坚决申请到垃圾堆去!”它不会说:“你看我劳苦功高,我一辈子为你们操劳,现在你们把我抛弃了。”不会这样想的。它也不会说:“你看,用我的时候就拿在手上,不用我的时候就把我放在门拐上,一点也不安慰我,也不重视我。”不会的。只要用它,它就感觉受到重视,它怜悯众生,感恩垃圾——没有垃圾,我扫帚怎么能体现我的价值呢?所以,扫帚真的是最大的菩萨!希望我们悟真寺多几把这样的扫帚,我也希望做一把好扫帚。

  我小的时候扫地常有一个心理——我们农村地上也不会很干净,不会每天扫,当扫出一大堆垃圾的时候,我便很有成就感,扫出这么多,感到很丰盛。我想,当初的那个扫把肯定加持了我,肯定很高兴我干了很多活,把垃圾都扫出来了。

  众生的评论是成就我们的利器。一个人要成长,一定要接受团体中的磨练。

  阿弥陀佛度众生是很善巧的。有很多人问:“阿弥陀佛怎么不变一个人来度我呢?他神通广大,能够化身百千亿啊。”其实阿弥陀佛已经变了很多人来度你——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佛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每个人心里面都有一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会变个帽子在这里,他会在你心里面,跟你同体,你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你起床,他起床,你睡觉,他睡觉。而且跟着每个人的阿弥陀佛,从法身上讲是一体的;但是在我们个人身上,他这个“变化身”是对每个人不同的,对宗圆师就是宗圆师的,对我的就是我的,都不一样的。我们应该以什么身得度,他就变成什么样的佛跟着你,你说他没有化身百千亿吗?

  我们的心其实就是佛的道场,我们心中绝对有一个阿弥陀佛在,我是这么体会的,我绝对没有想可能阿弥陀佛对我特殊照顾的,我知道,他对所有人都是这么照顾的,但不是人人都能这样认为。所以,《观经》说,有无数化佛菩萨“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佛菩萨一天看你百千亿遍,决定不假,他们天天和我们在一起。

  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请示汇报,要有依靠。向谁请示汇报?我个人都向阿弥陀佛请示汇报。我怎么向阿弥陀佛请示汇报呢?

  第一个,你要往自己心里面听,听阿弥陀佛的声音。怎么听呢?要用心,往里面听,向心中问:“我这样做阿弥陀佛欢喜不欢喜?佛是什么意思?”你经常问,一定能听得到答案的。听不到,你就再问再听。

  我们这个法门好在哪个地方?我们念佛的人不需要任何的中介机构,我们是被阿弥陀佛直管的,是一对一的关系,绝对能沟通的上。这是心灵沟通,在心里听阿弥陀佛的声音,。这是一种方法。

  再一种,就是听上人的声音。有的时候,我听不准了,此时,上人就是阿弥陀佛,比如一个事情我这段时间拿不准,我问问上人,上人只要说可以,那就是可以;上人说不可以,那就是不可以。 这样,人就很快乐,很舒服。这个事情怎么决断?找上人,他定了就行了。上人说可以、不可以不是偶然的,不要简单地说:“上人他不过如此,上人很单纯,他就知道出世间法,世间法他还不如我通达。”有人居然还斗胆敢这么想,哪有懂出世间法的人不懂世间法的?上人在这个法门里面,他所说的话,他所考虑的角度、高度、立场,远远超过我们!因为阿弥陀佛的信息能量资源,都能在上人身上集中反应出来。所以,如果上人说了什么,一定去做,没有问题! 这是听上人的声音。

  再一个是听“下人”的声音,也就是下面人的声音。为什么也要听他们的声音呢?因为他们也是代表阿弥陀佛。他们怎么也是阿弥陀佛呢?到处都是阿弥陀佛,佛度众生要通过众生的因缘,就像石头要打造成为一个佛像,有时候要在上面敲锤头,有时候要在下面敲。上面就像从上人那来的,下面像下面的人来的,角度不同:上人的立场不同,他稳重,很有慈爱,他所给出的信息是这样的,但是有的时候,单单这一方面的信息还不足以让我们心中有一个完整的体验,还需要有调皮捣蛋的来磨练你,来一个不听话的,这就要考验人的耐心了。我在上人那里怎么能够考验得到耐心呢?上人他很慈悲,你讲什么他都满你的愿,我们到上人那里都是接受慈悲的。要找几个不能满愿的,难缠难调的,这样的人也听话了,你的耐心、心量、慈悲才能成就啊!我对这些难缠的向来都是很敬重的,碰到了:“哎呦!可不敢造次来评判,可能是阿弥陀佛叫他来搞的,我得仔细。”这样,心里会很谨慎。

  所以,要凡事恭敬。我们怎么能凡事恭敬呢?就是遇到不好的,或者是位置比我们低的,如果他做事看上去是错误的,对他没有恭敬心,那只要想到有可能是阿弥陀佛叫他来的,恭敬心马上就有了。所以,下面的人的话也要听。

  还有要听谁的呢? 世间一般叫“敌人”,听敌人的。其实我们念佛人慈悲一切,没有敌人,只是借用用世间这个词而已。也就是一些阻力、反面的因素和因缘,我们也要听。这方面往往很多,我特别感恩反面阻力的因缘,这是成就我们事业绝对不可少的力量,他们这种功德可以说跟正面的完全不相上下。

  就像开车一样,如果没有路面的阻力,光有发动机的动力,这个车能开得走吗?开不走。东北下雪的时候,在雪面、冰面上能开车吗?动力再足,四缸还是多少缸的,还是几驱的,都没有用!还要绑铁链条。所以,阻力是不可少的,甚至有时没有阻力还要找一点阻力。在东北的冬天开车,大轮胎上都要绑厚厚的链条,增加抓地的力量,增加阻力。所以汽车没有地面的阻力不能前进。还有比如放风筝,如果不刮风,风筝能上天吗?没有空气的阻力,风筝就不能升空,这时阻力就变成动力了。

  我们在世间办事,如果没有反面的阻力怎么能办成事情呢?所以一旦遇到阻力,说实在的,我就很高兴, 一点也不着急。很多人刚做事的时候遇到阻力就在那着急、埋怨人:“这家伙怎么老是和我对抗!”他没有理解佛法,那是阿弥陀佛派来的,派来放那个地方的,也许他根本就不应该往这个路上走,这条道就不是他的道,这里不阻止怎么行?

  所以,不要闹情绪,越是有阻力的地方越要谨慎,越要欢喜,这里一定有收获!就像水一样,水遇到阻力,有四种结局:第一个,增加深度,水掉进一个水潭,那不是被陷害,而是让水增加了涵养和深度;第二个,提高水平,遇到大坝,就提高水的高度、水平。如果没有大坝,水平能提高吗?第三个,积蓄能量,然后一泻千里; 第四个,可以让你找到正确的方向——本来不该去那个方向的,好,找到另一个方向,别开生路,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这样不断积累,慢慢一个出口就出现了。

  所以,不要担心任何事,只要我们是为弥陀做事情,阻力有什么问题?小事情!我们跟着事情的因缘走,这里面都有阿弥陀佛的善巧安排。这个时候我们会感到:哦,原来这个阻力也是阿弥陀佛——有顺阿弥陀佛,有逆阿弥陀佛,有动力阿弥陀佛,有阻力阿弥陀佛,这些都成全我们,要感恩。

  这些清楚之后,我们对道场的人事烦恼,就不会拒绝,也不会害怕,更不会恼上加恼。如果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良好的心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就会很欢喜地接受,感恩他们磨练我们、成就我们,这样道场里面自然也就没有烦恼了。

  所以很多事情就是讲心,佛法都讲心法。大家都在这里住着,有的人一天到晚乐呵呵的,他就没烦恼;怎么我们住这里就这么多烦恼?想一想,我们好意思吗?有人说:“那是因为别人都对他好。”那怎么人家都对他好,就对你不好,这又是为什么?因为他长得漂亮?他嘴甜?“因为他对人家好!”——对!这才是问题所在,因为他对人家好,人家就对他好。所以,在团体里面,不可能人家都对你不好,人家对你不好,问题在你身上,因为你对人家不好。我们如果有这个正确认识的话,在团体里面就很自在了!

  谢谢大家!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宗宗风俗谛解

  第一条  对弥陀恭敬信顺;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

  这一条是六条的总纲,共三句,说明佛、人、己三重关系,标明信、慈、谦三项德目。

  三句当中,第一句“对弥陀恭敬信顺”为本源,如龙头、马首、旗帜,牵动、指挥全体。信仰的生活,佛、人、我三重关系包含无余。由对佛的关系确定,人我关系自然摆正,有恒定、如实的标准故,如观北斗而定诸方;不言而化,无为而治。俗谓:不看僧面看佛面。以佛为准,社会人心变得简单纯洁,有定向,有标准,经言:“ 佛所游履,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若不信佛,则有无穷人我,各自为准,互不相服,混乱失据;社会不稳定,人心不幸福,上焉者借道德维系、法律约束,下焉者靠武力降人、独裁统治。他教则言“神”,古人每言“天”。

  信、慈、谦三德,以信为本。由对弥陀恭敬信顺,故能对他人恩慈体贴,对自己谦卑柔和。即是由信,流出慈与谦。信中所出慈谦,是真慈、真谦。否则,凡夫自私自利,骄慢自我,如何肯,又如何能做到真实慈谦。受到弥陀大爱,故能爱他人。如口袋里有钱,才能掏钱给他人。知道自己也是要靠弥陀救度的罪人,自然有一分谦和的心。如同病相怜。与佛的关系,为一切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故首句说“对弥陀恭敬信顺”。恭敬,身业,兼口意;信顺,意业,兼身口:恭敬而信,信而顺。以信为体,敬为相,顺为用。

  恭敬——至诚心;信,深信不疑——深心;顺,顺彼佛愿,愿生彼国——回向发愿心。

  “对弥陀恭敬信顺”,即“南无阿弥陀佛”。“对弥陀恭敬信顺”,本是真谛;置于首句,示净土法门从果向因,依真立俗,真俗圆融,为人处世之法全依念佛往生为本。有这一句,以下各句才成为俗谛,不然只是普通世善。

  第二句“对他人恩慈体贴”,说明对人的关系之行为准则。恩,恩惠,加恩;慈,慈悲,慈爱;体贴,站在对方立场,同体贴心地为对方设想。以慈为体。慈心为怀,自然有恩惠体贴的行为。他人,除自己外一切人,远近、亲疏、长幼,乃至横逆如怨敌,皆一概施以恩慈体贴。不求法律的公平正义,远超一般的道德范畴。若仅依凡夫为本位,根本做不到;但由于“对弥陀恭敬信顺”,弥陀的大爱流入心中,众生本有的佛性生命觉醒,便涌动着热爱他人的愿望。虽然凡夫的贪嗔痴性,总是抑制佛性的真生命,以致我们的心性如同双方交战一般,反反复复;但佛性的生命是随顺真理的不竭生命,故而不可抑制。如同树根得水复苏,迟早枝条泛绿,即使表面看上去如同枯死之树,在不可见的地下却是活树。念佛人,心灵得到阿弥陀佛救度法水的滋养,是净土的活人,成为“圣众庄严”,称为“芬陀利花”,现生入不退转,平生往生业成。“对他人恩慈体贴”,既是念佛的深化扩大,也是检视信仰的一面镜子。对弥陀的爱心沁润有多久,感悟有多深,对他人的恩慈体贴也会相应表现出有几分。越是感受到弥陀的爱,越想爱他人。心中生不起爱人的心,是因为没有感受到弥陀的爱。“对他人恩慈体贴”,虽说是俗谛,其实是真谛念佛在世俗间的自然体现,即是念佛生活化;世间一切人我关系,都依弥陀爱心为原则,即是生活念佛化。化而又化,生活即是念佛,念佛即是生活,如同鱼在水中,游来游去不离水,前后左右都是家。孔子说仁,基督教说博爱,与慈相仿,而来源不同。

  第三句“对自己谦卑柔和”,说明自处的心态。谦,下,不骄;卑,低,不慢;柔,不刚;和,不暴。以谦为体。内具谦德的人,自然显现卑下柔和的相貌。不论人前人后,明暗表里,心心念念,常保谦卑柔和的心态。因为还是凡夫,我执坚固,我慢高举,要做到谦卑柔和实在不容易。所以这一句也必须依持第一句“对弥陀恭敬信顺”才有可能;否则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弥陀的光中,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的罪业、污秽;弥陀的光照越亮,越能见到自己的罪深,越不敢以自恃的心高慢他人,反而能以柔和的心怜悯对方。一时不在谦卑柔和的状态,便一时凡夫的心起,忘记了弥陀的慈悲,逃逸出弥陀的光照。凡夫的心,如同佛魔相争的战场,谁胜谁败,操在我心:心向佛倾,则佛胜;心向魔倾,则魔胜。虽然自命为佛子,多数时候,心还是向魔而倾。

  谦,六爻皆吉,所向亨通;卑,如水处低,乃成其大;柔弱胜刚强;和气生万物。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信佛为本,内慈外谦。先不说如何爱人,至少不要凌驾他人;纵然不能恩惠他人,也不要侵略他人。

  略谈中国佛教的“宗”

  一、中国佛教宗派的成立

  普通人说话、做事、写文章都要有宗,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佛教修行当然更要有宗——有所宗才有主心骨,才能左右逢源,贯彻始终;不会自乱阵脚,进退失据。

  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最初是经典翻译,往往译场同时也是教学的地方,译出一本,便讲学一本,流通一本。这时候还很单纯,没有什么宗不宗的问题。

  但随着经典翻译的累积,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一是佛教经典法门很多,号称八万四千,浩若烟海,一般人不可能都学,要如何选择;

  二是诸经典法门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如何分判决择,理出头绪;

  三是人师教学的不同,同一部经典往往有不同、甚至矛盾的解释,学人又要依何为准。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个修行人必然会在心中反复地询问:我要修行哪一个法门?为什么要修这个法门?怎么样修这个法门?又如何看待其他法门?

