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观无量寿经全文及译文

发布时间:2023-04-24 09:45:36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念诵观无量寿经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安宁和纯净,使我们心中的杂念得到净化,也可以为我们化解一切的怨气和邪念,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正能量和保持愉悦,而且通过念诵观无量寿经还可以帮助我们破除一切的障碍和魔难,使我们的人生减少遗憾。那么观无量寿经全文及译文的内容是什么呢?

  观无量寿经全文

  刘宋 西域 三藏法师  强良耶舍 译

  如是我闻,一时,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尔时王舍大城有一太子,名阿阇世,随顺调达恶友之教。收执父王频婆娑罗,幽闭置于七重室内,制诸群臣,一不得往。

  国太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麦少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蒲萄浆,密以上王。

  尔时大王食麦少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

  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麦少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

  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麦少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

  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说,劫初已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汗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旃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

观无量寿经全文及译文

  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郤行而退。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勒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如来世尊,在昔之时,?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

  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勒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

  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时韦提希礼已,举头见世尊释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宝莲华,目连侍左,阿难侍右,释梵护世诸天,在虚空中,普雨天华,持用供养。

  时韦提希见佛世尊,自绝璎珞,举身投地,号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恶子?世尊!复有何等因缘,与提婆达多共为眷属?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此浊恶世,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力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尔时,世尊放眉间光,其光金色,遍照十方无量世界,还住佛顶,化为金台,如须弥山;十方诸佛净妙国土,皆于中现。或有国土,七宝合成;复有国土,纯是莲华;复有国土,如自在天宫;复有国土,如玻璃镜;十方国土,皆于中现。有如是等无量诸佛国土,严显可观,令韦提希见。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唯愿世尊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有五色光,从佛口出,一一光照频婆娑罗王顶。尔时,大王虽在幽闭,心眼无障,遥见世尊,头面作礼,自然增进成阿那含。

  尔时,世尊告韦提希:“汝今知不?阿弥陀佛,去此不远,汝当系念,谛观彼国净业成者。我今为汝广说众譬,亦令未来世一切凡夫,欲修净业者,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佛告韦提希:“汝今知不?此三种业,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如来今者,为未来世一切众生,为烦恼贼之所害者,说清净业,善哉韦提希,快问此事。”

  “阿难!汝当受持,广为多众宣说佛语,如来今者,教韦提希,及未来世一切众生,观于西方极乐世界,以佛力故,当得见彼清净国土。如执明镜,自见面像。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佛告韦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远观,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见彼国土;若佛灭后,诸众生等,浊恶不善,五苦所逼,云何当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佛告韦提希:“汝及众生,应当专心系念一处,想于西方。云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众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见日没,当起想念。”

  “正坐西向,谛观于日欲没之处,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悬鼓。”

  “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明了。”

  “是为日想,名曰初观。”

  “次作水想,见水澄清,亦令明了,无分散意。既见水已,当起水想,见水映彻,作琉璇想。此想成已,见琉璃地,内外映彻,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宝所成。一一宝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万四千色,映琉璃地,如亿千日,不可具见。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以七宝界,分齐分明。一一宝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华,又似星月,悬处虚空,成光明台。”

  “楼阁千万,百宝合成,于台两边,各有百亿华幢,无量乐器,以为庄严。八种清风,从光明出,鼓此乐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

  “是为水想,名第二观。”

  “此想成时,一一观之,极令了了。闭目开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时,恒忆此事。”

  “如此想者。名为粗见极乐国地。若得三昧,见彼国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说。”

  “是为地想,名第三观。”

  佛告阿难:“汝持佛语,为未来世一切大众,欲脱苦者,说是观地法。若观是地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净国,心得无疑。”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宝树者,一一观之,作七重行树想。一一树高八千由旬。其诸宝树,七宝华叶,无不具足。”

  “一一华叶,作异宝色。琉璃色中,出金色光;玻璃色中,出红色光;玛瑙色中,出砗磲光;砗磲色中,出绿真珠光;珊瑚琥珀一切众宝以为映饰,妙真珠网弥覆树上。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一一网间,有五百亿妙华宫殿,如梵王宫。”

  “诸天童子,自然在中。一一童子五百亿释迦毗楞伽摩尼以为璎珞。其摩尼光,照百由旬,犹如和合百亿日月不可具明。众宝间错,色中上者,此诸宝树,行行相当,叶叶相次。于众叶间生诸妙华,华上自然有七宝果。一一树叶,纵广正等二十五由旬。其叶千色,有百种画如天璎珞,有众妙华,作阎浮檀金色。如旋火轮,宛转叶间,涌生诸果,如帝释瓶。”

  “有大光明,化成幢旛,无量宝盖。是宝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国,亦于中现。见此树已,亦当次第一一观之,观见树茎、枝叶、华果,皆令分明。”

  “是为树想,名第四观。”

  “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

  “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

  “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密;复复有赞歉诸佛相好者。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

  “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

  “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妓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

  “此想成已,名为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

  “是为总观想,名第六观。”

  “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

  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

  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

  “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月永,犹如天画。月永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

  “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

  “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或作杂华云,于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

  “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

  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作此想时,不得杂观,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

  “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

  “见此事已,复当更想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

  “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

  “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

  “是为像想,名第八观。”

  “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此想成已,次当更观无量寿佛,身相光明。阿难!当知无量寿佛,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万亿那由他?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

  “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其光明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但当忆想,令心眼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

  “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作此观者,舍身他世,生诸佛前,得无生忍。是故智者,应当系心,谛观无量寿佛。”

  “观无量寿佛者,从一相好入,但观眉间白毫,极令明了。见眉闻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见无量寿佛者,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得见无量诸佛故,诸佛现前授记。”

  “是为遍观一切色身相,名第九观。”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已,次亦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紫金色,顶有肉髻,项有圆光,面各百千由旬。其圆光中,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皆于中现。”

  “顶上毗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面如阎浮檀金色,眉间毫相,备七宝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

  “臂如红莲华色,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宝手,接引众生。”

  “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莫不弥满。”

  “其余身相,众好具足,与佛无异。唯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尊。”

  “是为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名第十观。”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此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福,何况谛观?”

