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宗喀巴大师传略

发布时间:2022-09-22 10:47:28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宗喀巴大师传略

  陈士东

  宗喀巴法名罗桑扎巴,藏语“罗桑”,意为“善慧”,由于藏语称其地青海湟中为“宗喀”,故世人又称他为宗喀巴。有人还尊称他为杰仁波且,意为宝贝佛爷。宗喀巴是全世界所注目的佛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宗教改革家,是他对混乱不堪的藏传佛教实施改革,才使近于没落的藏传佛教得以保全,因此他的功勋是不可磨灭的。基于他对藏传佛教的贡献,才被誉为“佛陀第二”,典籍中说他是“三部化身”、“文殊怙主”,《空行秘密续》指出:“文殊化身名‘罗桑’,能宏佛教具稀有。”当今的藏地寺庙中,宗喀巴被当作文殊怙主佛来供奉,由此可见他在藏民心目中是何等之地位。

  宗喀巴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据传宗喀巴诞生后,在其出生地长出一颗菩提树,有十万树叶,每一枝叶上显出佛像一尊,因此定名“极本木”,即十万佛像之意。1560年修建一寺,即塔尔寺。宗喀巴自幼酷爱佛道,童稚之时即视俗家如牢狱,由于这种心情驱使,3岁时即在噶玛噶举黑帽系第四世活佛若比多杰(意为游戏金刚)座前接受居士戒,命名为“衮噶林波”(意为普喜藏)。那时,若比多杰即作悬记说:“此幼童将成为第二佛陀。”7岁那年,其父迎请噶当派法王顿珠仁钦来至家中,法王欲以马和羊等无量财物换取宗喀巴,其父当即应允,故大师7岁即在西宁附近夏琼寺从法王出家,后受沙弥戒,学显密教法九年。法王于夏琼设坛城为之灌顶,起密法名号为“顿月多杰”(意为不空金刚)。经此灌顶后,大师勤修胜乐自入法和配合本尊瑜伽念诵次第等等,尤其遵上师指示念修“阿、惹、巴、扎、那”(文殊心咒)。因他勤于修持,住室石墙上出现许多如同书写的咒字,后有一不善之人以各种刀械刮削,以致字迹不明显了。在这一时期,还听受了《金刚界顶最胜吉祥》、《法界语灌顶》、《九髻不动金刚》、《五部陀罗尼》等下三部密续经典,通晓了《黑敌阎曼德迦》、《能怖金刚》、《红色阎曼德迦三法门》、《鲁、纳、枳三师传规》、《金刚手大轮》等众多无上瑜伽部法门。

  大师16岁赴卫藏学经,从仁达瓦·宣努罗追学萨迦派教法,宣努罗追在佛学观点上属应成中观派,他的学术观点对宗喀巴影响颇深,这可在格鲁派教义中体察出。公元1373年,17岁的宗喀巴亲谒止贡法王京俄仁波且,听受了大乘发心仪轨,及大手印五法。《摄传记正论》说:“那时大师听受了止贡派大多数的教法集要,及《金刚鬘》和《那若六法》等许多甚深法门。”宗喀巴赴藏求法之时,噶举、萨迦两派势力最大。“因此两派互争外势,故真学实行之士,日渐减少,至元末明初,显密教法衰微甚矣,除少数大德外,几不知戒律为何事,寺院僧俗尽同俗装”(《西藏民族政教史》)。在友人劝说下,大师前往蔡地有名医官衮却加布处学《医法八支论》,钻研印、藏有成就医师的技艺与医规。大师聪慧过人,经文入目即明了于心,曾以18日领会了《现观庄严论本释》。19岁时,遍游桑浦和德哇巾等处,以其非凡的才智而获得圆满的美誉。之后,大师于却勒南杰近前听受了《瑜伽六支导释》;于堪钦巴近前听受《噶丹道次第》;在邓桑巴座前听受了《俱舍》教义;对于法友所著《律经广释》;法胜所著《因明正理一滴论释》,无一不通。对于绘画佛像及铸造佛像量度等的工巧明(工艺学),以及龙树与马鸣所著《八支医论》等医方明(医药学),及《声明集分论》和《旃陀罗声明论》等声明学(声律学),及《诗境》和“枳扎达”等诗律音韵,及戏剧、舞蹈无不精通。五明学是佛学之根本,密宗对于五明学则更为重视,如偈颂说:“若不精研五明处,纵是圣者难成佛。”由于有了这一坚实基础,25岁时,立宗答辩而获得“格西”学位。大师勤苦好学,曾先后遍学西藏佛教各派教法,不愧为“站在所有大师肩上的”僧人。

  公元1385年,宗喀巴29岁,在骓隆南甲寺拜楚臣仁钦为师,受比丘戒,开始讲经弘法。1388年,宗喀巴32岁,发起改戴黄色僧帽。这种桃形帽原名“班霞”,在印度只有获得班智达称号的人才能戴,但颜色不是黄的。西藏佛教史上只两个人戴过黄帽,一个是拉钦·贡巴饶塞,一个是喀且班钦·释迦室利,这两人都以持律闻名。格鲁派又称善规派、持律派。土观《宗教源流》载,卢梅临赴藏时,拉钦·贡巴饶塞曾把自己戴过的黄帽赠给他,说:“汝戴此帽,可忆念我。”宗喀巴行化时,西藏各派戒律松弛,故依古持律大德密意,用黄帽来重振戒律,所以格鲁派又称黄帽派或黄教。《松巴堪布佛教史》说:“德哇巾金刚瑜伽母所作悬记中说:‘班智达帽变金色。(金色即黄色,班智达帽为红色,帽顶尖长,左右有飘带)”这也预言出黄帽派的兴起。宗喀巴33岁修习“时轮金刚法”,“时轮金刚法”是殊胜的密法之一。自宗喀巴始,“时轮金刚法”就成为黄教特殊密法,历代班禅就是“时轮金刚法”的主尊,现今黄教代表性密法即为“大威德金刚法”和“时轮金刚法”。1390年,宗喀巴34岁,这时他对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已了然于胸,能同时讲十七部经而不发生混杂、遗漏的现象。