  起初这只是个人的事,带有随机性;但当这些问题成为普遍性、而普遍觉醒了这种意识时,整个佛教界便萌生了“创宗运动”。终于经过数百年的努力,到隋唐时期形成中国佛教大乘八宗。这八大宗派,其实是为大众提供了八套指导修行的理论系统。

  佛教宗派,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所形成的特有现象,亦是中国佛教之根本特色。说到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人们往往关注的是那些开宗立教的大祖师的作用与贡献,这本无可厚非;但更本质地来看,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绝不只是几个屈指可数的祖师用其短暂的一生所能完成的,而是综合了自佛教初入中国直到隋唐,总共六七百年间,所有佛教徒共同探索追求、共同参与其中的成果。它是一项持久而广泛的群众运动,借由诸宗开宗祖师们的智慧,而有了画龙点睛、临门一脚的功效。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深厚的群众土壤,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才成为佛教在中国真正扎根繁荣的标志,从此影响久远,并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

  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事,也是世界佛教史上的大事,有着不可逆转的必然性。宗派创立,是佛法修行实践的现实需要,是选择法门、修行法门、弘扬法门的必然。现在有人不了解这些,以为宗派理论很繁琐,宗派建立没必要,甚至以门户之见鄙薄之,可说短视无知。没有“宗”,甚至也没有宗的意识,胡子眉毛一把抓,犹如入大海而弃南针,行暗路而迷北斗,美其名曰“兼修兼弘”“圆融无碍”,恰是佛门自掘其根的衰象。

  二、中国佛教宗派的演变

  中国佛教宗派成立之后,一切的弘法修行都依据各宗的规范而进行。其中唯识宗、三论宗、密宗不数传而中止,律则被“清规”所取代,故八大宗派中相对长盛不衰、影响久远的是天台、华严、禅、净土四家,简称“台贤禅净”。其中天台、华严,因其理论宏富严密,称“教下”;禅则自标“教外别传”,称“宗门”。

  在长期弘传的过程中,诸宗教理与行法不可避免地互相涉入,互相影响,但本质上各宗还是保持着本有的特点,这是因为他宗思想融入本宗之前,先经过本宗的解释,完成了本宗化。由此可以证知,中国佛教各宗派理论的完善圆熟,在相互包容开放的同时,有类似“防火墙”的自我保护功能,同时有强劲的力量消化吸收他宗有益的思想,为我所用。

  但其中净土宗的情形最为特别:一方面诸宗汇归净土,净土法门的影响日益壮大;另一方面净土失去本来的创宗理论,无法面对诸宗进行本宗化的改造吸收,以致净土一法成为“共宗”的同时,也成为“寓宗”,成为最不具宗派特色的最大的“宗派”。

  所谓诸宗汇归净土,乃是由于时代的推移,众生根机难以适应诸宗自力修行的法门,而纷纷转入念佛求生极乐:一般人不要说按天台宗“一念三千”的理论修持一心三观,或按华严宗“十无碍”修持法界圆融观,即使只研读、理解其宗派理论,也缺乏心力与智慧。禅宗则更因法门高峻,直接上上根机,令人无从下手。故大约从诸宗创立不久,乃至诸宗创立之初,诸宗大德就开始或作疏宣扬、或实际兼修净土法门了。如著名的天台宗智者大师,在生有净土的疏释,临终瑞相昭著往生极乐。经此示现,此后天台一家皆修净土,而有“台净不分家”之说。其他如华严、禅、律诸宗大德自行化他,也多求生西方,数不胜数,以致形成诸宗汇归净土之风潮;降至明清,已然是净土一家统领诸家,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为整个佛教的代表;现代的佛教徒则百分之九十以上皆修弥陀净土法门。

  然而诸宗汇归之后的“净土宗”,也大大削弱了当初善导大师所创立的净土宗的宗派特点,不论是在理论建构上,还是在修行仪则上,都明显地依附圣道诸宗进行,掩盖了净土宗“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之根本特色。这是因为大约唐末宋初之际,创立净土宗之根本教典,如善导大师《观经疏》、道绰大师《安乐集》、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在中国失传,以致后人失去依准,自修弘化皆不得不权附他宗。

  直到清末民初,由杨仁山居士从日本请回善导大师《观经疏》、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清晰而完整的净土宗宗派理论,以及由此理论支持的修持方法,才渐渐呈现出来。

  现代交通方便,资讯发达,除了传统佛教,其他如南传佛教、藏传佛教, 人们也都很容易接触到,“人间佛教”也成为一时之新。藏传佛教讲究传承清净,故其宗派特点依然鲜明,这是非常难得的传统。但现代人心粗气浮,似乎难以适应精密的理论抉择,而习惯于快餐式进食,故只要有人随便举出一部经典,或宣扬某个法门,立即就可以吸引大量的人众。人们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宗”,也无心寻“宗”。可是对于一个严肃的修行者来说,必然不肯如此草率盲从。诸宗汇归净土,净土宗必须复其独立完整的本来形态,才能使衰靡已久的佛教重竖脊骨——此为当今佛教的时代课题。

  三、宗的定义

  法相宗的窥基大师(玄奘大师的弟子)在《大乘法苑义林章》当中解释:宗,为“尊”“崇”“主”之义。尊,至尊至上;崇,特崇特仰;主,统领一切。引申即为“独尊”“统摄”“唯一”“最胜”等义。

  八万四千法门,有尊、有崇、有主,才有宗;否则就没有宗。

  据此,我们可以简单定义:在佛说的一切法门中,独尊某一法门为主,并以此法门统摄其余所有法门之教义体系,即称为“宗”。

  四、宗的特性

  由宗的定义,可知宗有以下几重特性:独尊性、统摄性、体系性。

  1.独尊性

  独尊某一法门为主,唯一而无二,不可能有与之并列、平等的法门存在。

  如国无二主,比喻一国不可能有二王。在一宗之内,也不可能有两个平等、并齐的法门。如禅宗独举“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净土宗独举念佛。这样才能立宗,不然宗就不能成立。

  但这并不是因为要立宗才有的武断主张,而是因为经中本有此义,故据而立宗。比如《法华经》说“唯此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天台据此而立宗。《无量寿经》称赞阿弥陀佛“我建超世愿”“诸佛光明所不能及”“诸佛中之王,光明中之极尊”,净土依此而立宗。

  2.统摄性

  以此独尊无二的法门,统摄其余一切法门。

  这样就能很好地兼顾佛法的整体。同时,这个宗派才能建立起来。如果在法义上不能高屋建瓴地统摄其他法门,那就无法独尊无二。

  比如小乘和大乘相比,小乘要独尊,尊不起来——小乘心量也小,证果也小,怎么能够统摄大乘呢?大乘就可以统摄小乘。

  大乘里面又有种种不同:有渐法、顿法,有权法、实法,有偏法、圆法。总是顿法、实法、圆法统摄渐法、权法、偏法。

  3.体系性

  为了达成统摄,必须有系统的安立,以使一宗之内,所有法门,依其相状、地位、价值、作用等,各安其位,形成整然而严密的体系。

  有了这个体系,才能保证自宗法门处于独尊的地位,同时维护佛法的整体性,以使佛一代所说法门各各都有其相应的位置。如此,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建立一家理论,指导行人修学;否则,支离破碎,漏洞百出,宗都建立不起来,如何指导修行。

  五、成熟完整意义的宗

  宗派的建立,有一个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起初源于个人修学的需要,进而成为指导大众修学的需要;起初源于对一部或少数几部经典的研究,进而扩及对佛说一代教法的分判整理。成熟完整意义的宗,必然具有独尊性、统摄性、体系性;否则的话,就是不够成熟。

  起初创宗的大德,本于自我修学佛法的特别感悟,进而悲心悯众,弘扬此法门,所以才要立宗;并非为显示我能,独立门户。除了佛——万机普育,万法并开,诸宗大德弘法,皆是各有所主,各化有缘,也就是各有所宗之法门,以摄化与此法门有缘的众生。

  立宗原为弘法,弘法必有所宗:为突出我之法门,故有“独尊性”;为兼顾其余法门,故有“统摄性”;为使自他一切法门整然有序,故有“体系性”;系统安立,不容破坏,故有“排异性”,如生命体之排异功能。

  系统安立,要保持它的稳定性。一旦破坏,系统散架,就无所谓独尊,也无从弘法。

  一个生命体,跟它相应,它就接受;若不相应,它就排异。比如接骨,安钢板,与原身不同质,身体就会排异。成熟完整意义的宗派,是活的,就像生命体一样,有它本身的生命和能量流动,自然就有排异功能,不然就不成其为指导学人修行的活宗,而是死物。

  虽说排异,但因为是在对一代佛教已有系统安立的前提下的排异,仅为保证本宗法义纯正的施设,所以不会影响佛教整体。

  中国佛教诸宗的建立,很好地起到了突出自我法门、兼顾一切法门的双向功能,便利众生各择有缘法门修行,弘法大业得以有序进行;实为中国祖师之伟大创举,智慧结晶。

  突出我宗法门,依止这个法门的有缘的众生就能信心百倍;兼顾其余法门,就为他宗预留了推展的空间。这样虽说有八宗,不但不会彼此掣肘,反而目标一致,如分兵合作,协同作战,佛教整体弘法大业才会有序进行。纵观中国佛教宗派的成立、发展、演变历史,只有和谐相处,相生共荣,从来没有教派纷争,更不必说流血冲突,充分实证了佛法的空性真理及慈悲精神,反映出佛门祖师的悲智双融,自利利他。

  第十八愿“乃至十念”辩义

  有人以查遍《无量寿经》各种译本、未见第十八愿文“乃至十念”有口称佛名之义,遂疑善导大师“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之释,今即答之。因来问前提不受祖师之教,故不得已,先引经文、道理,委曲而说。然而我人离开祖师教说,全如盲人,妄逞小智,实觉惭愧,又极为辛苦。此种吃力不讨好、隐伏诸多过失之事,以后绝不再做。

  一、“乃至十念”以佛名为体

  1. 第十八愿成就文:“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2. 第十八愿成就偈:“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3. 《如来会》第十八愿:“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刹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

  4. 第十八愿前之第十七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5. 四十八愿中,凡是说到他方世界众生能得利益的,几乎一律标以“闻我名字”,总共有十几愿之多。

  6. 另,梵文本第十八愿也说:“若果我成佛,凡是无量佛土的众生听到我的名号,将会生起往生之心,而且回向善根,乃至生起十念的往生佛国心。若不往生,我就不成无上正等正觉;但造作无间业和诽谤正法除外。”

  7. 又梵文《无量寿经》英文版《极乐庄严经》第十八、十九往生愿,也都说到“听到我的名字以后”。

  故知“乃至十念”不管是怎样形式的“念”,其内容一律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为体,也就是以佛名为本质内容,为根本来源;离开佛名,“乃至十念”即成空洞无物。故谈论“乃至十念”时,无论如何不可能离开佛名。

  二、“念”有多义

  由于佛陀圆音说法,往往一个简单的音节能包含无量无边妙义,摄受种种不同根机的众生,令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以为是对我说的,也都以为自己听闻的是正确的;各自按所听闻、理解的如实修行,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利益。

  若以汉语的“念”字,便有口称的称念,及心思的思念、忆念、想念,乃至思维念、观察念等等。“乃至十念”的“念”字,若就前面的“十方众生”以及当句的“乃至”二字,极有可能包容了所能罗列的一切形式的“念”。

  三、“念”不离名

  但无论是怎样的“念”,不可能离开佛名,因为离开佛名,便如无源之水,没有“乃至十念”了。也因为凡夫的思维,一定要以“名”(名词概念)来进行,是一连串名的连接;离了“名”言,便无法思维。不论我们念佛的净土,佛的色身,佛的功德,佛的慈悲……首先起作用、根本起作用、一贯起作用的,是佛的名字。如“阿弥陀佛”的净土、“阿弥陀佛”的色身……也就是无论如何的“念”,佛名是俱生的,同时生起的。

  若念佛法身,直契真如实相,乃破无明大士境界,已非净土宗之凡夫念佛矣,故非所论。

  四、“念佛”即是“念佛名”

  在我们的经验世界中,有时想起一个人,可是忘了他的名字,这时我们的思维便如同发生梗阻一般不畅,有的人会急得头上冒汗,直到最后放弃,当然更不可能传达给他人你要说的是谁――这不过依然经验世界的事。佛的世界乃是超经验的世界,一切皆非凡夫境界,唯有名字可说。经言:诸佛世界不可说示,唯除名字。(原文待查)

  所以念佛虽有种种,如念佛的相好、念佛的慈悲、念佛的功德、念佛的名号等等,对上根众生来说必定不离念佛名,而对下根众生来说仅仅只是念佛名。

  五、“念佛名”才是念佛

  对于下劣凡夫来说,只有称念(含心念)佛名才是真正意义、完整意义的念佛,其他不过是附加在佛名上的一分想象而已;只有佛名是来自佛的真理界之物,超出世间,其他一切思维念皆不离此世,都是此世之物。如念佛的慈悲,往往我们想到的只是父母的慈悲,真正佛的慈悲是怎样的,我们不可能触及到的,只能用我们的经验作少分相似的比拟而已;故只有念佛名才契入佛的本体,其他一切念皆是影像。尤其阿弥陀佛是以名号救度众生的佛(这从诸佛称名愿及四十八愿可清楚明了),名体一如,称念彼佛名号,一切皆含。

  六、“口称”与“心念”

  念佛名有二种:一口称,二心念。发于口为口称;不发于口,唯在心中,为心念。然心念也有声相,只是没有发于口而已。所以从根本来说,心念、口称都是念的佛名,都一样。但比较来说口称更胜,有三:一、心念难而口称易。如教八哥、小儿、愚人、极大烦恼人、极危险境地人,以心力不及故,皆难心念,口称则易。二、口称力大,能带起心念。三、口称摒弃凡夫念,直契佛觉。

  七、《观经》的启示

  1. 同为净土三经的《观经》,其内容无论如何不可能离开《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故善导大师解释《观经》一开始就说:“言‘弘愿’者,如《大经》说……”,指出《观经》与《大经》紧密相关、一体不分、互相照明的关系。

  2. 例如《观经》所说佛、菩萨、净土庄严功德,与四十八愿及其成就,皆有对应关系:其中说到往生行因的十三定观及上六品大、小世善,是对第十九愿“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展开解释;下辈三品恶人念佛往生,寻比四十八愿,只能是对第十八愿的展开解释。古德尤以为,凡诸经中说到念佛往生处,皆为第十八愿成就,而不仅仅是《观经》。

  3. 尤其最为关键、最为精彩的下品下生,与第十八愿相比有几个共同点:一、都说到“至心”;二、都说到“十念”;三、都说到“五逆”。

  4. 《观经》十念既然是“令声不绝,称南无阿弥陀佛”的称名,则第十八愿之“十念”自然也是“十声称名”。 这就是以佛证佛,以经解经。

  5. 尤其《观经》最后流通分,阿难请问:“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世尊答以:“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明确显示“持无量寿佛名”为整部《观经》的法要,这与《大经》法要在第十八愿念佛往生,《小经》法要在“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完全一致,则第十八愿之“十念”自必也是执持阿弥陀佛名号的十念,也就是十声称名。(关于“执持名号”,龙树菩萨《易行品》说:“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6. 第十八愿的“十念”,若没有释迦牟尼佛在《观经》中的亲口解释,可能会歧义多存;然而若没有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对《观经》的楷定解释,愚惑凡夫仍难明白。当念佛祖深恩,摒绝凡夫小智。

  八、会通诸译不同

  诸译中对“乃至十念”的“十念”或“念”译法计有如下不同:

  1. (听到我的名号)……乃至生起十念的往生佛国心。

  2. (听到我的名字之后)以平静的、清净的念头沉思,思维于我。

  3. (听到我的名字之后)重复了十次极乐世界的念头。

  4. (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极乐世界功德庄严)闻已思维,若一日夜,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或七,系念不乱。

  这些译法对念字多数取思维念,若依上第一点“乃至十念以佛名为体”及其余各点之说明,无论译语如何,与“十声称名”皆不矛盾;而且唯有如下下品一般,不杂凡夫主观意识分别的口称佛名,才谈得上“平静的、清净的念头”。

  九、祖师对“乃至十念”的解释

  凡我净土门相承祖师,皆依《观经》下品下生之十声称佛,解释第十八愿“乃至十念”。

  1. 善导大师每每说“称我名字,下至十声”。亦在《观经疏》最后结论说:“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以《观经》称名,与弥陀本愿乃是一体之物。

