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
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
每日一禅:懂得放弃
每日一禅:拉长看人生
每日一禅:手相的秘密
广钦老和尚:辩论是不能解
广钦老和尚:修行人有这种
应怎么理解“生不带来,死
佛教与心理谘商
佛教与公益事业
弘法利生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