  “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髻,次观天冠,其余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掌中。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次观大势至菩萨,此菩萨身量大小,亦如观世音,圆光面各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举身光明,照十方国,作紫金色。有缘众生,皆悉得见。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此菩萨天冠,有五百宝华。一一宝华,有五百宝台。一一台中。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广长之相,皆于中现。顶上肉髻,如钵头摩华。于肉髻上,有一宝瓶,盛诸光明,普现佛事。”

  “诸余身相,如观世音,等无有异。”

  “此菩萨行时,十方世界,一切震动,当地动处,有五百亿宝华。一一宝华,庄严高显,如极乐世界。此菩萨坐时,七宝国土,一时动摇。”

  “从下方光明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于其中间,无量尘数分身无量寿佛,分身观世音,大势至,皆悉

  云集极乐国土,畟塞空中,坐莲华座,演说妙法,度苦众生。”

  “作此观者,名为观见大势至菩萨,是为观大势至色身相。观此菩萨者,名第十一观。”

  “除无数劫阿僧祗生死之罪,作是观者,不处胞胎,常游诸佛,净妙国土。”

  “此观成时,名为具足观观世音大势至。”

  “见此事时,当起自身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

  “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与十二部经合。”

  “若出定之时,忆持不失,见此事已,名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

  “是为普观想,名第十二观。”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若欲至心,生西方者,先当观于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如先所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非是凡夫心力所及。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但想佛像,得无边福,况复观佛,具足身相?”

  “阿弥陀佛,神通如意,于十方国,变现自在。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所现之形,皆真金色。圆光化佛,及宝莲华,如上所说。”

  “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于一切处,身同众生。但观首相,知是观世音,知是大势至,此二菩萨助阿弥陀佛普化一切。”

  “是为杂想,名第十三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

  “复有三种众生,当得往生。何等为三?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愿生彼国;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生彼国时,此人精进勇猛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

  “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生彼国已,见佛色身,众相具足;见诸菩萨,色相具足;光明宝林,演说妙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经须臾间,历事诸佛,遍十方界,于诸佛前,次第授记,还至本国,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

观无量寿经全文及译文

  “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读诵方等经典。善解义趣,于第一义,心不惊动,深信因果,不谤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

  “行此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赞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

  “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此紫金台,成大莲华,经宿则开。”

  “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宝莲华,佛及菩萨,俱时放光,照行者身,目即开明,因前宿习,普闻众声,纯说甚深第一义谛。即下金台,礼佛合掌,赞叹世尊。”

  “经于七日,应时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应时即能飞行,遍至十方,历事诸佛。于诸佛所修诸三昧,经一小劫,得无生忍,现前授记。”

  “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但发无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赞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

  “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一日一夜,莲华乃开,七日之中,乃得见佛。虽见佛身,于众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见。闻众音声,皆演妙法,游历十方,供养诸佛,于诸佛前,闻甚深法。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

  “是名上品下生者,是名上辈生想,名第十四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齐,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

  “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华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莲华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是名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齐;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

  “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法,我来迎汝!’行者自见,坐莲华上。莲华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在宝池中,经于七日,莲华乃敷。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无半劫已,成阿罗汉。”

  “是名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

  “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

  “是名中品下生者。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众生作众恶业,虽不诽谤方等经典,如此愚人,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十二部经首题名字,以闻如是诸经名故,除却千劫极重恶业。智者复教合掌叉手,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除五十亿劫生死之罪。”

  “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赞言:‘善男子!以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作是语已,行者即见化佛光明,遍满其室,见已欢喜,即便命终,乘宝莲华,随化佛后,生宝池中。经七七日,莲华乃敷。”

  “当华敷时,大悲观世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放大光明,住其人前,为说甚深十二部经。闻已信解,发无上道心,经十小劫,具百法明门,得入初地。”

  “是名下品上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祗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

  火,一时俱至。”

  “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

  “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

  “是名下品中生者。”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

  “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阇崛山。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观无量寿经译文

  我亲自听见佛这样说。一次,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郊的耆阁崛山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个大比丘弟子在一起。与会的菩萨三万二千人,以文殊师利为首座。

  那时,王舍城里有一太子,名叫阿阍世。王子听信了狐朋狗友调达的教唆,监禁了父王频婆娑罗。将他关押在七重禁闭深严的室内,准备将他活活饿死。王子勒令诸群臣不得近前,使他们不能够探望频婆娑罗大王。

观无量寿经全文及译文

  国王的夫人名叫韦提希,她恭敬忠顺于频婆娑罗大王。她将身体沐浴得千干净净,涂抹上酥蜜和炒面,在璎珞宝冠中盛藏葡萄汁,悄悄地去供献给频婆娑罗王。那时候,频婆娑罗王吃了酥蜜炒面,喝了葡萄汁,便要了水来漱口。漱完口后,两手合十,恭恭敬敬向着耆阍崛山,遥对佛行礼。同时说:“大目犍连啊,你是我的最亲密朋友,希望你兴发慈悲之心,来授与我八关净戒。”

  王说这话时,目犍连便如同鹰一样飞起,很快地来到了幽闭频婆娑罗王的地方。天天如此,给频婆娑罗王授八清净戒。释迦牟尼也派遣富楼那长老来为频婆娑罗王演说佛法。像这样经过了三个七天,频婆娑罗王因吃了酥蜜炒面以及听闻了佛法的缘故,脸色祥和欢悦。

  就在这时间,阿阁世王询问看守说:“父王现在还活着吗。?”

  看守回答说:“大王,国太夫人身上涂着炒面和酥蜜,璎珞宝冠里盛藏着葡萄浆,日日送来给频婆娑罗大王食用。沙门目犍连和富楼那也从空中飞来,为频婆娑罗王说法讲经,根本没办法禁止。”阿阁世王听说了这话后,不禁大怒,忿恨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国太夫人韦希提,他咬牙切齿地说:“我母亲是贼!与那老贼一伙!沙门目犍连等是恶人,使用幻惑咒术,令那恶王这么多天还不死!”随即,手执利剑,准备去处死他母亲。

  那时,有一个名叫月光的大臣,聪明而多智谋,便与著名贤良医师耆婆一起,向阿阁世王行礼,劝诫道:“大王,臣等听婆罗门经典说:劫初有历史以来,有许多恶王为贪谋国家王位,弑杀的父王有一万八千之多,但从未曾听说有伤天害理去残害自己母亲的。大王现在行此破天荒的违逆天理的杀母之事,玷污了高贵的刹帝利王族种姓,我等实在不忍心见到这样钓事发生。大王如果这样做,与四姓之外的屠夫无异,我们不便再呆在这里了。”

  二大臣说完,以手按剑,倒退着下殿。听到这些话后,阿阁世王惊恐万分,对耆婆说道:“你再也不为我服务了吗?”耆婆再次劝勉说:“大王,慎重行事,千万不要杀害你的母亲!”阿阁世王听闻此语后,忏悔前非,以求得救。随即抛弃手中的剑,停止了要想杀害自己母亲的行为。他向宫庭内官下令道:“将国太夫人禁闭在深宫中,不能让她再出来!”