  2. 道绰大师圣净分判:“《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其“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完全是《观经》下品下生之释义。

  3.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上卷末解释“十念”有二义:先取心的忆念,就“观”字来解释,“若总相,若别相,随所观缘,心无他想,十念相续,名为十念。”接着就“口称”名字来解释,说:“但称佛名,亦复如是。”通看《论注》全体,以称名解释为正。易行故,相承故,名号为体故,多处释为称名故。

  值得注意的是,大师对“十”的解释,认为此处的“十”未必是数量词,只是表示业成;又言“通神者言之”,即在阿弥陀佛立场知道何为“十念”,凡夫不知;故非凡夫境界,则凡夫“不必须知头数”“何暇须知念之头数”。接着说:“若必须知,亦有方便,必须口授,不得题之笔点。”此处所谓“方便”,昙鸾大师并没有说,若依后来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解释,即是十声称名,一声即是一念,岂非方便。这才有后来风行的记数念佛,若是观佛或思维,如何记数?所以才有问:“心若他缘,摄之令还,可知念之多少。但知多少,复非无间。若凝心注想,复依何可得记念之多少?”依此可知,所谓十念的思维,十次愿生极乐世界心,越发不可能离开称名,不然“十”字即无法解释。就念佛的经验,愿生心乃是一念发起,念念相续,绝非一念愿生,间隔之后再一念愿生,累积而有十念。累积而有十念的愿生心(或思维),恰恰是不具足回向发愿心,不如法修行,是要摒斥的。故十念的愿生极乐世界的心,当是俱伴十声称名底下愿生心的相续,不过借外相称名表示为十的数字。

  4. 龙树菩萨本愿取意文:“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也是以称名来解释本愿的“念”。因易行道乃是为怯弱下劣的凡夫所说,怯弱下劣以《观经》下下品为最。

  5. 天亲菩萨《往生论》乃依《无量寿经》为主,通释三经之论。若就《无量寿经》经文无一处说到口称佛名,五念门中依何而立赞叹门之口业称名?“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岂有更速于下劣凡夫一声口称、具足无上功德之称名乎?可知也是取《观经》称名释《大经》本愿十念。

  6. 善导楷定古今以来,何师何祖不遵口称佛名之教?岂此等祖师大德――永明、莲池、蕅益、印光皆无知无识之辈,不检经文,人云亦云,盲然而从乎?纵然盲从,彼道高一世、名振千古之高僧皆甘随善导之后,不以为耻,吾人亦何必以为耻辱?又从古及今,但盲从善导、口称佛名往生者,瑞相昭著,无量无数,盲从而得此大益,不亦可效法乎?正乃“将错就错,西方极乐”,又何不可!盲从善导及历代祖师也是盲从,盲从自心也是盲从,如我愚者,宁从善导!

  今日寻章摘句之人,遍查经文,反而不知“乃至十念”之义,竟疑菩萨祖师之释,如蚂蚁爬遍泰山不见泰山,遂高声宣布:“我历经千辛万苦,考察已遍,并无泰山。汝等所见,皆是错误。”闻者只觉可笑。

  十、今人可以离越祖师直接解经吗

  佛经幽深,凡夫智浅。我此一门,依正依三经为根本经典,然非依我人凡夫浊眼所见为准,乃是依相承祖师清净法眼为准,故正依经典与相承论释乃是一体不可分割之关系。其有欲凌驾千古之上者,必不以为然。

  然而如气球高在天际,虽跛人不起于坐,若能手牵气球所垂之线,则球在手中。纵有健人,若离此线,跳跃奔突,也绝不可能够着天空中的气球,最后必跌仆而死。气球乃经典,垂线乃相承。

  又如河流源于雪山,饮河水即饮雪山之水,若拒河水而不饮,一定要登雪山之巅取而饮之,是谓智乎?纵然得饮,不过门前河水,然皆累冻死于半路,无一人得至山顶者。雪山喻佛经,河流喻相承祖释。

  十一、怎样读佛经

  以极恭敬心而读。

  以极谦卑心而读。

  以我无知无识、诚惶诚恐心而读。

  以真为了生死心而读。

  以相承祖师释义为标准,绝不敢妄拟私意。

  懈怠心、骄慢心、自以为是的心,欲求新奇见解,欲超古人,拘泥一文一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死于语下,此等一切,皆与经法不相应。

  真为了生死而苦恼的人,自然得尝法喜妙味。如饥者最知饮食之味。

  无道心者,读遍大藏,著作等身,亦如营养学家分析食物头头是道而不知其味。

  十二、略说四依法

  四依法者:一依法不依人;二依义不依语;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四依智不依识。

  第一句为总,后三句为别。

  法者,佛所示真理。人者,迷界众生。当依佛所说真理为准,不依迷界众生迷思为准:此即“依法不依人”。

  佛既对众生说法,以人道来说,不得不借于人类众生的语言文字。而人类语言本来就是迷界的产物,为了表达迷界事物而创设,本来不是为了表诠真理而创设,故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不得已,要慎而又慎,不可死于句下,而要透过语言,了解佛所说的本义。如所谓“以指当观月,莫执指为月”,语言,乃指月之指;语言中所含真义,乃是所指之月。此即“依义不依语”。

  然众生根机不等,佛因机所示教法不同:对于能直接接受真理之教的人,佛直接示以真理(了义);对不能直接接受真理之教的人,佛则暂时附同他的认识程度,而将真理隐曲起来,为说方便法门(不了义)。两相比较,直说真理之法为真实,余则为一时方便假说。应当依直示真理之说为准,此即“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所谓直示真理之教,不是靠凡夫分别意识心、习惯思维逻辑可以契入的,因凡夫处在迷界中,其思维意识全然颠倒,无我计我,无常认常,与真理全然相背。思维的工具是语言、逻辑,思维的对象是迷界之物,思维的经验是不离我执。以此思维,欲认识了义佛智,譬如以尺量空,绝无可能。应当放弃凡夫思虑分别意识,直接依吾人心体本具无分别智、佛性智慧,契入佛觉,此即“依智不依识”。

  今弥陀化身、亲证三昧之善导大师所释“乃至十念”为“下至十声”,即是依此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故,人见之皆惊奇――何故作如是之释,超乎我等理解?

  依义不依语故,执于语言文字者皆惊奇――何故与经文字句不一致?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故,浅识浅智之人皆惊奇――何处有此义乎?

  依智不依识故,分别意识心者皆惊奇――何故此释不合逻辑,根本说不通?

  念经 念咒 念佛

  尝闻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确有其理。

  佛经是佛亲证真理,对真理境如实宣说。真理本来就是我们的佛性,与我们生命的最深处是一体,故读佛经会感受到其生命的穿透力,有极大的加持,利于开发我们本有的智慧。

  但经文毕竟是此世人类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有人类不可逾越的局限:人类活在颠倒迷惑中,人类使用的语言,是与其颠倒迷惑的心智相应的,而不是与真理境相应,不是特为表述真理的存在。故欲用人类的语言如实传达真理境是困难的,即使是释迦佛的智慧也有困难,故经中常以指月之指为喻,说“不可说”“不可思”“不可议”。

  假如读经时又拘泥于人类的语言、思维习惯,则经中所含佛性真理的光明,无疑被大大遮盖,只剩一丝丝微弱的光而已。故古来大德皆提倡,诵经时,竭尽虔诚,不加拟议。我确信这样的诵经,能得到经文满分的加持。欲研经义,可另寻时间,又当佛心贯于内心、于经文不局其文字时,不加拟议地恭颂与思维经义,皆可。此时思维经义往往有法喜。

  但无论如何,经文存在“人类语言”及“人类习惯思维”两重障碍,故非佛意的直接宣露。

  佛要直截宣露自证真理境,必须用佛的语言。那是专门与真理相应的语言系统,姑且用“语言”来表述吧。佛的语言是什么?也许是心念、光吧,再者陀罗尼咒语。

  因为咒语只有音节,凡夫读诵无法以思维来分别;而它本身又是来自佛的自证、自述。故此不加分别地诵咒,自然不会为凡夫分别意识心遮挡真理之穿透力。故说诵经不如诵咒。

  咒语的威力虽大,为佛自证、自知、自说,不倚世间语言;但咒毕竟是局于一法。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则类同于咒,而复包含佛一切功德在内,以名摄体,摄无不尽。故念咒又不如念佛。

  凡人每重诵经而轻念佛,因经文乃熟悉语言境,可以琢磨,感到亲切;佛名阿弥陀佛乃蓦地而来,不知为何,无以把着,无法琢磨,觉得疏远。不知凡夫觉得近的,亲的,恰恰离佛疏远;而凡夫觉得疏远的,恰恰与佛亲近。

  念佛,直称佛名,不凭人类语言,不假思维逻辑,不需折射,不经转换,直达佛心,直入佛境,真正是佛佛乃知、凡夫顿入佛境之法门。

  念佛尤胜观想。因观想不离凡夫心识,夹杂凡夫心,不清净;纵然定慧等持,也只是因地初心,不如念佛直登果地觉。次观想难而称名易。

  念佛也胜开悟。悟虽直达佛心,未能直入佛境,仍是因地法门;悟后起修,依然路途遥遥。唯悟者深知语言文字之不足法,而唱不立文字。念佛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在念者虽未悟未通,然由佛力直契如境,岂可思议!

  略论末法净土与诸宗的关系

  末法时代,弘扬净土,乃是以净土宗建立诸宗,非以净土一宗扫杀诸宗。

  所谓建立诸宗,目的皆在教人解脱成佛。然诸宗是难行道,靠自力修行难证;末法之时,只闻成佛之教,不见成佛之人,故诸宗悉衰。但若以诸宗法门修持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则皆得往生成佛,毕竟达成诸宗法门之目的,故为建立诸宗。

  但要建立诸宗,必先建立自宗,自立而立人。若净土一宗法门利益不能确立,如何利益诸宗?

  欲建立净土宗,必须要有纯正、独立、系统的净土宗理论,此则必须依赖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若不独立,尚需倚赖他宗,何能为诸宗所倚?若非体系完备,则自身支离,不能统摄诸宗;若非纯正,则贻误众生。依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专修念佛,乘佛愿力,人人往生,人人成佛——是为建立自宗。

  末法时代,诸宗得净土,虽衰而不亡,回向皆得往生故;不遇净土,则皆衰而亡,不得解脱成佛利益,佛教成为空谈故。

  净土得诸宗,愈加兴旺,广摄诸机归净土故。净土兴则诸宗亦兴。

  十年弘愿路 一片净土情

  南无阿弥陀佛!

  法师们、莲友们、朋友们:

  值此弘愿寺二期工程奠基法会之际,我们有缘相聚一堂,共行念佛,畅谈法门,抚今追昔,展望未来,颇多感慨,无限遐思。

  万里长征,我们毕竟迈开了第一步!虽然只是一步,乃至只是一小步,但这是关键的一步,是完成从无到有,实现零的突破的一步,是在弥陀指引下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坚实的一步。这一步定了方向,定了基调,有了开始,决不回头。如同雪山之水,已经发源,就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它奔赴大海的脚步,因为大海是它的目的,它的家乡,它的来源。我们深知菩提大道,玄旷浩渺;未来征途,任重道远。但我们同样深信天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念佛更广大的心,我们会用我们的脚丈量履平这世上每一寸的土地,我们会用弥陀的名号充实安慰这世上每一颗苦难的心。我们迈出了第一步,就必定有二步、三步、无量步。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未入大海,永远奔流。

  法师们、莲友们,十年前,这里还是荒坡野岭,蛇虫竞走,一片荒芜;十年后,这里道场庄严,群贤毕至,佛声震天。短短十年,弘愿寺从无到有;短短十年,净土门由窄变宽。这是人间的奇迹!这是人心的奇迹!这是因缘的奇迹!它见证着佛法的不可思议,它见证着人心向佛,人心向善!

  十年,我们没有急功近利,没有投机取巧,没有贩卖佛法换取人情。

  十年,我们增进团结,广交朋友;

  十年,我们一心归命,万事随缘;

  十年,我们兼容并蓄,负重前行;

  十年,我们默默祝祷,履薄临渊。

  十年坚持,我们守住了佛法的底线,守住了信仰的原则,守住了一方净土。

  弘愿寺是干净的,从建设到理念,从行为到信仰,从自处到应世。

  这一方净土绝非某一个人独自力量能够成就,她是全体常住人员同愿同行长期不懈共同努力的成果;是所有关心爱护弘愿寺的广大莲友一心追随全力护持的成果;是社会各界热爱关心弘愿寺的广大善心人士多方配合众缘和合的成果——离开这一切,便不可能有今日的弘愿寺。

  在此,我谨代表我个人以及弘愿寺全体常住,向多年来一直关心、爱护、支持弘愿寺的广大莲友,以及尊重、理解支持弘愿寺建设弘法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深深的感恩,深深的祝福。同时也向对弘愿寺抱有异议、批评,甚至反对的人们表达由衷的敬意,诚挚的感恩与衷心的祝福。

  太阳不见黑暗,慈悲没有敌人。如果我们能用佛眼一样光明的眼睛,则不论看向何处,皆是一片光明;如果我们怀有阿弥陀佛一样慈悲的心,则不论行到何处,皆是一片和熙吉祥。世俗浅智所谓的不好、敌对,无不转为我们成长必须的逆增上缘。

  水流不遇大坝阻隔,便不能积深容大,发电利民;风筝没有风力相阻,便不能扶摇直上,高翔蓝天。阻碍是聚积能量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阻碍只是一时,力量才是永远;曾经遇到多大阻碍,未来便有多大力量;看起来是阻碍,实际上是成全。只要我们仰凭阿弥陀佛的名义,一切顺逆因缘无不吉祥,无不成就,这是佛法根本深处绝对无我的和谐。

  法师们、莲友们,弘愿寺不是座落在别处,而是座落在敬亭山、宣城市,便与这一方土地有甚深因缘;弘愿寺不是座落在他方国土,而是座落在中国,便是与这个国家有甚深因缘。缘深则恩深,恩深则德厚。

  我们热爱弘愿寺道场,便会热爱这一方国土,她生长、养育、呵护了弘愿寺,也承载养育了我们的先族、先祖和先人。

  我们深知我们的国家并不完美,但这并不成为人们背国弃家的理由;我们深知现实社会存在诸多问题,但这并不成为憎恨滋长的原因,反而激起我们尽一己之能改善社会,建设美丽国家的热情与动力。

  建设美丽国家,需要美丽的国人;成为美丽的国人,需要美丽的心。

  清净的心是美丽的心,它摒绝染污;

  慈悲的心是美丽的心,它没有嗔恨;

  行善的心是美丽的心,它乐于助人;

  念佛的心是美丽的心,它幸福安宁。

  法师们、莲友们,如果我们只想到弘愿寺,心量即太狭小;如果我们只看到目前,目光就太短浅。阿弥陀佛不是少数人的特有专利,不是弘愿寺的私有财产;它不仅仅属于信仰它的佛教徒,而是如阳光、空气、大地、天空,属于一切信与不信的众生,为一切众生共同所有,是一切众生的共同权益。

  当众生普遍觉悟这个事实时,弘愿寺就没有必要特别存在,如同大火遍燃之时,最初的火种或许早已灰飞烟灭。我们盼望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但目前弘愿寺仍然要作为不灭的火种,为末法广大的众生燃起不灭的希望,为两千年残弱已极的佛教开辟不绝的前途。

  弘愿寺依然很弱小,很稚嫩,十年来,承蒙诸方厚爱,她默默成长,现在她将如嫩芽冲破最后一块泥土的覆盖,迎接她的将是广阔无垠的明空;她从厚实的黑土地中出生,将向着光明无限的空际成长、成长、再成长!

