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佛法是救世之光导读

发布时间:2023-02-25 15:26:16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佛法是救世之光\’导读

\

黄国达

从一一法的当体去观察时,体认“寂静涅槃”,一切法在现象上虽然呈现无限的差别、无限的矛盾、无限的动乱,而其实,只是缘起如幻的,似有似无、似一似异、似生似灭,而一切终归于寂静,因为一切法的本性就是如此。寂静涅槃并不是离开当下现实之外的什么“宇宙本体”、“万物之源”,这些只是不见缘起空寂性者的玄想而已。

本书归于妙云集下编,收录了各种开示和短文,内容包含很广,文体也比较浅白,初学者读起来很好吸收,全书共四十三篇。

“佛法是救世之光”是以对佛法接触不多的人也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解释佛法的精神及佛法对世界人类的意义。“佛为救护我们而来”指出佛陀出生人间所带给我们的生命智慧和慈悲关怀和光明的归依处,佛陀的慈悲是平等的,没有偏私的,没有执着的,彻底究竟的救度,更重要的是佛陀的真意是要我们切实的修持佛法,才能圆满解决各式各样的困难。

一般人修行打坐时,常会有人耳提面命不要“走火入魔”,但对于什么是魔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降魔的方法”则说到凡是障碍我们向善向上的力量,无论是外在的或是内心的,都可以说是魔。至于降魔的方法,或用折伏或用摄受的方法,那都是以佛菩萨神通威德之力来降魔,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真正对我们有用的方法就是不理它,不管威胁、利诱,要以定慧的力量,明白它的无常、苦、幻化不实,做到“如如不动”,这样魔王就无法干扰我们了。还有慈悲心、精进力也都是很有力的降魔方法。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皆大欢喜”,“观世音菩萨的赞仰”,“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地藏菩萨之圣德及其法门”介绍了在中国佛教所流传的菩萨,他们在因地的发愿和修行,以及功德的殊胜。这是大乘佛法的修行榜样,而不是仅止于消灾、祈福的信仰对象,更要深切的体认菩萨的心,建立佛法的正见而努力实践佛法,自我净化,才能真正离生死苦得解脱乐。

“中国佛教各宗之创立”,“中国佛教之特色”两篇,文字简短,对于中国佛教作了很精要的介绍。

“三论宗风简说”则针对三论宗特别介绍,本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中心思想,曾风行一时,但后来教义的探究和止观的修行,由偏重而分离,而为天台宗和禅宗所吸收取代,三论宗终至消失在中国佛教界了,毕竟闻思与修证不可偏废,对于法门的弘扬和流传,不能不留意此点,对现代学佛者而言,专重佛学研究或专重修行证果,都不能说是完整的佛法。

“中道之佛教”指出佛教依照缘起论,也就“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依此而消除二边的偏执,不落入一异,常断有无的实有见中,确立为佛教缘起性空的正见。

“学佛的两大特色”谈到信智合一、悲智融合为佛法的两大特色。这与有些专谈信仰、感应、或苦修、不倒单的风尚有很大的差距,但这种平衡的中道才是合乎佛法精神的呢!

“大乘空义”对于空的真义有着十分详细的解释。‘大般若经\’说:“深奥者,空是其义,无相,无作是其义,不生不灭是其义”,空是一切法的真实性,要从一切事相中去观照,而不是离事相之外的想像、推测,可以分三方面来观察:

一、从事物的前后延续观察,体认“诸行无常”,这刹那生灭,不可执着以“变动”为真理,事实上,无常是“常性”不可得,也就是在时间相上的“空寂性”。

二、从事物彼此依存中去观察,体认“诸法无我”,以有情的个体来说,只是五蕴、六处、六界的因缘和合的假我而已,并没有自主性、独力性而能支配其他事物的能力,有情生命只是身心如幻的存在。这是在空间相上显现的“空寂性”。

三、从一一法的当体去观察时,体认“寂静涅槃”,一切法在现象上虽然呈现无限的差别、无限的矛盾、无限的动乱,而其实,只是缘起如幻的,似有似无、似一似异、似生似灭,而一切终归于寂静,因为一切法的本性就是如此。寂静涅槃并不是离开当下现实之外的什么“宇宙本体”、“万物之源”,这些只是不见缘起空寂性者的玄想而已。

此外,“论三世因果的特胜”,“生死大事”也对佛教的生死观有简短的介绍,对生死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很快得到生命的正确观点。念佛与净土本是佛法的通便法门,各宗都有此方便,其中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王,说的最详细。“广大的易行道”特别针对这点作了扼要的解说。

佛教的信仰和修学,可以有出家和在家两种身份,以在家众来说,大部份有家庭,有工作修学佛法要如何兼顾世间法确是现代学佛者关注的课题,导师在“为居士说居士法”中有很好的开示,在家众不可能整日清修,不问世事,而是要在生活中修学五法--信、戒、闻、思、慧。要修菩萨行则更要随份随力修四摄法。

“放下你的忧苦”、“从心不苦作到身不苦”开示我们放下自在的道理。“人生的意义何在”探讨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 ?忙碌的人生,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尝遍酸甜苦辣的滋味,体会到生命的空虚而感到彷徨,然而把生命的意义寄托在家族、国家、人类的延续,而终不免成住坏空的命运,留名后世或寄托来生、天堂,终觉渺茫,不能在现实人间的当下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丰富。所以佛说世间的一切不外是苦的、空的。

在智慧的深观中,一切现象都是缘起的,不是神意,不是自然,不是宿命,也不是无因的。在无常、无我、相依、互动中,一个心念、行为的善恶、染净,深深的影响着未来的苦乐和迷觉。破除了自我的迷执和贪爱,展现慈悲无我的法性,而显现超越时空的实相,这就是佛法所指引的绝对的、永恒的意义。

“切莫误解佛教”列举了一般人对佛教的一些误解:

一、在教义上例如人生是苦、出世、一切皆空等观念所产生的误解。

二、在制度上如出家、吃素所产生的误解。

三、因仪式如礼佛、拜忏,课诵所产生的误解。

四、由佛教现象如信佛国家就会衰亡以及佛教不事生产等误解。

对这些,导师都不厌其烦的加以解说,以消除一般人对佛教的误解。

其他如“舍利子释疑”、“须弥山与四大洲”对于这些问题都能以佛法的胜义谛和世俗谛的立场,在尊重现代科学知识而又能凸显佛法的精神之下提出十分合理的观点,值得读者参考。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