  韦提希被禁闭后,因忧愁而日渐憔悴,他便遥向耆阁崛山对佛行礼,请求道:“如来世尊啊!从前的时候,您经常派遣阿难来慰问我,我现在忧愁苦闷极了。世尊啊!您威高德重,我不敢奢望能见到您,但愿您派遣目犍连和阿难二长老来与我相见。”说完这话后,韦提希夫人痛哭流涕,泪如雨下,远远地向着佛所在的方向行礼不止。

  在其行礼而还未抬起头来的这一瞬间,释迦牟尼佛在耆阁崛山中,已经知道了韦提希心中所想的事。实时命令大目犍连和阿难从空中飞来,佛自己则从耆阁崛山消失,而在幽闭韦提希夫人的王宫中出现。这时,韦提希夫人行完大礼正抬起头来,便看到世尊释迦牟尼佛显现为紫金色身,坐在百宝莲花中。目犍连侍立在他的左边,阿难侍立在他的右边,帝释、梵天以及诸天的护法神在虚空中护卫。满天飞花如雨,供养于佛,为佛持用。

  那一时刻,韦提希夫人看到了世尊,赶快取下璎珞冠髻,五体投地,哭泣着对佛说: “世尊啊!我前世是作了什么样的孽,才受报应生得如此恶毒的儿子?世尊!您又因什么样的因缘,才与恶棍提婆达多成为亲戚?希望世尊能为我详细地解说无忧愁烦恼的境界,我将往生于这样的去处,不再眷念南瞻部洲这有五种浊恶的现实世界。这浊恶的现实世界里,地狱、饿鬼、畜生充斥,违理枉情之事比比皆是。但愿我转生的未来世上,不再听闻到邪恶之声,不再见到邪恶之人。我现在这里向世尊行五体投地的大礼,求世尊哀怜,接受我的忏悔。唯愿如同太阳光一样的佛法智慧,引导我观想清净的去处。”

  正在说此话时,世尊双眉之间放射毫光,其光为金色,遍照十方无数无量的世界。这光又折返回来,罩定在佛顶之上,化为一座金台,像须弥山一样。十方诸佛的净妙佛国,全都在此金台中显现。有些佛国净土是由七宝合成,又有些纯然是莲花构成,还有的如同自在天王的宫殿,再有的像水晶镜一样晶莹剔透。十方世界所有的佛国净土,都从中显现如上所述的那种种奇异。无数的诸佛国净土庄严之相,凭肉眼观看便能清清楚楚,都让韦提希夫人一一亲眼得见。

  这时,韦提希夫人对佛说:“世尊,这些各种各样的佛国净土,虽然都清净明洁,都有光明照耀,但是,我现在只喜欢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座下。唯愿世尊教我往生极乐世界的观想思惟方法,教我入定的方法,用心领受西方极乐净土。”

  听说这话时,世尊随即开颜微笑,有五彩的光芒从佛的口中射出。每一缕光芒都照耀在频婆娑罗王的头顶上。那时,频婆娑罗王虽受禁闭于重室之中,可是“心眼”无所蒙蔽,他以心眼遥遥望见世尊,五体投地行礼。自然之中,道行增进,成就了断尽欲界烦恼的阿那含果位。

  这时候,世尊便告诉韦提希夫人说:“你现在知不知道,阿弥陀佛离此地不远。你应当专心系念,仔细地观想那西方极乐世界中修行净土法门的得成就者。我现在为你详细地宣说各种譬喻,也让未来世的一切凡夫俗子中愿修持净上法门的人,都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欲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当修习三种福德。第一种:孝顺供养父母,尊重服侍师长,怀慈悲之心,不杀生灵,修行十善业。第二种:皈依佛、法、僧,受持各种戒规,不失持戒人威严仪态;第三种:生发求菩提道心,深信因果报应不爽,诵读大乘经典,劝勉修行人奋进不已。上述三件事,便是净土法门的净业缘。”

  释迦牟尼对韦提希说:“现在你明白了吗?这三方面的业缘乃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修得净土的真正原因。”

  释迦牟尼佛告诫阿难和韦提希夫人说:“仔细听着,仔仔细细地听着!好好用心体会!我现在要为未来世的一切众生,为被烦恼束缚着的人们,宣讲演说净土法门。善哉,韦提希,你快就此事提问吧。”

  “阿难,你应当好好地领纳熟记,以便为更多的众生转述我所说的法。我现在教导韦提希以及未来世的一切众生观想那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佛力加持的缘故,你们还将亲眼见到这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国土,就如同手执明镜而看自己的面貌一样清晰。又因为你们看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种种极乐的事相,心中生发欢喜的缘故,随顺此心情实时得证语无生无灭的中道实相的智慧。”

  佛又告诉韦提希夫人说:“你是凡人,内心领悟、认识和知见的能力都很弱,没有得到天眼神通,不能见到远方的境界。诸佛如来有奇异的‘方便’法门,可以帮助你见到西方极乐世界。”

  听见这话,韦提希夫人向佛提问说:“世尊,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因借助佛力加持的条件,可以得见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佛涅盘之后,诸众生等为五道轮回之苦煎逼,毫无福德可言,又借助什么来见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呢?”