  法师们、莲友们,任何个人都是渺小的,如同嫩芽,微不足道,但我们脚下的大地是稳固有力的,我们顶上的天空是广大无碍的。阿弥陀佛的救度法门已经千年潜龙在渊,必当一朝飞龙在天,兴云作雨,广泽群萌;就让我们乘龙御风,尽情长游吧。

  最后,祝福弘愿寺永保清净的身姿,永为一方净土。

  祝福现场每一位莲友永保念佛最美的心,成为念佛最美的人,享受念佛最美的人生。

  祝福所有关心弘愿寺建设的善心人士、各界朋友,离任、现任领导福泽绵长,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祝愿我们的国家更美好,人民永安乐。

  一切众生,同生极乐,共成佛道。

  南无阿弥陀佛!

  狡猾的“我”

  自古以来,最大的骗子是谁?就是“我”。

  “我”特别狡猾,特别有手段,特别会骗人;它会巧妙地贿赂你,从古至今,修行人很少不被它贿赂的。

  你要修行了,它便出来说:“我现在在修行,我在修行无我。我在持戒,我在打坐,我在修中观,我在修唯识,我在修空性……”“我”一直把你骗得团团转——“我蛮好的,最近我表现很好,进步很大,马上就要达到无我了。”你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被它贿赂了,你开始和它沆瀣一气,跟它一个鼻孔出气,开始帮它说话了:“我”挺好的,你看,“我”在修行。

  “我”真的在修行吗?没有,它不过是换了一顶帽子——以前是一个不修行的“我”,现在换了个修行的“我”,“我”还是“我”,“我”还在那。不修行的“我”,还能用苦、空、无常、无我……等等去打击它;等到变成修行了的“我”的时候,就不会再起心思去打击它了,它躲那里又安全又自在,没有人能够发觉它,还在那端坐受供养——因为“我”会修行了。

  从古至今,几乎所有修行人都被它骗了,不被它骗的还真没几个;除非成为阿罗汉,它就骗不了了,一般的人都给它骗了。所以人们往往一开始发心很愿意修行,到后来就越修离佛越远,所谓: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两年,佛在堂间;出家三年,佛在西天;出家四年,佛不见了。为什么会这样?都让“我”给换了:从不修行的“我”,变成了一个修行的“我”,“我”还是完整地保留着。

  你想修行,修行的帽子被“我”给你戴上了。“我”还要修行福报,“我”还要修智慧,“我”还要修什么……这些帽子给你一戴上,马上就被它贿赂了。人都被它神不知鬼不觉地打倒了还不晓得,还在帮它说话呢!这真是很可悲的一件事情。

  要对付“我”这个狡猾的敌人,跟它硬干是干不过它的,它贪瞋痴三支毒箭一放,马上干倒你;软泡,你也泡不过它,它韧性大得很。

  对付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舍弃它,不要被它骗——好的、歹的,修与不修,都不要理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念佛的时候也不要买它的账,不要以为是“我”在念佛。你就只管念你的佛,一向专念;它好了、坏了,都不要理它。

  有时候,它会紧紧地跟在你后面。跟着也可以,我们这个法门就是妙——“不战而屈人之兵”,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圣道法门修行就必须要破我执。我执有那么好破吗?我执多坚固啊!那可是无量刚硬的金刚钻,你要打碎它,太不容易了。而净土门的修行,不用打碎它;只需轻轻地把它拿起来,往旁边一放,不理它就完了。如果它非要跟在你后面,也没关系——“利剑即是弥陀号”,名号就把你保护住了;它如果再来,阿弥陀佛放无量光把它一捆,它就成了俘虏,乖乖地跟在你后面,一起到极乐净土去了。所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修净土法门的人,只要眼睛盯住阿弥陀佛,不用跟“我”干仗,就自然可以把它制服了。

  如果是圣道门的修行,想要解脱,不破我执,不把它击碎,是不可能的。圣道门的修行是盯住“我”,瞄准“我”,打碎它,击碎它,所以要和它发起战争。这个是持久战啊!想要彻底击碎它谈何容易?“我”是最厉害的。无量劫来,我们都被打败了,无人不被打得鼻青脸肿的。

  现在我们的救兵——阿弥陀佛来了。阿弥陀佛告诉我们:不要理它,对其一概不理,一概舍,一概弃:好啊、坏啊,业障啊,功德啊……一切不理,无视它们的存在,通通舍掉!唯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反而真的接近空。

  你要是盯住“我”,跟它斗,就被它缠住了。“我”很厉害,只要一被它缠住,它马上就像乌贼一样,数不清的爪子从四面八方包围你,你立即被它俘虏了。你想去打它,俘虏它;结果不仅没有俘虏它,反而马上被它粘住,被它俘虏了。

  净土法门的机深信,首先说“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能够这样无情地批判自己,对着“我”发起冲击,当下便已经跟这个“我”分离了,当下就有了退路。这已经不在它那个立场上,而已经是站在弥陀那里,在一个客观、冷静、安全的距离来看它;这时候也才可以对它作客观、理性的分析、批判,这样就安全了。净土法门就是这么好。

  给病重老居士的一封信

  南无阿弥陀佛!某老居士慧鉴:

  老居士近况尽悉。对老居士身体病苦,很是忧怀挂念;知念佛精进,更是随喜赞叹。

  病苦为人生常态。佛说人生是苦,老居士这番体会,想必更深。真正病苦加身,唯有病者知之,余人不知;当然更无法代替。离苦得乐,是众生本能需求;拔苦与乐,是弥陀本愿目的。由苦而更加念佛,由苦而更求往生,即能脱眼前小苦,获未来永恒大乐——成佛大乐。

  当我苦时,想到天下还有无量如我一般苦、比我更苦的人。我虽病苦,有佛念,虽苦而庆幸;若无佛念,则永苦而无出头。

  又现在无论如何一身苦,比之地狱、三恶道长劫轮回之苦,都不足为比。如此念佛,生感恩心,因小苦免大苦。又当思我是罪恶凡夫,受此小苦,实是当然。今日受一分病苦,即消一份业障;临终之时,增一分自在安乐,虽苦亦值。如药虽苦而愈病,身受苦而益心。

  欲减缓病苦,除了良医良药,自己可试从两方面入手:

  一、一心投靠阿弥陀佛,只求往生。

  二、逆来顺受,甘心顺受病苦,不加任何抗拒,如弱草之遇强风,顺风倒伏;不可生一念疑怨之心,疑我念佛何以不灵,怨我无大罪何以受此巨苦。如果生这些念头,无穷冤家,必缠上门,而又疑心难蒙佛光护佑。如能顺受,则念念受苦,念念消业;既念念消业,必念念增上功德,临终必得自在安乐。

  人皆知修福业为积功德,不知逆来顺受,顺受病苦而不疑不怨,也是消业增福,而且不需任何外在因缘,可谓坐地收功。心既甘心顺受,身体也安静忍耐,或能稍缓病苦于一二;病大苦时,虽不能立即全消,乃至觉得忍无可忍也不得不忍,但至少不会因为不忍、不耐,而更增加苦。

  又,思寻短见,想早了脱,推其根本,还是对目前身体所受病苦,有不甘、不耐之心,致使不愿、不能忍受。

  望老居士更加信心念佛,稍加忍耐,无量大苦即将过去,成佛大乐很快来临。

  我们也为老居士念佛回向,一齐助同念佛消业,病苦速愈;往生成佛,广度苦众生。

  “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一)

  谁能把“生死牌”从额头上揭下来呢?唯有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宗不存在辩论,因为已经楷定。

  不看“生”面,看“佛”面; 就是眼睛不看众生这一面, 要看向阿弥陀佛的那一面 —— 这叫“一向专念”。

  “传”是上传下,是给予;“承”是下接上,是接受。具“弟子相”,才能得到传承,才能得到法义——不是因为个人有智慧,而是因为得到传承。

  佛法没有新东西,因为真理是不变的,“如是,如是”而已。

  学法要与自身的生命结合,和自身的觉受结合,才会有由衷的感动。

  自来水:落差越大,压力越足。弥陀救度:凡夫与佛的落差越大,往生心越强。

  凡夫的心如蛙眼,只能捕捉到动的东西。佛心如静止的车轮,寂灭不动,无所谓速度、时间和空间。

  愚痴有愚痴的好处,没有自己的东西。

  一本美食大全书,一盘现成的美食,如果你来吃饭,你选哪个?念佛即是美食,其他经典都是菜谱,如果你来了生死,你选哪个?

  众生烦恼投入南无阿弥陀佛的大冶洪炉里,都会成为功德。

  弥陀重新示现法藏菩萨,发超世愿,经过兆载永劫修行,就是为了感动你。

  阿弥陀佛“愿超诸佛愿,国超诸佛国,佛成诸佛王”,只为燃起我们往生的信心。

  凡夫,再怎样谦虚,没有达到“无我”,总有骄慢。

  无量劫漫漫生死路我们都走过了,腿都走软了,赶紧找个“凳子”坐下来才是。

  我们想到谁,都是负加持;不如念一声佛,会有强大的正加持。

  对世间的事不抱渴求——无愿。

  念佛容易,一念往生。如“傻瓜相机”,傻瓜一按,照片就出来了!不是指头灵光,而是相机本身灵光。

  手机若无卡,无法显其功用;插进SIM卡,手机才灵光。我们人如手机,六字名号便如手机卡:将其插进我们的心灵,佛才好在我们身上做工,生活才处处可见佛的灵。

  手指颤不颤不要紧,按的都是“139……”的号码,只要按对了,都能打通电话。凡夫心定不定不要紧,只要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都决定往生。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二)

  1. 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是总发射台;诸佛在不同的世界,就如同转播塔,转播“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

  2. “有”不是好东西,“有”就是烦恼。当然,有佛、有净土是好的。

  3. 凡夫的信心如空中羽毛,风一吹就飘走了。还好,我们信心的轻毛早就被六字名号的绳子拴住了,绑在了极乐世界的黄金地上。

  4. 成佛的种子就是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第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金刚种子,十方诸佛都在十方世界播撒这颗金刚种子。

  5. 覆土和根是一体的,覆土有多深,根就有多深。覆土就是机深信,根就是法深信;机深信有多深,法深信就有多深。

  6. 球弾多高,就会堕多深。我们只要不出三界,修的福有多大,堕落就有多重——佛说此即为“第三世怨”。

  7. 除了弥陀对你真,没有人对你真。因为佛心是真的,凡夫的心都是无常的、虚假的。对假的东西,不用太在意,就像要求树的影子要像树干一样有重量,不是强人所难吗?

  8. 为什么“苦”?因为违背佛性。

  9. 家破人亡是谁也避免不了的。

  10. 生死疲劳——无量劫来轮回到现在;如果不遇弥陀的救度,未来无量劫还是会轮回下去:这就叫“无穷相”。

  11. 我们听到弥陀的呼唤,才想到要离开三界的黑房子,到光明的极乐世界。

  12. 我们本身具有的贪瞋痴三毒,生发的“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长在三恶道的土壤里,不可能靠自己力量跳出来。就像深埋在地下的萝卜,不可能自己跳到你手里,需要有人“拔”——他力。阿弥陀佛就是拔萝卜的人——“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13. 饥者必求食,渴者必求泉,险者必求安,难者必求易,苦者必求乐,死者必求生。

  14. 一个人不饿,怎么给他食品,他都不会吃;饥饿的人,不用给他端去东西吃,他自然就会闻香寻食。所以,苦恼的人有福了,有了觉悟的希望。这就是机深信。

  15. 不管是120岁还是20岁,大家都是老凡夫了,无量劫来都在轮回。

  16. 要“无后心”,以破釜沉舟之心来求往生!

  17. 读书要读到自己的头上,与自己的生死挂钩。

  18. 弥陀救度,苦机为先。我们是急重病号,优先挂号。

  19. 修诸善万行,需要弥陀的无量光不停地晒,才能成为盐块;而专修念佛当下就是盐块了。圣道门修行者还在半路上,还在提炼;念佛人已经快到终点,已经拿到盐了。

  20. 念佛人,对自己的善根要珍视,这是不可思议的善根,因为这是靠弥陀的力量。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三)

  1. 六字名号是树干,诸善万行是树叶。树叶长在树上才有生命力;诸善万行不能离开念佛,离了念佛就没有功德。

  2. 散心凡夫念佛往生,才显示出弥陀救度的尊贵。

  3. 最高贵的品质是慈悲,但对于凡夫来说不易达到,可以先从真诚做起。

  4. 我们没有能力,那就放弃个人的东西,完全随顺弥陀。

  5. 佛用他的真心换我们的真心,来感动我们。推心置腹——凡夫没有真心,阿弥陀佛把他的真心放置在我们的肚子里。

  6. 人与人打交道很难,人与佛打交道很容易。

  7. 假心对佛,慢慢也变真,因为佛是真的,会感染我们,同化我们。

  8. 念佛就是大善、纯善。

  9. 尽虚空不能容纳的罪业如同黑夜,阿弥陀佛的无量光一照,当下消除。

  10. 还有什么比内心的安宁更幸福的呢?

  11. 念佛,心安、身安、家安、国安、天地安、宇宙安。

  12. 一滴水到了大海里,自然有咸味;我们一旦到了极乐,自然就成佛。

  13. 佛教有二门:一是破迷开悟的圣道门,一是拔苦与乐的净土门。

  14. 金币掉进粪厕,难道不要了吗?肯定会捞出来,洗洗表面的污秽,它还是金币。罪恶众生有佛性,只是掉进五浊恶世里。阿弥陀佛就像扫厕所的,捡我们回极乐世界的七宝池,洗洗就成佛了。

  15. 六字名号就是我们的赦免书、邀请书,还是去极乐世界的免费机票。

  16. 这句佛号,就是佛的呼唤声,也是我们的回应声。佛用心来呼唤,我们要用心来听,用心来回应。

  17. “山穷水复疑无路”,是众生无尽的轮回;“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遇到了“弥陀村”。

  18.  “机法两种深信”就像一个钱币的两面:正面是“你死定了”,反过来是“我救你活”。

  19. 什么是真佛弟子?是具足“机法两种深信”的念佛人。

  20. 世上最大的冤假错案是:我们本来无我,却认为有我;本来是佛,却现是凡夫。念佛就是喊冤,阿弥陀佛来为我们昭雪;不念佛,永远不能平反昭雪。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四)

  1. 贪瞋痴慢疑是凡夫五种根本烦恼。圣道门是降服贪瞋痴,净土门是降服慢心和疑心:入手点各有不同。

  2. 信愿行都在“一向专称佛名”之中。

  3. 不管道理懂不懂,念起来再说,阿弥陀佛自然在心中调摄我们。

  4. 每天念佛,每一句都是新的。“温故而知新”,道永远是新的。

  5. 读书不是为了要记得。读书有两个层面:第一是心性,第二是知解,但知解也是为了心性。从心性处读书,如海绵吸水,能吸到心中。

  6. 人的心很冷,靠外面的火,能烤热吗?人内心的孤独,靠外在的高朋满座能解决吗?不成佛,永远孤独。

  7. 除了阿弥陀佛,这个世间,哪一件是真的?

