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家贝尔预言:后现代社会将出现神圣的复归。这种神圣的复归自然少不了对东方古老佛教的关注,首先表现在科学研究方面。 从16世纪以来对物质世界作分门别类的割裂的研究,经过几百年的蓬勃发展,从开出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整体科学的创建已被推上前沿,科学处于又一次革命的阵痛之中。从割裂的研究进到相关性、整体性的研究,从片面注重物质到越来越注重心理、心灵、性灵,量子物理学、量子生物学、量子宇宙学、量子脑和意识研究等跨学科的研究,把在微观尺度上获得的知识应用到观察现象的所有范围,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心灵所有领域中的相关性。不同学科都在探索一种更完整的理论统一论,企图把范围广泛的发现都整合进一个高度统一的、简单的理论框架中,从对逻各斯的定量和分析理性转换到对整体的多方面的和整合的理解。 前沿科学家们的哲学观,从线性的实在论、唯物论,趋向心、物、灵一体的整体论乃至重视心灵、性灵的唯心论,呈现出与大乘佛教的心色不二论及真常唯心论同趋一轨之势。揭开心灵秘奥,开发心灵潜能,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重视。如吉布塞提出四维完整意识;韦尔斯和拉塞尔提出全球脑;威尔伯意识进化的六个层次中最高为终极意识,被看作每一进化层次的本质、源泉、本性,此所谓终极意识,源出佛教的如来藏、真如。物理学家蒂洛认为,充分利用心灵的潜能,不只是关在堡垒里透过五个狭缝看世界,我们就能 打开房顶见天空。布雷斯·帕斯卡尔《沉思录》说: 自我的尊严必须内觅,不能外求。就算拥有整个世界,对我来说,也等于什么都没有。如果我外求,那么,这个宇宙就包围我,把我当成原子,一口吞噬掉;如果我内觅,那我就能经由智慧的途径,了解整 这与佛教由了知自心便能了知一切的说法颇相符契。而通过内觅开发智慧,乃佛教的专长。佛教的禅定、观无我等技术吸引了一批西方科学家,特别是心理学家。禅定、观无我的实践,必然开发出超意识和超越性智慧般若。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