  佛告诉韦提希说:“你和众生都应当专心致志,系念于一处,集中想念,时时不离西方净土。什么叫做‘想’?凡能够思想的一切众生,凡不是生下来就先天瞎眼的众生,都能见到太阳落山区一现象。见这一现象时,应当生起‘想’的念头。面向西方正襟危坐,仔细地观想于太阳将沉落之处,让心思集中,专一而不散乱,看到那太阳将落,样子好似悬挂在空中的鼓。观想了落日形象后,不管是闭着眼或睁开眼,都能明白地见到这落日形象,这就是‘落日想’,我们把它称之为‘初观’。

  “其次便应当作‘水想’,专想水的澄清洁净,也要观想到如‘落日想’一样,闭眼睁眼都清楚明澈,入定的意念始终不分散。达到了这一程度后,就应当修炼‘琉璃想’。

  ‘琉璃想’观想成就后,看璃琉的大地都内外映彻,琉璃地下有金刚七宝的金幢作为支撑。这金幢八方八楞,第一个细部,都是多种宝珠缀成,每一颗宝珠,都放射千种光明;每一种光明,都有八万四千种颜色。这些金幢上的宝珠光明如同亿千颗太阳,映照在琉璃地上,光芒耀眼,使你不能全部领纳其中美妙。琉璃地上的道路,用黄金绳来交错装点,都用七种宝物来镶嵌装饰,因此齐齐整整、井然有序。每一种宝中,都放射出五百种色彩的光芒,这光芒好似鲜花,又像如星月,悬挂在虚空之中,合成一座光明的楼台。有百宝合成的千万座楼阁在此楼台之上,楼台的两边,各有百亿个花幢和无数的乐器作为装饰。八种清风从光明楼台中吹拂而出,演奏那无数的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是在宣说苦、空、无常、无我的佛法,这就是‘水想’,我们也称之为‘第二观’。

  “水想,修行成就时,一一去观想上述景物,都能清晰明白,不管是闭着眼还是睁开眼,都能以定聚之力不让这些形象散失,除了睡觉之外,其它时间却意念于此,作这样的观想是正观,别的方法只是邪观。如此的观想,叫做粗见极乐园地。如果在入定的状态中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国土历历分明,但却不能够详细地描述,这种状态便就是‘地想’,在观想法门中称之为‘第三观’。”

  释迦牟尼提示阿难说:“你受持记熟我说的法义,为未来世的——切大众,为一切想脱离苦海的人们,说此‘观地法’。若果修行到能观想得此‘地,的境界,可得免除八十亿大劫的生死之苦,离开人世之后,必得往生到佛国净土,得到无碍自在的大智慧。依照我教授的这一方法修行的,是正确的观想法,若使用其它的观想法,只能是邪观。

  佛告诉阿难以及韦提希:‘地想’修行成就后,接下来应修行观想宝树,为何叫做‘观宝树,?就是一一地观想心中所现之树,观想西方极乐世界的七重行树。这七重行树每棵高达八千由旬,多宝树之上的七宝合成的花和叶,无不具足圆满。每一朵花和每一片叶,都呈现出异宝之色。琉璃色中显出金色的光,水晶色中显出红色的光,玛瑙色中显出砗磲光,砗磲色中显出缘真珠光。其它珊瑚、琥珀以及一切的宝物之光色,交相辉映,美妙无比。

  “在这些宝树之上,弥漫覆罩着奇妙的珍珠网,每一棵树上罩着七重这种宝网,每一网间有五百亿妙花的宫殿,如同大梵天王的王宫。诸天的童子,逍遥自在地居住在里面。每一个童子,有五百亿释迦毗楞伽如意摩尼宝来作冠冕璎珞,其宝的光芒照耀一百由旬。犹如百亿颗太阳和月亮的光芒混合在一起,根卒就无法说出这种光芒叫什么名,如何称呼。只知道各种宝光交相错杂,是各种色彩中最美妙的。

  “这些宝树行距间隔排列整齐,叶片间距也井然有序。在树叶之间,生长着许多美妙的花,花上自然而生有七宝果实。每一片树叶的大小正好为二十五由旬,上面有千种颜色、百种图案,如同天的冠冕璎珞一样奇妙。有许多美妙的花,呈现为阎浮檀金色,好似旋转的火轮,宛转在叶间。涌生的各种果实,像似帝释天的宝瓶,有大光明化成幢幡的宝盖,这些数不清的宅盖中,映现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佛事。十方世界的佛国净土,也全都在宝盖中显现。修行到能见这些树后,还应当按顺序一一观想树的茎、叶、花、果,使都能观想得分明了,便是‘树想’,也称之为‘第四观’。”

  “接下来应当观想七宝池中的八功德水。如何叫观想‘七宝池八功德水’?极乐世界上有八池水,每一池水都用七宝合成。其质地柔软,从如意珠王中生成。其水分为十四支流,每一支流都呈现出七宝颜色,水流以黄金来作管道,管道下用五彩金刚沙铺底。每支流的水中,有六十亿朵七宝莲花。每一朵莲花不大不小正好十二由旬,有摩尼宝水流注在花间,也浇灌于宝树上下。流水之声细微神妙,均在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各种波罗蜜法。继而又赞叹诸佛的容颜瑞祥,身相伟岸。流注花间树下的宝水如同如意珠王,闪耀着金色的微妙之光,其化为百宝斑斓的鸟,鸟儿一齐优雅地鸣啼,其声似在赞叹念佛、念法、念僧。这便是‘八功德水想’,在观想法门中排名‘第五观’。”

  “西方极乐世界由各种宝物合成的国土,在此土每一地界上都有五百亿幢宝楼,其楼阁之中,又有无数的天界诸神在演奏伎乐。又有乐器悬挂在虚空之中,如同天宝幢,不用人去弹奏而自然鸣响。这各种的音乐,都在演说‘念佛、念法、念僧的妙音。修行此观想成就后,就叫做‘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这是总的观想,称为‘第六观’。若修行达到此观想者,可免出无量亿时劫中的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将得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依照我的教授而修行此观想的,是为正确的观想法,若按其它方法观想的,就是不正确的邪观。”

  释迦牟尼告诫阿难和韦提希:“你们仔细听着,仔仔细细听好,好好用心思考,我将为你们分别解说去除苦恼的方法。你们好好地受持、熟记,以便向大众广为传播宣说。”佛说这话的时候,无量寿佛伫立在空中,观世音、大势至这两位大士侍立在他左右。无量寿佛的光明强烈炽盛,已不能全部领纳。百千的阎浮檀金色也难与之相此。这时韦提希夫人看见了无量寿佛,以头面;接其足而恭敬行礼。她对释迦牟尼佛说:“世尊,我现在因有您的佛力加持的缘故,得见到无量寿佛以及两位大菩萨,但未来的众生将怎样才能见无量寿佛和两位大菩萨呢?”