  8. 人是“认真”的动物——认什么都为真;一认真,就颠倒。人能“认假”就好了。

  9. 万般皆成空,不要太追求。

  10. 佛缘是我们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安慰。佛缘是最坚固的缘,因为它是成佛的缘。

  11. 你有爱心、慈悲心,人家对你的爱才是真的。

  12. 今生努力,以了生死。

  13. 水杯倒扣,还是水杯,但不能装水;众生有佛性,但还在轮回,佛性就不能启用。

  14.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还在里面“可口可乐”。

  15. 世间第一急迫的事——往生极乐,故念佛是第一要。一个人有无智慧,就看他是否懂得轻重缓急。

  16. 听闻弥陀救度而不信的人,就像柴不干,火点不着,还需要阿弥陀佛的三昧真火不断地熏烤。

  17. 福是佛给我们的,我们是有福之人。同时,我们也多了一份责任——拉更多的人回家乡。

  18. 感觉到苦、孤独,是我们的佛性觉醒的先兆。

  19. 母亲想念孩子是人的天性;南无阿弥陀佛念众生,是佛的天真佛性,是语言无法表达的。

  20. 佛救众生的心如虚空,对众生毫无条件。虚空对万物有什么条件?万物各种颜色、大小、厚薄、形状都可以,通通无条件地涵容在里面。有条件,就不是大慈大悲。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五)

  佛性才是我们的家,在这里才会有真正的安慰。

  六字名号如光纤,直接铺到我们心中;佛通过这条光纤,源源不断地输送佛的信息给我们。

  火与木,木头被火点着了不就是一体了吗?木头代表罪障凡夫,火代表弥陀的救度;凡夫心中的障木被弥陀救度的火点燃了,就有了信心的光明、温暖。

  人坐在船上,船的行就是人的行,船的速度就是人的速度。我们念佛,佛的功德就是我们的功德。

  有心就有一切,念佛的时间有的是。要把时间分在最重要的事上。环境也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即便真没时间念佛,如果有心,也自然会创造出时间念佛。只是怕你没有心。什么心?生死心,愿生心。有生死心、愿生心、感恩心,自然会念佛。

  念念不舍,是人的本能。比如贪钱的人,眼睛只看到金子,念念不舍,甚至看不到别人。我们真的知道念佛的好处,也自然会念念不舍地念佛。都是贪心,但把贪求五欲的心念,转一个方向,用来念佛,就好了。

  诸佛虽多,唯有阿弥陀佛是我的依靠;法门虽多,唯有念佛一法是我的生命。

  茫茫终南山,你看过不去,他竟然开车过去了,为什么?它下面有一条隧道。六字名号如隧道,我们看不出来凡夫怎么能过去;但只要念佛,就能从我们业障巨山的娑婆这一头,穿到极乐的那一头。

  弥陀救度,超越公平、公理、公正、公义,超越一切!

  在娑婆世界低头惭愧,才能在极乐世界昂头挺胸;在此世界昂头,就会在阎罗王那里低头。所以宁愿在此世界低头,也不愿在阎罗王那里低头。

  释迦牟尼佛也是流通法宝——流通六字名号这个法宝中的法宝。

  学净土法门,脚跟要稳。什么是脚跟呢?其实就是对自己根机的认识。

  往生路是一条直通的大道,有些人却人为地设了很多关卡、收费站——往生要功夫成片、要清净心等等。

  愿往生的心,如一个小学生,放学后书包一背,像小鸟回巢一样迫不及待要回家的心。

  很多人追求“功夫成片”,我看是被“功夫”所“骗”。

  我们没有功夫,但不妨碍我们往生。我们没有功夫,阿弥陀佛有功夫就行了。

  古人说“真味只是淡,至人只是常”,最平常、真平常就是老老实实念一句佛号,这样的人就是至人。

  什么是诚心?任凭弥陀救度的心就是诚心。

  如果我们只能挑50斤的担子,阿弥陀佛不会给我们100斤。就像一个婴儿只能吃两口饭,做爸爸的不会给他两碗饭。阿弥陀佛以我们能承受的量给我们,就是最慈悲的。

  我们要把生命的时钟调到“临终”,把根机的点调到“下品下生”,现在就要归命弥陀,声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六)

  一向专念的力量非常足,扫荡一切,不可思,不可议,唯任口称。呆呆地、傻傻地口称佛名,就已经往生决定了。

  有感动、无感动,都化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好。收音机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只要接受信号,播放出来就好了。我们就像收音机,收到阿弥陀佛的法音,念出“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就可以了,不需要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平生与临终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平生若尽即是临终,临终延迟便是平生。

  有人说污秽的地方念佛,佛光不照,这是错误的知见。阳光都不嫌弃任何污秽、黑暗的地方,何况佛光?

  任何地方都可能死人,所以任何地方都必须念佛。

  习惯就是成功。最好的习惯就是念念称名,靠这个习惯,我们能够得到最大的成功——成佛。

  我们的心如吸尘器,专门吸三毒五欲的尘埃,能不生病吗?

  大石头埋在厚厚的土下面,被锄头挖出来,是石头本来就在那里,不是锄头来挖,才有石头。大石头就是我们的业障,念佛就像锄头;业障是本来就存在的,因为念佛的缘故,业障才显现出来,不是由于念佛才有业障。业障出来了,更要多念佛,业障才可以消掉,就像锄头使劲挖,直到把石头挖出来为止一样。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生死轮回的黑暗中的手电筒。手电筒打开自然就亮了,如果不亮,是手电筒不好,而不是手指的问题。念佛的名号自然就往生;如果不能往生,是名号的问题,而不是念佛人的问题。

  世间科学家的发明使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简单,比如从自行车到汽车、火车、动车,洗衣机从半自动到全自动等等。佛发明的产品,世间的产品怎么能比?不用说,更是自动化啦,是比自动化更自动化。现在世间的一切都在讲自动化、简单化,这其实就是在讲念佛。念佛往生就是自动中的自动,简单中的简单。

  我们开始讲课的时候,最初的三声“南无阿弥陀佛”是精华中的精华,下面的内容可说都是稀释中的稀释。

  念佛,就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向观世音菩萨靠近了,原来的丑小鸭同伴们都不认识了。

  世间的东西,贼可以偷走;但六字名号的功德,贼偷不走。

  贪瞋痴三毒被收入六字名号的法宝神袋,瞬间就化为功德水了。

  三宝的功德,谁要就给谁,没有专利权;不怕你来要,只怕你不要。

  对世间看得破、放得下、执著少的念佛人,容易预知时至。

  就像开车到某地,目标定了,车子上路了,每一步每一步都在奔向目标而去。这时就不用在口上高夸信和愿了,因为已经在行动了。念佛也一样,每一声每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都信愿具足。

  境细心粗。比如,筛子筛芝麻,如果筛孔很粗,芝麻就漏下去了;用厘米的刻度尺量头发丝有多粗,也是不行的;细菌很小,肉眼看不见,用显微镜才能看出来。凡夫的心粗,是观想不出极乐的种种庄严的。

  人的精神不要太好,生点小病也挺好。能量低,心思就容易用在正当的地方。生病可以让人柔软慈悲。

  随缘就是恰到好处,不迟惰也不妄动。如车开在路上,不撞人也不被人撞,有自己的一条路。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七)

  念佛如射箭:大地代表极乐世界;箭无论怎样射,都会射中大地。念佛百分之百往生极乐。

  “专”是净土法门的旗帜。

  在净土法门里,唯有专称佛名是真谛,其他修行通通是俗谛,因为根机不堪的缘故。

  祖师的解释有时乍看上去觉得很“偏执”,其实是真正的圆融。

  看经文祖释不懂的地方,一定要想到是我理解不到,而不是经文有问题。

  在佛法法义的修学上,一定要依传承。

  缘决定一切。碳和钻石的成分相同,碳遇普通温度还是碳,遇到高温高压就成为钻石。凡夫有佛性,遇到杂缘、普通缘就继续六道轮回,遇到阿弥陀佛的强缘就成佛。

  不要羡慕文字匠。

  有机深信就是觉悟。

  听到说我们这样卑劣的凡夫念佛都能成佛,欢喜无量,晚上睡觉笑得牙都掉下来了!

  人生有什么好快乐的?人生是苦,如牛赴市,步步近死;幸好遇到了弥陀救度。

  众生的无明,只有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才能破。

  “通则不痛”,我们念佛与佛相通,人生就不会痛。

  砖块是什么成就的?泥土。金砖是什么成就的?金子。凡夫是烦恼、罪恶、染污的砖块成就的。阿弥陀佛是清净、慈悲的金子成就的。

  净土门是到家的法门,圣道门是半路的法门。哪有走到家门口再退回去的?

  画龙点睛。十六观是一条龙,持佛名号是点睛。没有眼睛,龙就活不起来。

  年纪大了,眼睛花了;但心眼不能花。

  诸佛在茫茫生死海中度众生,一定有一个司南。这个司南就是“念佛往生西方”。

  痛苦、快乐都不是“我”。念佛才是“我”。

  我们有八万四千念,念念皆堕地狱;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光,光光拉住我们往极乐。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八)

  十方法界的净土班很大,校长是阿弥陀佛,念佛人都是同学。

  试看十方法界内,谁是逍遥快乐人?唯我念佛人。

  如果我们起了烦恼,就是自害害他。空气污染远远比不上心灵污染。乌贼吐出黑色的“墨汁”,但至少不臭;我们烦恼来了,吐出的都是三毒的“墨汁”,不仅恶臭不堪,且可以杀人。

  “善语”是要修习的,要修——修正,要习——练习。

  我们能给人利益吗?真正的利益,是这句六字名号,自信教人信,就是给人利益。

  是非“不辩”。即使辩解,也只求利益对方。他人冤枉、诽谤我们,对自己来讲,我们应当放鞭炮庆贺,因为这是最能长福报、消业障的。有人诽谤我们,就把我们亏去的福报补上了,感谢都来不及,不要急于洗白自己。

  我们是“有量”凡夫,计数念佛很重要。

  世界上其实没有冤枉的事情,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内心不接受,才会觉得很冤。从三世因果来看,任何事总是有它的缘由的。

  什么是福报呢?幸福的回报。种了善因,才会有回报——用幸福来回报你。

  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六字名号里。你想搬来极乐世界,舌头一动——“南无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立马就搬来了。

  除了六字名号之外,没有往生之道;除了六字名号之外,没有极乐世界。

  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就是念佛机,因为沾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光。

  弥陀的光明跟他的名号不是两件事,所谓“光号不二”。弥陀的光明是看不见的名号,没有声音的名号;弥陀的名号就是有声音的光明。光明就是名号,名号就是光明。

  光里面有信号,有信息,有语言,甚至有情感。阿弥陀佛名号是加了密码的信号,无量光会散发出来。十劫以来,六字名号都存在我们周围的世界当中;不是我们念佛才有的,它本来就在这个地方,在任何地方都能收得着。就像手机在任何地方都能收到信息,但是如果手机不开机,能收得着吗?凡夫的这个身体,万灵万妙,就是最上品牌的手机;但是你的开关没有向阿弥陀佛打开,所以接收不到佛光。

  释迦牟尼佛就是来告诉你手机使用方法的,让你把手机打开。开关是什么?是信愿!你要相信阿弥陀佛,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开关就打开了。开关一打开,你心灵的手机就收到了“南无阿弥陀佛”,信号就打通了。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从阿弥陀佛那里发信号的,我们收到而已。我们念佛,是我们收到了弥陀的信号;舌头一动,就是按钮回复。我们还懵懵懂懂的时候,阿弥陀佛一看:“我发的信息有回信了!娑婆世界,某某回的!”佛高兴得不得了。

  我们和阿弥陀佛热线联系,不断地发“阿弥陀佛”。我们这个信息,不是等我们发过去,对方才发过来,而是当我们发过去的同时,就发过来了,是两方当下同时完成的。“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声佛号,既是我们发过去的,又是阿弥陀佛发回来的;既是阿弥陀佛发过来的,又是我们发过去的。就像光照到镜子,当下就反射回来了。当下佛念我们,当下我们念佛,所以称为“南无阿弥陀佛”。也好像握手一样:我抓住你的手,就是你抓住我的手;不是我先抓住你的手,你后抓住我的手,不是的。阿弥陀佛站在那里伸手救我们,我们握住了佛,就等于佛握住了我。

  世间声音和光明不二的就是闪电和打雷。我们念佛的时候,就是电闪雷鸣,光号不二,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的身心就是念佛机,信愿就是开关,开关一旦打开了,就不要关了,长开不关——这便是一信永信、一愿永愿。接下来我们念佛,就是和阿弥陀佛不断地互通信息,这叫一向专念。

  对于一向专念的人,就未必一直需要强调信愿了。怎么不讲信愿了?手机已经开了,还讲开机吗?开机一次就够了;剩下的,用就可以了。对于专念佛的人来说,信愿潜于心底,信愿皆归于“一向专念”。

  像盲人晒太阳,感到暖烘烘的,不就是阳光存在的证据吗?我们念佛,心里暖融融的,感到安慰,这就是佛光存在的证据。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九)

  如果说,我念佛也没感到温暖,那是因为冷过劲了,需要多晒一会儿,太阳慢慢照,久了就感到暖和了。我们在三界的大冰窟里面确实太久了,要多念一会,才会感到佛光的温暖。

  “唯” “专”这样的字眼,是善导大师的著作中很喜欢用的,这是大师的慈悲、智慧。善导大师常用的“唯、专、舍、取”这些字眼,显示出净土宗是不可改、不可妥协、不可含糊、不可苟且的。

  为什么叫阿弥陀佛?因为他有无量无边的光明,因为无量无边的光明是为了寻找、摄取、救度那个念佛的人往生。

  我们心灵的手机一打开,收到阿弥陀佛的信号:“南无阿弥陀佛——我找你!”“南无阿弥陀佛——我想你!”“南无阿弥陀佛——我爱你!”“南无阿弥陀佛——我救你!”“南无阿弥陀佛——你往生我国吧!”所以,这句名号里面有很多的声音……

  阿弥陀佛的光明是遍照十方法界的。不念佛的名号,是你自己偏心,却怪阿弥陀佛偏心——“阿弥陀佛,我不念你的名号,你为什么不照我?”这就好像说:“某某人,我不打你电话,你为什么不回我电话?”这能讲得通吗?你不打我电话,我怎么回你?我们念佛,就是跟阿弥陀佛打电话。我们念佛,跟阿弥陀佛本愿、本心相应,弥陀的心光就摄取我们。

  我们的往生和弥陀的正觉是一体的关系:没有你,就没有我;没有我,就没有你,彼此是不能分开的,单方面就不成立。就像父子是一体的:儿子生下来,父子这种关系才成立;如果儿子死了,也就没有所谓的父亲了。有人说:“阿弥陀佛成佛了,但我还不能往生。”这就如同说“爸爸成为爸爸了,但我还没有生下来”。

