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无量劫来执著于事物的外表,这种串习令我们轮回。所以佛法中有一部分就是针对这种“相”而来的。小乘真正的入道是在断除淫欲基础上开展的,而对治淫欲的方法是针对“相”的不净观。如果我们把“男”和“女”看成是二种符号的话,那么通常它们可以分别代表“勇气”和“暗弱”,事实上佛陀在描述女性特征的时候也确实用过“暗弱”这个词。而出离六道得到寂静,无疑“勇气”是一个更好的身份和渠道。在这个意义上,成佛的最后身是“男身”一点也没有问题。
然而大乘在理论上完全摆脱了这种“相”的束缚。一但理解了大乘的精神,或对于法性的本来面目有所体悟,就知道成佛无关这“男”、“女”两种符号之相。
我在网上找这一样一段经文:《大宝积经》中无畏德女为除舍利弗怀疑其能否转女身,因而立下誓愿:“若一切法非男非女,令我今者现丈夫身。”言毕,即转女为男,佛为授记后又现比丘身,再回复女身,以示法无定相。同经又载,无垢施菩萨对目犍连尊者说:“不以女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以男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