  释迦牟尼告诉韦提希:“欲见到阿弥陀佛者,应当生发观想的意念,在七宝地上观想莲花。观想到莲花在每一片莲叶衫托下显现百宝颜色。每一叶上有八万四千脉络,犹如天然的图画。每一根脉在线放八万四千种光,了了分明,都能观想而见得清清楚楚。小的花叶有二百五十由旬大,一朵莲花有八万四千片莲叶,每一片莲叶上有百亿颗摩尼珠王作为装饰。每一颗摩尼珠放射千种光明,其光如同一个巨大的七宝合成的盖子,笼罩在整个地上。

  “花台是释迦毗楞伽如意宝做的,这个莲花台用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作为装饰。在这花台之上, 自然而有四柱的宝幢,每一宝幢都好像百千亿座须弥山。宝幢上的宝幔如夜摩天宫,又有五百亿微妙的宝珠作为装饰。每一颗宝珠有八万四千种光,每一缕光放射八万四千种不同的金色,每一种金色遍照极乐国土每一角落,随处变幻不定,现出种种的异相。有的变为金刚台,有的变为真珠网,有的变为五彩云……。这些金色随顺各处变化而显现,所变现之相物皆都用作佛事。这叫做‘花座想’,观想法门中称为‘第七观’。

  佛告诉阿难:“如此神奇的莲花,本是由于法藏比丘行愿之力所以成就,若是想观见阿弥陀佛,应当先修行此‘花座想’。修行花座想时,不得有杂念干扰,每一片叶、每一颗珠、每一缕光、每一座台、每一个幢,皆应依次一一观想到。能观想到如同在镜中自己看自己的容颜一样靖晰时,便修成功。修行此想成就者,可以灭除五万亿时劫的生死之罪,必得以在将来之世往生极乐世界。依照我的教导而修行此观的,是正确的观想法,若不依此观想,便是不正确的邪观。”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修行得见此观后,接下来便应当观想佛。为什么呢?因为诸佛如来是法界法身,存在于一切众生的思想意念中。因此,你们的心观想佛时,你们的心即是佛的三十二大小相和八十种随形好。由心观想佛到心便是佛,诸佛正遍知深广如海,都是由心想生起。”

  “因此,应当执持于一心,系念于一意,仔细地观想阿弥陀佛。观想佛的其它名号: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观想阿弥陀佛者,首先应当观想阿弥陀佛的形象。观想到闭上眼睁开眼都见到一尊阎浮檀金色的佛坐在莲花座上。见此形象后,心眼’便得睁开。看极乐世界的七宝庄严之相,看它的宝地、宝池,看它的行行宝树,便都了了分明。诸多天然宝幔笼罩着极乐国土,百宝罗网遍布于虚空之中,以‘心眼’看这些事相,便会一目了然,如观看掌中之物一样清楚。能规想到这些事相后,又应当观想一朵大莲花在佛的左边,该莲花要与前述的莲花一模一样。又应当观想出一朵莲花在佛的右边。还应当观想出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坐在左边的花座上,也一样是金色与前述无异;观想出一尊大势至菩萨像坐在右边花座上。此观想成功后,阿弥陀佛像和二菩萨像会大放光明。其光呈现为金色,照耀在诸室树上。

  每—株树下,也有三朵莲花,诸莲花上各有一尊佛像和两尊菩萨像。如是莲花、佛、菩萨像遍布整个极乐国土。这一观想又成功后,修行者将听闻到水流、光明,以及诸宝树、凫雁鸳鸯都在演说微妙佛法,不论是处在观想的入定状态中,还是已出了禅定状态,都能时时听闻到这不可思议的佛法。修行者在观想的入定状态中听闻到的佛法,出定以后仍然清楚记得,忆持不忘,与入定状态时的所得的佛法一样,若是出定、入定听闻的佛法不同,证明该修行者的观想是虚妄的;若出定、入定听闻的佛法相同,便叫做‘粗想见极乐世界’。这便是‘像想’,在观想法门中称为‘第八观’,修行得此观想的人可以消除无量无数亿时劫的生死之罪,不用等到来生,在现在世中即可获得定见法身实相的念佛三昧。作这样观想的是正观,否则便是邪观。”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修行成就这一观想后,接下来应当观想无量寿佛身相的光明。阿难,你应当知道,无量寿佛身为百千万亿夜摩天浮檀金色,佛身高达六十万亿那由他,为恒河之沙粒一样数不清的那么多由旬一样高大,双眉中间的白毫光,向右宛然转旋,如同五座须弥山高大。佛眼如同四大海的海水一样深广,青是青、白是白,分分明明。身上的毛孔都放射出光明,如须弥山的光芒一样。阿弥陀佛顶上的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那样大,在圆光芒之中,有百万亿那由他,象恒河之沙粒一样数不清的化身佛。每一尊化身佛,同样也有众多无数的化身菩萨作为他们的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种殊胜美好的相貌,每一种美好相中又有八万四千种较小吉瑞特征,每一种吉瑞特征中又有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种光明都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的众生,以摄护他们往生于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的光明以及形象特征,以及他的化身佛的光明和形象特征,都无法详尽地加以描述。但当修行者忆持观想之时,可以由‘心眼’全部见到。能见到这一事相的人,便能见到十方一切世界的诸佛。因能见到诸佛的缘故,所以叫‘念佛三昧’。修行得到此观想的,叫做‘观一切佛身想’,因观想佛身的缘故,也可见以佛心。佛心是什么?佛心便是大慈悲。佛心便是以无差别的平等的慈悲去济渡众生。

  “修行得到此观想的人,在阳寿尽后,得往生到阿弥陀佛座前。证无生无灭之理体,获见中道实相。因此,聪明人都应当专心致志,仔细地观想无量寿佛。观想无量寿佛的方法是从佛的个形象特征入手。如只观想眉间的白毫光,把眉间白毫光观想了,再观想其它部位。能够观想得见眉间白毫的修行者,八万四千种佛的相貌特征也自然能全部观想到。能观想到无量寿佛的修行者, 自然也能观想到十方无数的诸佛。因能观想到无数诸佛的缘故,诸佛都将现身于其人面前,替他授记为未来佛。这便是‘遍观一切色身相想’,在观想法门中列为‘第九观,。依照我教授之法修行此观想的,是为正确的观想法,若用其它的观想法,便是不正确的邪观。”