  阿弥陀佛成佛了,十方众生就是佛子,往生当下就决定了;只是说你有没有了解、觉悟到这件事。世界上最大的颠倒,就是认为“阿弥陀佛成佛了,但我的往生还不定”。

  “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们成佛的证据。

  “自他不二”:佛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佛的;佛的功德是我们的,我们的罪业是阿弥陀佛的。我们和佛不要分家。比如父母的财产就是孩子的财产,孩子的贫穷就是父母的贫穷。

  阿弥陀佛的功德是我的、你的、大家的,是绝对的“共产主义”。

  阿弥陀佛要救度我们,我们要“受”——从信受,到接受,再到最后的享受。

  什么叫“他作自受”?世间小孩子生下来,什么都不会,让他“自作自受”就饿死了;父母要为孩子包尿布啊,冬天冷了加衣服啊,饿了喂奶给他啊等等,这就是父母为他做的,也就是“他作自受”。婴儿小,没有能力,才需要父母全方位的照顾。我们在佛的面前,不也是婴儿吗?我们没有能力,所以不得不接受“佛做我受”,才能长得大。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佛怎样令我们功德成就?你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功德就是你的——你信,功德就是你的;你愿往生,功德就是你的。

  大乘法门才讲他力。净土法门是大乘之至极,昙鸾大师所谓“上衍之极致,不退之风航”。大乘也就是大车。大车除了载司机(自己),还要载很多人。被载的人正是靠他力。

  能够交钱买到的,都是小利益;真正的大利益都是不需要花钱的,这样才称为大。比如诸位天天呼吸空气,你交钱了吗?大地每天要承载你,你交钱了吗?阳光天天照着你,你交钱了吗?阿弥陀佛的功德利益不用说,更是免费的。

  阿弥陀佛和我们就是“共命鸟”:他的肠胃所消化的正觉功德都是给我们的;而我们所吃进的毒呢,阿弥陀佛的肝脏都要为我们排解。若靠我们自己,我们都是得了“肝硬化”的病人,排不了毒,娑婆世界的贪瞋痴三毒我们消化不了。

  刚刚几位同学去献血了。阿弥陀佛也为我们献了血——清净的、有活力的、滋长我们法身慧命的佛血。我们天天念南无阿弥陀佛,等于在弥陀的法身在我们身上循环他的血液。

  发菩提心就是求佛果。想吃苹果,把苹果端来了,你又不吃;要求佛果,把“南无阿弥陀佛”给你——这就是佛果,这个就能成佛,你又不要,这是真的发菩提心吗?

  知道你修行没有力量,所以才叫你念佛。没有力量,有张嘴巴,就可以了。

  “南无阿弥陀佛”代表我往生决定、成佛决定、度众生决定,代表我祖宗八辈都往生决定,不光我一个人。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十)

  怎么信?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只要这样念,等于门缝就打开了,佛光就照到我们心中。哪怕念一声,也是一条缝,光就照进来。

  我们往生的大事完全拜托阿弥陀佛。

  日无私照,地无私载。佛心也没有偏向——不论何人,只要念佛,都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往生在阿弥陀佛那边没问题;问题都在众生这一边,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回心转意,有没有专心。

  自古以来,最大的骗子就是“我”。修行人很少不被“我”贿赂的。

  对付“我”这个狡猾的敌人,硬干是干不过“我”的,软泡也泡不过。“我”的劲大得很,贪瞋痴三毒的箭一放,马上把我们放倒。

  当你认为“我挺好”时,已经被“我”骗了,已经同“我”沆瀣一气了。“我”不过换了一个帽子,以前是“不修行的我”,现在是“修行的我”——还是“我”。

  对付“我”最好的办法是舍弃“我”,不要理他,不管好的、歹的;修啊,不修啊,都不管他,就是一向专念无量寿佛。

  我们都被打败了,反被“我”打得鼻青脸肿。现在我们有救兵——阿弥陀佛来了,我们不要理他,一概不理,一概舍弃,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好。

  “舍”这个字真是有无穷的妙处——好啊,坏啊,业障啊,功德啊,一概不理——不要骗我,我只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对付“我执”最好的方法就是无视它的存在。你盯住它,就被它缠住了,它立马就像乌贼的爪子一样马上从四面包围你,你立即被它俘虏。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它。我们念佛之后,它来粘我们没关系,我们靠阿弥陀佛无量光明。

  净土法门的机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能够作这样无情的批判,对于“我”发起机关枪式的冲击;说明我们跟这个“我”已经分离了,有了退路,我们已经不在它那个立场,而是站在阿弥陀佛这个冷静、客观的立场来看它,这样就安全了。

  佛光如果没有照到我们心中,我们根本就念不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像太阳光如果不照到地板上,地板上能看到那个金黄色的光斑吗?看到金黄色的光斑,说明太阳已经照进来了。地板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的心不管多么污秽,居然有一句金黄色的六字名号念出来了,不就是代表佛光照进来了吗?不然我们自己能念得出来吗?

  一向专念,就是心门向阿弥陀佛敞开,永远不关闭。

  任何手机信息的发送或接受,都必须先经过到通讯公司大的信息网络,所以是信息网络先知道,我们后知道。阿弥陀佛的心就是通讯公司的总部,整个法界是一个网络。我们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在阿弥陀佛的网络之内,佛哪有不知道的?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的信息,不能知道他人的信息;但通讯总公司知道所有人的信息,我们所有的人念佛,佛没有不知道的。

  万物皆有体有用。比如不锈钢的刀很坚固,切东西就很快,因为它的体是钢;如果是纸做的刀,遇水就软了,切不了东西,因为它的体是纸。所谓“体坚固,用才坚固”。我们靠自力心鼓动说“我至心,我信乐,我欲生”,这样的心体就是纸做的,往生通通成泡影。其实三心之体就是名号本身,这个三心之体就是很坚固的,如同金刚。正因为有了阿弥陀佛的成佛,我们才能够有真实信心,相信阿弥陀佛是为我成佛的,相信六字名号具足往生成佛的功德,相信弥陀无论如何都要救我:这些都是名号为体的基础上的用。用是从体而来,体坚固,用就坚固。只要念佛,都是真的,假的也会变成真的。如染香人,身有香气。

  “就行立信”——就口称弥陀名号这一起行,建立我们必定往生的信心。

  靠自己的功夫、清净心去往生,这个能作为三心之体吗?不可能。这样的心像气球一样,外表很大,内在空虚,遇到一点小烦恼,比如嗔恨的小针轻轻一刺,瞬间就没有了。若以六字名号为体的话,那就是金刚不坏之体——此心深信,犹若金刚!

  就像探险队到北冰洋,用个小旗一插,代表是他的国界了。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往我们心里一放,我们就是阿弥陀佛的人了,就归阿弥陀佛管了,这块心地就是阿弥陀佛的地盘了。如果不把六字名号的小旗插进来,那就是阎罗王的、三恶道的地盘。

  人看重的就是命。归命阿弥陀佛,即是真佛弟子。就像请医生看病,就把命交给医生;不归命,医生就没法救你命。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十一)

  遇到烦恼、批评闷闷不乐,说明你还有人情味。如果被批评了,却毫无声色,那就是木头了。

  念佛,心自然空灵,不讲空,自然空,业障自自然然消除。

  以前遇事——“妈呀!”,现在遇事——“佛啊!”,生处转熟,熟处转生。

  念佛本来就是我们的生命。

  往生——舍此往彼,莲花化生。

  阿弥陀佛愿意我们去往生,我们也愿意去,我们与佛是不是同一条心啊?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应当发愿往生”,我们就愿往生,我们与佛是不是同一条心啊?我们念佛,居然跟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善导大师、上人同心同德,这是多么自在,多么光荣啊!

  同心就能同德,因为心为德之器。等于两个人吃饭,捧了一个碗,吃的不是同一碗饭吗?我们和阿弥陀佛同一条心,阿弥陀佛的功德就是我们的。我们和阿弥陀佛同心同德,美不美?美!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我们和阿弥陀佛同心,其利益是斩断三界轮回。

  人的生命是很可贵的。如果不用来追求解脱,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浪费。

  忆苦思甜,要思地狱之苦,要想极乐之乐。

  人比鸡蛋还脆弱。鸡蛋还要敲一下才碎,人却常常因他人一句无形的话就心碎了。

  农民感恩田地;行善要感恩对方,是对方给我们种福田的机会。

  出家成为三宝之一。但反观自己的模样,一方面感到光荣,一方面又感到惭愧,所以要发心为弥陀做事。

  专称佛名,等于和十方诸佛都结了缘。

  热线电话虽然只是挂着,并不是时常通的,但却是安心的,因为知道对方在那里。念佛虽然不多,但是心安,因为知道弥陀在那里。

  为什么修敬田、恩田、悲田有福报?比如种子种到田里,一要顺天地阴阳变化,风调雨顺才能籽粒饱满;违背的话,就会有天灾人祸。三宝是随顺法性的,随顺三宝就像随顺天地阴阳;二,孝顺父母,相当于给种子浇灌、施肥;三,救济穷苦,相当于给庄家消除病虫灾害。能够做到这三样,自然会有好的收获。

  离开了成佛,就没有佛法。

  我们在没有犯具体过错之前,也可以经常忏悔,也就是谦虚,把自己的不足暴露在大众面前:“我某某人很笨,不行。”这个很能消业障、增福报。

  罪业就像细菌一样:把它藏起来,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就永远在里面滋长;把它放在明朗的地方,放在阳光底下,不就灭菌杀毒了吗?众人的眼光就像阳光一样,佛菩萨更不用说了。所以把我们的过失让大家知道,这样就能消我们的业障。把从前的过失发露出来,心里就单纯了,干净了。

  枣树长得歪歪扭扭的,可画家喜欢画它,因为它苍劲有力;但是竹子就长得通直的。如果竹子长成枣树的样子就麻烦了。枣树、竹子各有各的优点,都可以入画。人也一样,各有各的优点、长处,都是无法相互取代的。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十二)

  善于自嘲的人,往往活得比较自在。

  一个人要自肯。不认命等同于自杀。胖就是胖,笨就是笨。对笨的“他”、胖的“他”要慈悲。放开胸怀,接受自己。

  念佛的真“我”要能接受,接受贪瞋痴的假“我”。

  自己知道的念头,或者自己不知道的潜意识的念头,都在阿赖耶识中记录下来了,一丝一毫都不少,所谓八识田的种子,点点滴滴都保存着,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比如大地上长了很多树,树上这么多叶子到了秋天往下落,大地不都记着吗?我们的心灵就像大地一样,起心动念在这个“大地”上都有记录,自自然然的。

  尽量多念佛,即使念佛时念头跑了,嘴巴在念,脑子想别的事,念佛还管用吗?还是非常管用的,句句皆不落空。

  当面对一件事情,我们内心非常恳切、决定的时候,这件事情其实在我们的心中已经完成了。比如建设祖庭,其实阿弥陀佛早已经把寺院盖好了,只是有待时节因缘,一步步展开。就像厨房菜已经炒好了,只等着一盘盘端上来。寺院的设计、建设、搬砖运瓦等,不过是“端菜”而已。我们和阿弥陀佛是点菜人与上菜人的关系,只是我们要会点菜。

  有的人聪明一点,有的人笨一点,都没有关系。我们都是来这个世间演一场戏,演一场凡夫再怎样苦苦恼恼也能念佛成佛的戏!然后到西方皆大欢喜。

  在这个世间几十年,你做皇上,我做“喳”,不也挺好吗?非得每个人都做皇上吗?每个人未必一定要演什么角色;只要把度众生的戏演完,到阿弥陀佛那里交差就可以了。导演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让你演笨笨的,你就演笨笨的,只要能演得好,就是最佳的。阿弥陀佛给我们的角色都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

  让我们互相恭喜吧,因为不久我们将成正等正觉!

  恭喜成佛,恭喜发财——发六字名号之财!

  我们各位成绩好也是一百分,成绩差也是一百分。

  对“专称弥陀佛名,必生弥陀净土”能够信受,这就是具足法眼。

  缘分到了,念佛往生易如反掌,“遇无空过者”。小飞虫沾到读《华严经》的出家人洗手的水都能升天;我们遇到六字名号的法水,岂不往生极乐世界?

  守愚念佛。“愚”的帽子不要摘掉,反而要守住。如果认为自己智慧、聪明,就与佛远离了。

  这个世界不管怎样都是缺陷的,都是不圆满的,善恶相间,苦乐交杂,无常变灭。所以我们欣求极乐的“无衰无变湛然常”。“如此逍遥快乐地,更贪何事不求生”?

  这个世界的“宝”会让人起贪心、贪染;而极乐世界的“宝”给我们温暖、爱意,能润泽、滋长我们的生命,这个才真正称之为“宝”。

  柔软心是非常非常好的,希望大家好好地体会它,无限地体会它!

  什么叫“住持”呢?比如一棵树,活的和死的有什么差别?活的树里面有“树神”住持,就长得很茂盛,很有精气神;死的树里面没有“树神”住持,就没有精气神,死掉了。一棵树的每一个枝、叶,点点滴滴都是木性的,哪怕它的花干了都是木性的。这就叫住持。极乐世界因为是阿弥陀佛正觉善所住持,所以他的花啦,鸟啦,都是正觉的显现。

  经常听说寺院的住持某某某,我们弘愿寺的住持就是阿弥陀佛。

  我们念佛,阿弥陀佛的法王善已经住持在我们心中了。谁是住持?阿弥陀佛是我们的住持,是我们的主人,他住持着我们,支持着我们法身的生命。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十三)

  1. 生命是从里面活到外面,不是从外面为里面装点,涂脂抹粉没有意思。

  2. 净土法门,弥陀的悲心来到你心中,你就活了。

  3. 因为有佛的生命在住持,念佛人被赞为“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这些话都不是故意表扬的话,而是如实说。

  4. 你要和佛同一战线,才有本事修理那个不好的凡夫的“我”。一定让佛占上风,这样你就过得很潇洒,很自在。

  5. 我们生生世世都被谁骗了?就是“我”。如果不是被他骗了,不就早解脱了吗?善导大师说:“专专指授归西路,为他破坏还如故,旷劫以来常如此,非是今生始自悟。”

  6. 世界的光是从我们心里照出去的。就像一把手电筒,照到哪里哪里亮。手电筒就像是我们的心,如果我们正面思维、阳光思维,想到哪里哪里就是光明的。

  7. 只有你的心阳光了,你的世界才是阳光的。如果你心中保持善念,感得的世界一定也是善的。

  8. 极乐世界的境界超越了我们的思议,超越了我们的想象,超越了我们的语言,无法表达,无法说明。那怎么办?只有亲自前往。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

  9. 我们为什么怀疑极乐世界?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我们为什么没有智慧?因为我们没有心量,不敢相信,不能相信,因为心容纳不了,一相信就撑破了。

  10. 我们能相信,说明我们心量大。居然敢相信有极乐世界存在,有阿弥陀佛存在,敢相信念佛能到极乐世界,一到极乐世界就能成佛,这个不可思议啊!

  11. 天底下第一等容易的事是往生成佛,第二等容易的事就是下地狱。

  12. 讲往生容易,已经是给阿弥陀佛打折扣了,经言“自然之所牵”。就像山顶的石头往下滚,你会说它很容易到谷底吗?用不着的事情,“自然”已经说得到底、到头了!