  公元1392年,宗喀巴已36岁,这时他才开始收门徒,由于各种原因,从者仅有13人,晚年门徒才逐渐增多。宗喀巴大师虽为人师,但不忘自身修持,在授徒中他还是一如继往地勤修着。《西藏民族政教史》中指出:“宗喀巴大师修证之相,自17岁至36岁,广求多闻,依本尊策发闭关专修,乃达一切经论皆是教授。38岁以后,偏缘一切显密教授而修证,得经中所说之真实功德。”1400年至1409年创建甘丹寺以养生徒,这十年也是他推行宗教改革之期。他的宗教改革思想有三:其一是性相合流;其二是显密相资;其三是三士一贯,而一切之教诲盖以菩萨心为中心。他主张显密并重,以持戒修德为本。1400年春,在噶瓦栋寺院给450多人讲大乘戒律,在此之前,西藏盛行的比丘戒是小乘说一切有部的戒律。西藏僧众学的多是大乘佛教,不愿受小乘戒律约束,所以他改讲大乘戒。“令一切随从弟子,日日谛察自身有犯无犯,倘有误犯,当疾还净”。宗喀巴感到当时的萨迦、噶举等派有失佛教本旨,乃重说新教,此教要点即在“敬重戒律”,提倡“苦行”,不娶妻、禁饮酒、戒杀生等。他吸取了印度佛教衰落的教训,提出了一系列主张,身体力行,使得藏传佛教避免了重蹈印度佛教衰落的覆辙。由于其他派别有失人民信仰,归于灭亡的趋势,使其他各派首领,也来依止宗喀巴,学习其德行,然后对各自宗规作适当调整。所以不论大小派别,在各个寺院内都供奉他的塑像,以菩萨形式顶礼膜拜。这样便促成了他对宗教改革的第二、第三个步骤—-大力修复寺庙和举行讲经法会。1409年在扎巴坚赞和南喀桑布支持下,在大昭寺举行了大祈愿法会(藏语为默朗钦摩),称为“黄教根本道场”。各地到会僧众一万多人,参加的俗人更多。在这个法会上,宗喀巴在西藏佛教界已被推举到一个领袖的位置。同年在拉萨东面的达孜县境内建甘丹寺,全名为甘丹南结林(具喜胜洲寺)。此后,住在该寺。甘丹寺的建成,标志着宗喀巴及其门徒以独立于其他教派的姿态出现在西藏佛教界。因此,后人把1409年作为格鲁派创建之年,代表寺院即甘丹寺,因此又有人称他们为甘丹寺派,其宗教理论称甘丹必鲁,简称甘鲁派,后来这个词变为格鲁派。格鲁派的教义是吸收噶当派的,噶当是藏语劝导的意思,12世纪印度僧人阿底峡赴藏创立噶当派,格鲁派兴起后,噶当派和它合流为一。所以,格鲁派亦称新噶当派,原属噶当派的寺院也就变成了格鲁寺院。关于阿底峡及其噶当派与格鲁派的有关事迹,我会在《阿底峡尊者传略》文中继续探讨下去,大家也可参看羽田野伯猷《论噶当派及其与持律派的交往》(1955)。

  公元1401年,宗喀巴45岁,他以阿底峡《菩提道灯论》为宗,著成《菩提道次第广论》,49岁又完成《密宗道次第广论》。这两部著作是格鲁派理论基础,也是后世学修密法次第的教科书。宗喀巴著作有百余种,日本佛学者长尾雅人《西藏佛教研究》(1954)一书第一部分有关宗喀巴全集目录的论述,学者可参阅之。

  1414年,宗喀巴到扎喜多喀传法,讲习诸经,根敦朱巴(即第一世达赖)听后深为叹服,乃拜其为师。1416年,宗喀巴指示弟子嘉样曲结在拉萨西郊建哲蚌寺,寺成后,嘉样曲结任该寺堪布(住持)。1418年,建色拉寺,此寺连同甘丹寺和哲蚌寺后来成为黄教三大寺。

\

  1419年藏历10月25日,宗喀巴大师在甘丹寺池巴(法台)圆寂,时年63岁,弟子及信徒将遗体建灵塔供养该寺。以后每年10月25日上午11时许,甘丹寺都举行晾佛典礼。这一天夜间,全藏区各寺院各家屋顶、窗户都燃灯(俗称燃灯节),后世宗教信徒以这莹莹灯光,纪念这位修持路上持灯者---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大师。

  宗喀巴大师一生勤奋修持,致力于藏传佛教的振兴,利益佛教和众生事业之广大,除释迦佛世尊能与媲美外,确无他人,赞其为第二佛陀不为过也。

  原载于《气功与科学》杂志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