  佛对阿难和韦提希说:“修行观想无量寿佛到了了分明的程度后,接下来应观想观世音菩萨。此菩萨身高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身呈紫金颜色。头顶上有肉髻,脖项上有圆光,面宽百千由旬。其圆光之中,有五百尊化身佛,都像释迦牟尼一样。每一尊化身佛有五百个化身菩萨和无数的诸天神人作为侍者,举身于圆光之中。五道众生的一切色相,也皆全从圆光中显现。该菩萨头顶上有毗楞伽摩尼宝做成的天冠,其天冠之中,有一尊伫立的化身佛,高二十五由旬。观世音菩萨脸色如净浮檀金色,眉间的白毫相,具备七宝的颜色,流现出八万四千种光明。每一种光明中有无量无数的百千化身佛,第一尊化身佛有无数的化身菩萨作为侍者。这些光明之中的化身佛和化身菩萨自由自在地变幻隐现,遍布于十方诸佛世界。观世音菩萨的手臂为红莲花色,有八十亿微妙的光明作为冠冕璎珞,其璎珞中,显现一切种类的庄严佛事。观世音菩萨的手掌如同五百亿彩色的莲花,十个指端有八万四千种图画,犹如指纹印契。每一幅指画有八万四千种颜色,每一种颜色含八万四千缕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观世音菩萨便用此宝手接引众生。菩萨举足行走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落下足时,有金刚摩尼花散布,其花弥漫一切世间。观世音菩萨其余的身相,也都具足各种相好,这与佛是一样的。唯有头顶上的肉髻相不及佛。这便是‘观想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是观想法门中的第十观。”

  释迦牟尼继续对阿难说:“若想得见观世音菩萨者,都应修行此观。修行成就此观的人,可得不遇诸灾祸、消除业障、除去无数时劫生死之罪的福德。像观世音这样的大菩萨,只听闻其名号便可获得无量的福德,何况认真仔细地去观想他。若有想修观想观世音菩萨的人,应先观想他顶上的肉髻,接着观想天冠,其余的各相,也应顺秩序一一观想到。直到全都明了,如同看手掌中物一样清楚。依照此方法修行此观的,是正确的观想法,若用其它方法观想的,便是不正确的‘邪观’。

  “接下来观想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身量的大小,也同观世音菩萨一样。圆光和脸面各一百二十五由旬,照二百五十由旬。通体上下光明无量,照耀十方世界都成为紫金色。有缘的众生都能得见到。只见此菩萨一毛孔放射的光,即得见十方无量诸佛的净妙光明,所以,称此菩萨为‘无边光菩萨’。此菩萨还用智慧之光普照一切世间,让有缘众生得离三途恶道,得无上法力。所以,又称此菩萨为‘大势至菩萨’。此菩萨的天冠,有五百朵宝花;每一朵宝花,有五百座宝台;每一座宝台中,十方诸佛国净妙国土宽广的形状都于其中显现。大势至菩萨头顶上的肉髻如同钵头摩花。在肉髻上有一个宝瓶,宝瓶中装着诸种光明,光明中普现各种佛事。大势至菩萨其余的身相与观世音菩萨一样,没有什么差别。此菩萨行走时,十方世界一切的山水大地发生震动,在地动之处,有五百亿朵宝花出现。每一朵宝花的庄严之相,高洁显赫如同极乐世界中的花朵。此菩萨坐下来时,极乐世界的七宝国土因此而动摇。

  从下方世界的金光佛国到上方世界的光明王佛国,在此上下之间,如尘埃一样无尽多的诸佛世界里分身的无量寿佛,分身的观世音,分身的大势至,都云集于极乐世界,他们走来遍满虚空,坐在莲花座上,演说奇妙佛法,济度苦海之中的众生。修行得此观想的,叫做‘观见大势至菩萨想,也就是‘观大势至菩萨色身相想’。在观想法门中为第十一观。修行得观见大势至菩萨的人,可免除无数时劫无数生死之罪。修行此观想者,得下投生于胞胎,得常游走于十方世界的诸佛国土。此观想成功后,就叫做‘具足观想观世音、大势至’。

  “修行得观想到此事相后,当观想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莲花中结跏跌坐,作莲花合想,作莲花开想。莲花开时,有五百种色和五百种光来照此观想者的身想,该观想者顿得眼目开想,见到佛与菩萨布满在虚空之中,水、鸟、树、林以及诸佛所发出的声音,都在演说佛法。其所演之法与大乘诸经一样。若观想者出了禅定状态,对所见之相仍能记忆受持而不散失,此种观想就叫‘见无量寿佛极乐世界想’。这一观想与前面所述的只观想个别事相的别观想不同,是一种总观全景的‘普观想,。在观想法门中,称为‘第十二观’。无量寿佛以及无量寿佛的无数化身佛,还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经常来此修行人的住所向他慰问。”