  13. 阿弥陀佛时刻站在那里等你。你什么时候发愿往生,什么时候就往生。就像电是通的,只要你打开开关,马上灯就亮了。不是你按开关的时候才开通,早就是通的,你一按,马上亮了。就像自来水就在水龙头那里,你没有开而已,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通。阿弥陀佛六字名号的法水早就灌到你喉咙管了,你“阿弥陀佛”念一句,“啪”,喷出往生的功德法水啊!

  14. 不是你信得好,往生功德才成就;是阿弥陀佛早就成就好了,放在那个地方。就像给你张一千万的支票,支票里面本来已经成就了。你不相信,对你来讲,就没有成就;你拿到了,相信了,当下就成就了。

  15. 信心欢喜,或者说信心成就、相续念佛、临终来迎、往生不退等等,这是因为六字名号的佛种已经来到我们心中,随着不同的时段显示出来。其实是一件事,都是六字名号里面已经具足的。就像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这颗种子在不同时段的展现。

  16.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差错率——毕竟不差。

  17. 愿求离苦,愿得安乐,是一切众生的本能愿望,人类的一切行为皆从此出发,但效果甚微。佛法对于众生的利益,正是在于能令众生离虚妄轮回之苦,得真实究竟之乐。

  18. 即苦而离苦,是圣道门的修行方法,所谓“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这只有无生法忍的菩萨才可以做到。离苦而离苦,是净土法门的方法,一旦往生极乐,自然“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19. 佛经中描述菩萨发心时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仅“入地狱”,而且“常住地狱”;非但“常住地狱”,更要“庄严地狱”。这是证得无生法忍的大菩萨境界,绝非我辈凡夫所能企及。

  20. 入地狱有两种:一种是凡夫造罪造业,被业力牵引入于地狱,如罪犯被判入狱;一种是佛菩萨以大悲愿力,入地狱救度众生,如钦差奉诏前往监狱特赦囚徒。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十四)

  1. 净土门离苦的方法就是往生极乐世界,一旦往生,当下就“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2. 凡夫众生为苦恼所逼,才会想到脱苦。刚好,六字名号就是“除苦恼法”,只要我们专修念佛,往生之后就“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3. 净土法门本来就是大悲救苦、摄受下凡的法门,所以不论我们是否发菩提心,只要称名愿生,就能往生。“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是一种对机说法,是为了劝励能够发菩提心的上机众生而说,并非一切众生都要如此才能往生。

  4. 只要有佛性,就与佛有缘,没有与佛无缘的。每个众生都与佛有缘,只是缘有深有浅,有生有熟。

  5. 佛法以慈悲为根本,以智慧为方便。

  6. 不要讲大话。凡夫的心能转境吗?只有念佛才能转——佛来转。

  7. “给力”这个词非常好。念佛,佛就给你力量。

  8. 这个身体是假的,我们念佛,法身的慧命已经诞生在极乐世界——要有这样的自觉。

  9. 修行人最好没事,心中不起念,这样天下太平,是真正的大平等、大满足。

  10. 以前流行请吃饭,后来流行请出汗(运动、旅行等),希望转而流行请念佛。

  11. 念佛了,佛自然给我们排毒。

  12. 念佛是生命的根本,如树之根。

  13. 我们与佛共命,如共命之鸟,两个头共用一个身体,相依相存。

  14. 身体脏了可以用水洗,心脏了靠什么洗?靠极乐世界的法水。

  15. “自然”就是我们佛性生命的本来状态,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从佛逍遥归自然”。

  16. 自然的生命是一种完全随顺法性、无碍无拘,一种大圆满、安乐的境界。而我们现在的生命是不自然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是轮回的、扭曲的、痛苦的生命。悲伤、哭泣、感动等等都是假的,因为这个世界不自然。

  17. “自然”这个词非常好。在极乐世界,闻法自然,念佛往生自然,成佛度众自然……一切都是自然。

  18. 三界六道是个最密封的箱子,多少劫来我们被密封在里面不能出离。现在,阿弥陀佛是电焊工,拿六字名号的电钻,用无量光的激光打开这个箱子,我们就可以顺势出离了啊!

  19. 佛说法称为“转法轮”,就是把佛法从佛的心中转到我们心中,把我们从娑婆转到净土。“处处分身转法轮”——念佛即是转法轮。

  20. “我等闻之身毛竖”,虽然善导大师这样说,我们的汗毛也没竖起来,说明我们没有被感动。没有被感动也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是钝根。所以我们这样钝根的人就是糊里糊涂念佛,糊里糊涂往生。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十五)

  1.善导大师最讲究“专”这个字。“一受专精不惜命”,我们的生命在这里是扭曲的,痛苦的,轮回的,黑暗的,颠倒的,这样的生命有什么可惜呢?扔掉都来不及,赶紧去换阿弥陀佛的无为法性身吧!

  2.“无数音声游空转”,这个“游”字非常好!声音好像鸟,又好像丝带一样,在空中游转、婉转!

  3.怎样才能畅佛本怀?比如主人请客吃饭,很辛苦地做了一大桌菜。如果大家都吃得“狼吞虎咽”,心满意足,主人就觉得特别好,满了他请客的心愿!阿弥陀佛炒了这碟六字名号的菜端给你,如果你都不理他,阿弥陀佛就会觉得好没意思。阿弥陀佛邀请十方众生说:“十方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回来吃团圆饭吧!”我们个个争先恐后,极乐世界就是我的、你的、他的老家!这样才能畅佛本怀。

  4.阿弥陀佛请我们念佛,譬如请客吃饭。我们每个人提一串念珠,念珠就是我们的筷子,六字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做好的饭菜!“南无阿弥陀佛……”

  5.这个世界的寿命是假的,内在的法身慧命才是真的。念佛,生命才是真的。

  6.念佛人与阿弥陀佛一体,就是阿弥陀佛的人。如果阿弥陀佛是一棵常青树,我们念佛的人就是这棵常青树上的一片叶子,永远常青;阿弥陀佛是无量寿,我们念佛人也是无量寿。

  7.如果阿弥陀佛是大海,我们就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大海不会枯竭,我们这朵浪花也永远不会枯竭。阿弥陀佛的寿命有多长,我们的寿命就有多长,是一体的!

  8.“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娑婆、极乐虽隔十万亿佛土,但有阿弥陀佛的无碍光明相连,就觉得隔而不隔,并不遥远。好像再远的两地,中间如果有直达航线的话,就觉得很近。故《观经》说“阿弥陀佛,去此不远”。

  9.佛经中常有很多提问,问是很有智慧的,问能启发众生心中的疑惑,打开众生的心门。心门一旦打开,就像小喜鹊接受老喜鹊喂食时,小嘴一张,就能接到妈妈喂养的食物了。

  10.名号能止一切恶,能修一切善;断恶修善都在一句名号当中,是名号功德的展现。

  11.“心缘法界照慈光”,心怎么缘法界呢?比如火以木头等一切可燃烧的物质为缘,点着之后,火就顺着木头烧过去了;如果中间有土,就绝缘了。电是以一切可导电的介质作为缘,电流顺着电线就过去了;中间如果有橡胶就绝缘了。阿弥陀佛跟我们的心怎么缘呢?靠六字名号缘。你不念六字名号,杂行杂修就绝缘了。

  12.靠脑子是学不了佛法的。脑子负责思维、分辨、推理、研究等等,这些都跟佛法不相关。佛法是心法,需要我们用心来学、来感受。让佛法成为我们心灵的需要,心灵的渴求。

  13.现代人不用心,都用脑,这个很麻烦。脑子灵了,心就笨了;脑子笨笨的,心反而很灵。灵动的心会给你生命的活力与震撼。脑子灵了之后,就会发动“政变”,它把心关起来,像阿阇世王囚禁频婆娑罗王,自己要做老大。

  14.为什么我喜欢和农村老太太打交道?是因为她聪明吗?恰恰相反,她脑子笨笨的。虽然笨,但心里面有灵光。脑子笨,她的心反而容易做主,所以她对人、对事一片真诚,很柔和。让她念佛,她就愿意念。她是用心在追求佛法,感悟佛法。

  15.脑笨心灵比心笨脑灵好得多。法然上人“还愚痴生极乐”,“还愚痴”就是让脑子笨起来,让心灵动起来。

  16.“慈光”,光里面有慈爱。慈光照过来,就能拔苦与乐,温暖我们的心。

  17.你念阿弥陀佛的当下,佛光就照到你心中了。如果佛光没照着你,你能念出阿弥陀佛吗?就像已经看到树下的光斑了,如果太阳没照过来,能有光斑显现吗?

  18.这样念佛就可以了,很简单。

  19.在这个世界,阿弥陀佛怎样来消我们的业障、断我们的烦恼呢?釜底抽薪,连根断除。阿弥陀佛已经把我们生死大烦恼的薪火抽掉了,我们目前在这里的烦恼是余力、惯性,维持不了多久。一到极乐世界就“无明烦恼自然亡”了。

  20.佛经表面上看似乎每段有不同的内容,其实《阿弥陀经》文文句句都在劝我们念佛往生。故善导大师《法事赞》中每一首赞偈都说“愿往生,愿往生”。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十六)

  1. 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能力是无边无量的。阿弥陀佛是无量的,但我们还是有量的,所以有量的我们要多念佛。

  2.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我们没有智慧,没有障碍;不会诵经,没有障碍;心不清净,妄想很多,没有障碍;除了念佛其他都不懂,没有障碍……念佛,一切无碍,无所障碍。

  3. 现在讲移民,其实移民早就发明了,移民的工具——六字名号的飞船也早就造好了。南无阿弥陀佛,念佛人就是移民。

  4.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科学家将来有没有可能发现极乐世界?不可能。为什么?因为科学家是有量的,阿弥陀佛是无量的,有量找无量,怎么能找得到?

  5. 眼睛闻不出味道,鼻子看不出颜色,因为工具不对。用望远镜找佛,怎么能找到?佛是心法,一定要用心来找佛,才能找到。

  6. 名与德要相应,才能坐得安稳。阿弥陀佛名德相应,坐得最安稳,“巍巍独坐度众生”。

  7. 光代表安乐、希望、智慧。谁人不喜欢安乐?你跟安乐有仇啊?谁人不喜有希望?难道你要绝望吗?谁人不希望有智慧?所以阿弥陀佛叫无量光佛,用光明给我们安乐,给我们希望,给我们智慧。

  8. 即使整个世界都抛弃你了,还有一尊不抛弃你的佛——阿弥陀佛。

  9. 现在人活着在为什么呢?为了六个字而奔忙——求关注,求认可。念佛人最自在了,因为念佛人被阿弥陀佛关注了,被阿弥陀佛认可了——人中芬陀利华,这个档次多高啊!这个世界上,除了佛,谁认可你都没有用,也没有价值。受到阿弥陀佛的关注、认可,心里暖融融的,我心满足。阿弥陀佛认可我们了,说这样就可以了,这样念佛就可以到净土成佛。

  10. 阿弥陀佛关注我们,白天、晚上看我们N次——“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阿弥陀佛对我们不是一般的关注,是热线关注,是我们的铁杆粉丝。

  11. 不管在哪里,我们的眼睛首先被光明所吸引。光很吸引人,尤其在黑暗的地方。所以阿弥陀佛用无量光名号吸引我们,把我们度到光明净土。

  12. 六字名号手电筒,照到哪里哪里亮;生活碰到有困难,打开名号手电筒。

  13. 这个世界的光或许有副作用,阿弥陀佛的光明没有副作用。

  14. 心性的光明是很柔和的,它直透达事物的本性。

  15. 光的作用有多大?“蒙光触者尘劳灭”,佛的光明自然就利益你了。像太阳催生万物,万物自然生长,而这个还只不过是太阳光而已。

  16. 万物生长靠太阳,众生生长靠佛光。佛法的光明是不可思议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东西来比喻佛的慈悲救度,只好用光。

  17.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之中,佛的光就滋润了你,成长了你,成熟了你,利益了你。

  18. 佛法的光明可以催生我们内心的菩提之芽。就像阳光和种子一样,种子即使埋在黑暗的地里,它也因为阳光的恩惠,慢慢地发芽了。我们的心种即使埋在贪瞋痴三毒的黑土地里面,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光照着你,你也会发芽。当你念出这句阿弥陀佛的时候,你的佛性心芽就快出土了。

  19. 什么是智慧和愚痴呢?要用佛法来衡量。世间说的聪明和智慧是扯不上边的。

  20. 只要你专念佛,多念佛,自然业障消除,智慧增长。只怕你不念佛,只怕你不相信。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十七)

  1. 一句名号,福德圆满。我们要修福,哪里没有机会啊?走路也念佛,拖地也念佛,揉面也念佛,切菜也念佛:经常念佛,自然修福。

  2. 黄莲苦不是苦,心苦才是真苦。佛菩萨看到众生这样的苦,怎么能不生慈悲啊?阿弥陀佛慈悲众生,说:“你不要受苦了,你念我的名号吧。”

  3. 念佛所得的安乐,不光是今世的安乐,而且是永世的安乐。

  4. 我们念佛的时候,佛的光明平生不离开我们,保护我们,忆念我们,摄持我们;临终的时候来迎接我们。

  5. 一个人不相信净土的存在,你说他能有希望吗?死了到哪里去?希望在哪里?

  6. 《后天》不可怕,整个世界冰冷了都不可怕,心冰冷了才可怕。佛法可以让我们的心真正地温暖,因为佛有无量的爱心温暖我们。

  7. 心量小的人很苦恼。靠自己扩大心量容易吗?不容易,要经过许多的磨练。多念南无阿弥陀佛,能够开阔心量,因为念佛能消除业障。

  8. 多念佛,多闻法。念佛和闻法是解行并进的关系,是互相增上的关系。念佛越多,心越轻松、柔软,越灵动,越能听得懂佛法,越有感触;闻法越法喜,越能够增长念佛的动力和法喜。

  9. 念佛是阿弥陀佛在我们心中起作用。闻法是善知识把阿弥陀佛名号的作用和功能,通过他内心的体会展示出来,就像把豆子做成豆腐、豆浆让你吸收,用他的心来感触你的心。

  10.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经常沐浴在佛法的光明之中,菩提之树会茁壮成长。

  11. 老老实实地念这句名号,就是对阿弥陀佛真实、如实的赞叹

  12.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量的世界中,一切都是局限的,可怜啊!在“量”中,就是在束缚当中。有量就没有智慧,无量才有智慧。

  13. 真实的光明是佛法的光明、弥陀的光明,是破除了内心黑暗的光明。“明”指明了事物内在的理,“明”有精神上的、内在心灵的特质。

  14. 阿弥陀佛是大福田,是要给你福报的。但你不念佛,不下种子,怎么得到收获呢?

  15. 对三宝最大的供养就是内心的皈依。

  16. 阿弥陀佛是欢喜光佛,是给我们安乐、安慰的。我们在孤独、忧悲苦恼当中,遇到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有安乐与安慰。

  17. 谁能安慰我们的心?南无阿弥陀佛。最大的恐惧消除了,就得到最大的安慰。最大的恐惧就是六道轮回。念佛必定超越六道轮回,往生极乐成佛,这就是大安慰。

  18. 阿弥陀佛是智慧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能破除我们的愚痴、贪欲与瞋恨。

  19. 阿弥陀佛是不断光佛,永远向我们保持开放状态。我们信受阿弥陀佛救度,就是保持“不断光”的开机状态,念佛就是通话状态。

  20. 阿弥陀佛成就不可思议功德名号,是真正的功成名就。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十八)

  1. 做领导的不要能干,要的是心量。做领导就是做虚空,要给他人空间。

  2. 厚德载物,阿弥陀佛不会给予我们承载不了的、过多的福报。像一根扁担,能担起多重的东西,就给多大的重量,多了就会断。

  3. 凡事理性不情绪,这样人事会很和顺,最起码自己不受伤害。

  4. 阿弥陀佛的光明像火一样,如果有人来障碍,投了一个树枝,好像要盖住这个火,其实是让火更大而已。又像三峡的大坝一样,以为障碍了水的流动,其实是积蓄了水的能量,在增加它的深度、高度和广度,到最后可以一泻千里。

  5. 凡是来障碍的,最后都被阿弥陀佛所包容、恩泽,转化为正能量。以为是障碍,其实是成全——这就是阿弥陀佛无碍光的不可思议。

  6. 清净,彻底来讲只有佛。很多人不知道清净,因为心灵被麻醉了,就像厕所里的虫不知臭秽,也不知道什么是清净。

  7.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佛,念佛没有量,没有质量好坏的问题,只要念佛必定往生。

  8. 站在佛的立场,冤亲平等,无善无恶,一切众生只要念佛同等往生。

  9. 不计较能增加福报。人要聪明一点,不要计较。

  10. 念阿弥陀佛,能蒙佛爱、人爱,走到哪里都是宇宙的中心,众人的宝贝。

  11. 阿弥陀佛的光是有感情的,有温度的,有主观意识的,不是冷冰冰的。念佛的人,佛光就找到你,保护你,摄取你!

  12. 激光与阳光、烛光不同,激光就像一支纪律严明的光子部队,行动一致,所以有极强的战斗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事情,激光能做,阳光、烛光不能做的主要原因。

  阿弥陀佛之所以被称为佛中之王,光中极尊,就是因为他的光明就像激光一样,波长都是一致的,“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是他的波长;他的方向是决定性的——“唯有念佛蒙光摄”。所以阿弥陀佛救度众生的力量是最大的,其他佛菩萨做不到的,他能做到。

  13. 佛以救度众生作为他的生命,和我们共一条命:我们能往生,佛才有生命,我们的往生就是阿弥陀佛的生命。

  14. 性命,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是佛性里的生命,他的性命就是我们的性命,我们才归命阿弥陀佛。

  15. 天命,就是活着就该这样,阿弥陀佛的天职就是救度我们。

  16. 本命,阿弥陀佛本来就是救度我们来安身立命的,这是他的本愿。

  17. 使命,阿弥陀佛有使命救度我们。是谁让阿弥陀佛这样?是我们!我们什么都修不了,只会造罪造业,所以“教念弥陀专复专”。就像谁让父母拼死拼活的干?因为拖家带口。十方众生就是阿弥陀佛的儿子。我们在受苦,所以阿弥陀佛有使命为我们五劫思惟、兆载修行。

  18. 众生的苦难发动了弥陀的大悲。

  19. 未念佛之前,我们都是马不停蹄地往三恶道奔啊!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就把我们的“马蹄”拽住,“马脖子”套住,把我们往回拉!新的一年,我们应该马不停蹄地往西方奔!快马加鞭地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20. 阿弥陀佛在莲花里生了我们,就给我们定了寿命——无量寿。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十九)

  1. 对佛的境界不能理解的话,那就谛信不疑。

  2. 我们的障碍何其多;但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一切功德,可以消除我们的一切障碍。

  3. 说起来,我们都是苦命、罪命、颠倒命、不净命、染污命、轮回命、束缚命。这种命不要算了吧!换一个金刚体、不坏命,无量体、清净命,多好啊!所以归命阿弥陀佛。

  4. 用不着算命,我们都是浊命——五浊恶世的命浊众生。

  5. 和真理同在的我,才是我。

  6. 归命阿弥陀佛,常、乐、我、净。如同滴水入海,同海深广,同海一味,同海清净。

  7. 人在这个世间要过得安乐,就要开放心灵,放开怀抱,归命于阿弥陀佛,你才会有一种磅礴的、搏击的力量。就像一滴水入大海一样,有着大海的澎湃的力量。

  8. 归命阿弥陀佛,奉献给众生,才会觉得自在。

  9. 我们念佛的人,就是阿弥陀佛的人,我们身上就有阿弥陀佛的生命。

  10. 我们现在念佛,虽然还在三界包裹中,极乐莲花还没打开,但是已经拥有阿弥陀佛一样无量的寿命。

  11. 我们念佛,虽然色身睡着床上,但心灵的生命已经在六字名号的睡袋里面了,很安稳,很自在:这是真正的佛子。

  12. 大菩萨、小凡夫,在六字名号里都是兄弟。

  13. 念佛人,名字自然在阎罗王的生死簿上消掉了,而在极乐世界的莲花上显现。

  14. 时间快得以“啊”为单位,“啊”地一下就是一辈子。时间也以刹那为单位:一刹那间,皱纹满面;一刹那间,满头白发;一刹那间,垂垂老矣;一刹那间,往生极乐!

  15. 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句六字名号的功德,把这句名号告诉更多的人吧!

  16. 六字名号就是念佛人与阿弥陀佛连接的桥梁,就像胎儿与母亲之间的脐带,念佛人所有的营养都从六字名号而来。

  17. 我们念佛,生命是从阿弥陀佛无量光寿里出来的。就像春天来了,树枝上生出嫩芽,这个嫩芽和树是一体的。同样,我们和阿弥陀佛也是一体的。

  18. 我们念佛的人,就已经进入阿弥陀佛无漏的袋子了,很安全,很安稳,很光明。

  19. 肯定往生,才能一心不乱。

  20. “念佛,我决定往生!”——声音这么响,口气这么大,为什么?因为有“南无阿弥陀佛”。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二十)

  1. 我们得到六字名号的利益,满了,足了;满足之余,要发菩提心。

  2. 我们发心很容易,不过是向累劫父母、兄弟介绍阿弥陀佛而已。

  3. 发心是因为怜悯众生。发心是很快乐的!

  4. 为自己活有什么意思?要为众生而活!

  5. 阿弥陀佛是为物身。什么是为物身?众生的心都是有形有象的,有思有议的,所以阿弥陀佛怜悯我们这样思维、分别的众生,按照我们的状况,为我们成就了名号。

  好比产品是为消费者服务的,比如轮椅,就要考虑腿脚不灵便的人怎样乘坐方便;再比如老人手机,就要考虑老人眼睛不好,让他使用方便。

  我们众生都是残障的人,对阿弥陀佛的境界的无形无相,我们思维不来,所以阿弥陀佛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可称、可见的六字名号给我们,满足我们六道轮回众生的消费需求:这叫为物身。

  6. 佛的智慧是“无我”的“三昧真火”,我们是“有我”的众生。我们这个“有我”的心和“无我”的境界根本不相应,“无我”跟我们一接触,我们就死掉了,无我的“三昧真火”烧得我们体无完肤,所以说“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而六字名号就像三昧真火的火铲把手,让我们可以抓住。

  7. 念佛这个法门好不好?好!妙不妙?妙!实用不实用?实用!阿弥陀佛现在发一个征求意见书,说:“我这个产品如果哪里还有瑕疵,还不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提得出来吗?提不出来啊,因为这个产品是五劫思惟、兆载修行而来的啊!但是这个六字名号的产品,要配上适合的说明书——善导大师这一脉的解释就是最恰当的说明书。

  8. 名实一体,就是名号本身就是佛。嘴巴念佛,佛就在你的舌头上;心里念佛,佛就在你心里。念佛,佛就和你一体。

  9. 言为心声,“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恳切教导。《阿弥陀经》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有一个声音——“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便是释迦牟尼佛的心声。

\

  10. 你的前途只有两个人给你考虑好了:一个是阎罗王,一个是阿弥陀佛。你本人没有资格考虑,不到净土,就被阎罗王拴到地狱去了!

  11. 生老病死的苦谁能免得了?六道轮回的大苦谁能免得了?念念都在苦恼啊!都是苦众生,都应该求生极乐!苦,是求道的动力!

  12. 我们都是有罪的,有多有少而已,有明有暗而已,有人前人后而已,有白天的晚上的而已,有记得的不记得的而已。有罪就免不了三恶道的苦恼,所以要求生极乐!

  13. 如果一个人精进,但不愿往生极乐,那要在精进前面加上一个字——假精进;如果一个人你看他再懒惰,但他愿意往生极乐,是名真精进,真实法供养如来。

  14. 念佛法门,念佛为因,成佛为果,难道不是讲因果吗?

  因果是不断改变的,如果有一个更强大的因果,就会改变原来的因果。比如你生病了,不治的话会死;但是现在有个好的药,好的医生,你不就不死了吗,不就改了吗?再比如,一个鸡蛋,“啪”掉地上就摔碎了;但是你用手接住了,鸡蛋的命运不就改了吗?

  我们凡夫众生罪业这么重,就如阎罗王的鸡蛋,往三恶道里掉的;那现在你念佛了,阿弥陀佛的宝手一接,那你还会下地狱啊?没那回事!

  15. 打篮球里面也有佛法。你一投球,对方一拦,球就进不了篮筐——改了;如果球投歪了,别人一挡,进去了,为什么?也改了。

  我们要往生极乐,结果来了一个人,异学异见,导致我们杂行杂修,结果方向改了,进不去了;你本来杂行杂修,来了善导大师,用手一扶,就进了阿弥陀佛的“球篮”了!这就是因果。

  16. 我们在这个世界所欠的债,阿弥陀佛通通给还了。

  17. 你已经亲眼看见这是一朵花了,一万个盲眼人都说这不是一朵花,你用得着和他们分辨吗?你会动摇吗?一万个盲人怎么能改变一个明眼人的见解?即使整个地球的人都不相信弥陀的本愿,我也已经信定了!何况现在还有这么多人相信!

  18. 念佛往生,这是佛讲的;明明白白一条道,万万千千不肯修!

  19. 我们是以病人的身份来介绍灵丹妙药,介绍神医妙手。我是病人,这么重的病给治好了,介绍这位神医给你。因为我们得的病一样——无明病啊,烦恼病啊,业障病啊,念佛不清净啊,发不了菩提心啊,妄想纷飞啊,持戒也持不了啊,三学也学不了啊,六度也没有啊!这么多病,一味六字名号药治好了——欢喜踊跃啊!乃至一念,具足无上功德,往生决定,成佛决定!潇洒走一回,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回极乐啊!这么好的药,介绍给你,你只要吃下去,一定是一样的结果。

  20. 人生根本的价值就是把弥陀救度的法门告诉有缘的人,善导大师说:“自信教人信,难中转更难。大悲传普化,真成报佛恩。”这样才足以报答众生的恩德,报答弥陀的恩德。

  净宗法师开示短语(二十一)

  1. 我们是造佛的工厂,是要让众生成佛的!六字名号就是模具,套上一个,成佛一个!

  2. 只谈弥陀救度,不谈众生修行,这叫“一向专念”。

  3. 阿弥陀佛在五劫思惟的时候,就知道我们不行,所以阿弥陀佛让我们靠他。就像过海——“我不行啊,我游不过去啊!”知道你不行,所以让你坐船嘛!这多颠倒——知道你不行,所以让你坐船,你还说你不行;知道你不行,让你念佛,你还说你不行。

  4. 真正的强缘是对弱因来讲的。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强缘,虽然我们的愿生心是弱的。六字名号构成了我们的愿生心,构成我们的信愿心,这是不会被火所烧坏的。

  5.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要无量无边、无穷大的功德。谁有无穷大的功德?只有六字名号,这个就是缘——佛的愿力。

  而因呢?就是我们的愿生心。如果愿生心用系数来说明,百分之百的愿生心的系数为1,现在我们愿生心只有0.0001,结果能不能往生呢?

  愿生心(系数)乘以缘(无穷大),还是等于往生(无穷大)。所以只要你有一点点往生心,就能乘佛愿力往生,因为缘是无穷大的。

  6. 我们是卑劣凡夫,就像一步也不能动、躺在担架上垂死的人;阿罗汉则是健步如飞之人,一小时20公里;菩萨是开车的,一小时100公里。现在,不管是菩萨、阿罗汉还是凡夫,都乘上阿弥陀佛的愿力飞机,那么所有人的速度都是一样的,以佛的速度为自身速度,远远超越人在地面上的速度。

  7. 你敢怀疑阿弥陀佛的愿力,真是糊涂、胆大!

  8. 修学净土宗的人,一定要依据净土宗完整的、独立的、系统的、清澈的理论来修行,理论指导实践,方向明确,信心十足,行法得当,利益超越。

  9. 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的产品,五劫思惟就是做设计方案,兆载修行就是加工生产。十劫之前,这个产品终于完成了!十方诸佛便到十方世界推销这个产品——不是推销,是推送,免费派送的!

  释迦牟尼佛就到了娑婆世界把六字名号给我们,并且还做了一个说明书,就是净土三经。可是对于净土三经我们还是看不懂,还要加以说明。天台、禅、华严等祖师各自站在自己宗派的立场加以说明;善导大师则完全站在净土本宗的立场说明,善导大师的解释才最完整、最透彻的。

  10. 念佛人不得不专,因为唯有弥陀一佛为我们发了这样的大愿,来作为我们往生的强缘。

  11. “当愿生”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呼唤,应当成为我们人生的根本目标。

  12. 我们的本性是清净、光明、自在、安乐的,而极乐世界正是如此,所以应当愿生。

  13. 佛心盼望我们往生,佛愿为我们往生所发,佛语为我们往生证诚,所以应当愿生极乐。

  14. 如果我们不承认佛的存在,等于我们不承认父母的存在一样;如果我们不承认佛的存在,等于自杀一样,因为我们都有佛性,否认佛性,就是否认自己。

  15. 药要对症,法要对我们的根机。

  16. “已到含元殿,不必问长安。”已经得到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无量功德了,还在问如何是多善根,等于是到了含元殿的人还要问哪里是长安。

  17. 以我们本来的身份,能成为善人吗?不能。为什么能成为“上善人”呢?这就是标准不一样:用凡眼一看,各位都是恶人;用佛眼一看,都是上善人。所以要看以谁的眼睛看,谁的嘴巴来说。

  18. 凡眼来看念佛人都看不准了,凡眼只能看外表,外表是蜡,里面包的是佛像,凡胎里面是圣胎啊!所以凡眼不是X光,看不到里面。各位念佛莲友,我们的肉是凡肉,骨头却变成佛骨,脱胎换骨了,因为念阿弥陀佛了!

  19. 金蝉脱壳也是我们念佛人,真的在念佛,假的在这个世间应酬呢!

  20. 《阿弥陀经》有三处说到“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男子、善女人”,这三个“善”是一脉相承的。这三个“善”只有以六字名号一脉相承:称念弥陀名号,被称为善男子、善女人;称念弥陀名号——上善人俱会一处;称念弥陀名号——非少善根。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