  释迦牟尼告诉阿难和韦提希:“若有一心一意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者,应当首先观想一丈六高的阿弥陀佛像在七宝池水上,如观想先前所说的无量寿佛那样身量无边高大,这不是凡夫俗子的心力所能达到的。然而借助阿弥陀佛过去许下大愿力的协持帮助,有此忆想的修行者,早晚都能得到成就。只观想佛像就可得到无量的福德,何况观想于佛的具足色身相。阿弥陀佛神通广大,随心所欲,于十方佛国世界里变幻显隐,自由自在。有时变现为大身,其大塞满了整个虚空;有时又变现为小身,其小仅有一丈六尺八。他所变现的形象都呈真金颜色,其圆光之中的化身佛以及宝莲花等,都像前面介绍的那样。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变现于一切地方,其变现之身与普通众生一样。但只要看他们的面貌,可以知道是观世音和大势至。他们为什么要变现得与普通众生一样?因为这两位菩萨要帮助阿弥陀佛度化普天之下的一切众生。以上这一观是为‘杂想观’,是观想法门中的第十三观。”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上品上生者的情况是:若有众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发并保持三种心念,即可得以往生西方净土。哪三种心念呢?第一种是至诚之心。第二种是深信之心,第三种是回向发愿心。具备了这三种心念的人,必将得以往生极乐世界。此外,有三种众生可以得往生极乐世界。哪三种众生呢?第一种是慈悲不杀生,严守各项戒律的人;第二种是诵读大乘经典的人;第三种是修行佛、法、僧、施、戒、天六事,内心安稳,毫不动摇,以修持功德回施众生,立下誓言,愿求往生极乐世界者。具备上述功德的三种人,修行一天到七天,即可得以往生。到他往生极乐世界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数的化身佛,百千比丘,所有的声闻弟子、无量无数的诸天神人前来接引他到七宝宫殿之中。在那里,观世音菩萨手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来到这往生者面前。阿弥陀佛放射出巨大的光明,照耀在修行者的身上。他与诸菩萨一起走上前来,牵引往生者之手表示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的菩萨称赞该往生者,鼓励他继续修行增进其心。该往生者若见此状后,也就欢喜得手舞足蹈,回头再看自己,坐在金刚宝台上,跟随在佛的后边,只一弹指的功夫,便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到了极乐世界后,见到阿弥陀佛庄严而肃穆,诸菩萨众生也都庄严而肃穆,在光明宝林中畅演说美妙绝伦的佛法。听闻此法后的人,即可觉悟而得到无生无灭的真法实相。又经一瞬间,便遍游了十方世界,供养奉侍了十方诸佛,在诸佛面前,一一得到诸佛的受记。然后回到本国,得无量百千种持善遮恶的总持法门,以上说的,是上品上生者。

  “上品中生者的情况是:不一定受持诵读大乘的经典,但他善解佛经的义理和旨趣。听说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其心坦然从容,不怖不惊。深信世法与出世间法一如,等观苦乐因果无异,对大乘教义不生疑谤之心。以此所修的功德回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依此修行的人,到阳寿终了行将离开人世之时,也有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诸眷属菩萨将围绕在他身旁,他们手持紫金台走到这位修行者面前,称赞道:佛法之子啊!你修行大乘法门,悟解佛教根本教义,因此,我们现在来迎接你。阿弥陀佛与成千的化身佛,一时授手接引。修行者回顾自身,见已坐在紫金台上,双手合十,全心赞叹诸佛。好像一闪念的刹那间,即得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这紫金台形如同一朵大宝莲花,过了一夜便能盛开,往生者从花中出来,浑身上下都是紫磨金色,脚下也有七宝莲花如故。阿弥陀佛和诸位菩萨,俱应时而大放光明,这光明一旦照到往生者身上,往生者的眼睛便实时睁开。又因前世修行积累的功德,而能听到极乐世界上的种种声音。这极乐世界的任何声音,全都只宣那说深奥而不可思议的佛法第一义谛。这时,往生者走下金台,向佛合掌行礼,赞叹佛的功德。经过七天后,应时即在修行无上正等正觉佛智路上得不退转的阿惟越致果位,应时即能飞行遍到十方世界去供养诸佛,在诸佛之处,修行各种禅定之学。又经过一小劫的时间,便可获证无生无灭的诸法实相,得佛现前授记为未来佛。以上说的,是上品中生者。

  “上品下生者的情况是这样的:他也相信世法出世间法、苦乐因果等无差无异,他不疑谤大乘教义;虽信根不很深牢,但仍立下求无上菩提的心意,若用此功德回向,愿求往生极乐世界。该修行者阳寿将尽之时,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诸极乐世界的菩萨,手持金莲花,化身为五百尊佛,也来迎接此人。五百化身佛一时伸手接引他,全都称赞说:佛法之子啊!你既立下了求无上菩提的心念,现今便已得到清净,我等特来迎接你。修行者能观想见到此事相时,回头一看,即自见已身已坐在金莲花上,坐上去后花即自动闭合,随在佛的后面,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经过一天一夜,莲花才开放,七天之中,才得去见佛。虽得见到了阿弥陀佛的身像,但是对佛身的诸多殊胜吉瑞相多半还没有清楚认识。又经过三个七天后,才看清佛身诸相好的奥妙。此时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都在演说佛教妙法。然后他也得游历于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在诸佛面前,得听闻最为奥秘的佛法。再经过三个小劫时间,得到菩萨于初地所得的智慧法门,心中顿生大欢喜。上述情况,是说的上品下生者。以上说了上等的往生者的情况,称为‘上辈生想’,在观想法门中为第十四观。”

  释迦牟尼继续对阿难和韦提希说道:“中品上生者的情况是:如果有的众生受持五戒、八戒,专修行戒学,不造作感无间地狱苦果的五逆恶业,不犯各种过失祸患,用此持戒的善根回向,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人临到阳寿终了之时,阿弥陀佛在诸比丘菩萨的簇拥围绕下,放射金色的佛光,来到其人的住所,为他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佛法,赞叹出家得脱离种种痛苦的功德。该修行者若能见到此状,心中生起闻法后的大欢喜,不知不觉,自见己身已坐在莲花台上,长跪合掌而向佛行礼。其人行礼还未抬头,即得往生到极乐世界。莲花不一会儿便开放。当花开之时,可以听到各种声音都在赞叹四圣谛法,他自己也应时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能知自己身和他身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的生死相,有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身得如意的六种神通,具足八种解脱的方法。以上说的,是中品上生者。

  “中品中生者的情况是这样:如果有的众生守持一天一夜的八戒斋,守持一天一夜的沙弥戒,守持一天一夜的具足戒,不失威仪,以此持戒的功德回向,愿求往生极乐世界。由于戒香的熏修,这样的修行者阳寿终了之时,能见阿弥陀佛与佛身边的菩萨、比丘放射着金色的光芒,手持七宝莲花来到该修行者面前。该修行者听到空中在自然发声赞颂说:善男子,像你这样的善人,因随顺过去诸劫诸佛教化的缘故,我等特来接引你。不知不觉之间,这修行者便自见己身坐在莲花上,莲花随即闭合,由此便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七宝池中度过七天后莲花才开。莲花既开之后,往生者眼得睁开,合掌礼敬并赞叹佛德。之后,得闻佛法亦心生欢喜,得初入圣道的须陀洹果位。经过半个时劫的修行后,得成为阿罗汉。以上说的,是中品中生者。

  “中品下生者的情况是这样:若有善男信女、孝顺地供养父母,处世为人仁慈友爱,此人阳寿将终之时,得遇好老师为其详细地宣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种种快乐,同样也宣说法藏比丘如何通过修行四十八大宏深誓愿而成就极乐世界:听说了这些法后,该修行者寻即逝世。于大力天神一伸手臂的片刻间,便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经过七天后,得遇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听闻两位菩萨说法后,他心生欢喜,得了初入圣道的须陀洹果位。又经过一小劫的修行,得成阿罗汉。以上说的,是中品下生者。

  “以上是中等往生者的情况,称为‘中辈生想’,是观想法门中的第十五观。”

  佛继续对阿难和韦提希说:“下品上生者的情况是这样:或有的众生,作了各种恶事,造成恶业,但不诽谤大乘经典。如此的愚人,造作了诸多恶业而没有丝毫惭愧忏悔的意思。其人阳寿将终之时,得遇好老师为他讲说大乘方广部经的经名。其人因听闻了这些经典名称的缘故,也就可以消除千劫极重的恶业。这好老师又教他合掌行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因称念佛名的缘故,也就可以消除五十亿时劫的生死之罪。这时,阿弥陀佛即派遣化身佛、化身观世音菩萨、化身大势至菩萨来到其人面前,称赞说:善男子,因你称念佛名的缘故,你所有的罪都已消灭,我等现在前来迎接你!说完此话后,该修行者即见化身佛的光明遍满屋中。见此异像后,该修行者心生欢喜,随即命终,即乘了七宝莲花,随在化身佛身后,往生到了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莲花才开放。当花开之时,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放出大光明,停在其人面前,为他宣说深奥的大乘经教。听闻此经后,该往生者因信生解,发求无上菩提之心。经过十小劫,得初地菩萨的智慧,这是下品的上生者。”

  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下晶中生者的情况是这样:或有的众生不遵守五戒、八戒和具足或。如此的愚人,偷窃僧伽寺庙的东西,偷窃施主供养僧人的东西,不净心而以妄语说法,全不知一点惭愧。自作了这些恶业,不觉羞耻反以为荣。如此的恶人,因造恶业的缘故,本应堕入地狱,其人阳寿将尽之时,地狱内的各种烈火一时燃烧眼前。正此时,得遇好老师,以大慈悲心,实时为他赞说阿弥陀佛十种智慧能力的威德,为他广赞阿弥陀佛的光明神力,也赞说戒、定、慧、解脱以及解脱知见的五分法身。此人听说法后,消除了八十亿时劫的生死之罪。地狱的烈火也实时化为清凉的风,轻轻吹拂天花飘动。天花上皆有化身佛和化身菩萨来迎接此人。只在一闪念的须臾间,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七宝池中的莲花之内。经过六个时劫莲花才开。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用清净法音安慰其人,为他宣说大乘甚深经典。其人听闻了经法后,应时即发无上菩提心,这是下晶中生者。”

  佛继续对阿难和韦提希说:“下品下生者的情况是这样:或有的众生造作恶业,五逆重罪具全,实属十恶不赦。如此的愚人,因其恶业太多的缘故,本应堕入畜生、饿鬼、地狱三恶道中,经历很多的时劫,受到无穷尽的苦恼。如此的愚人,在阳寿将尽之时,得遇好老师,说种种安慰之话,为其宣说美妙佛法,教他念佛法门。其人被苦煎逼太甚,没有时间来念佛。这老师指导他:你若没时间系念所有诸佛的话,至少应当称念无量寿佛。如果你能这样专心专意地称念佛名,让念佛之声不断,仅仅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满十遍之多;因你称念此佛名的缘故,在刹那之间,便可消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人阳寿终了之时,会得见一朵金色的莲花,犹如太阳圆轮,停在自己面前。便然一闪念的顷刻间,便得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在七宝池莲花中停留,等满了十二大劫,莲花才会开。那时候,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将用大悲音声,为其人广说诸法实相和除灭罪孽的修行法。其人听闻教法后心生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这便是下品下生者。

  “以上说了下等往生者的情况,称为‘下辈生想’,是观想法门中的第十六观。”

  释迦牟尼佛说此经法的时候,韦提希夫人与五百名侍女因听闻佛法的缘故,应时即看见极乐世界辽阔无边的相状,得见到了阿弥陀佛的真身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为此,她们的心中生起欢喜,赞叹这从未听说过的奇迹。一时间豁然开悟,证得无生无灭的诸法实相。五百名侍女发心求取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智慧,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全部为她们授记,说她们将全部得以往生净土。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便可获得诸佛现前的正定。听闻此经法的无量诸天神人,也因此立下求取无上菩提的大心。

  这时,阿难从座位上站起来,禀告佛祖说:“世尊,应当怎样来称呼这部经?此观想法门的精要核心,应当怎样来把握受持?”

  释迦牟尼回答说:“此经名为《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经》,也叫《净土法门除灭业障往生诸佛前经》。你应当好好地记忆受持,不要忘记了。修行此观想法门的人,今生之世便得见到无量寿佛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善男信女但只听闻了阿弥陀佛和二菩萨的名号,便可除却无量劫生死之罪,更何况那些忆念观想的呢!若有人修持念佛法门,当知此人是人间稀有的善士,是世间不可见的百宝莲花,而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都是他的好朋友,其人必将转生于善信诸佛的人家,得善法师演说佛法。”

  释迦牟尼告诫阿难:“你好好记住我这些话,记持摄受我这些话,即是记持摄受无量寿佛之名。”佛说这些话时,目犍连长老、阿难长老、韦提希夫人等听闻佛说,皆大欢喜!

  这时,释迦牟尼脚踏虚空,现大神迹,如履平地,回到了耆阁崛山。于是,阿难长老再向诸大众转说上面佛所说的这一经法。无量的诸天神人、天龙、夜叉等,听闻了佛所宣说的《观无量寿经》的经法,皆大欢喜,一一向佛行礼而后退去!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可以知道观无量寿经的全文和译文,其实念诵观无量寿经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内心更加的善良和慈悲,使我们对佛学中的智慧有更多的理解和领悟,而且通过念诵观无量寿经还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福报和功德,使我们能够求有所得。以上如有不正确之处请多多包涵。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