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人利益影响到他人利益时,应该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
王一蘅:设法不影响他人利益就是。大家能各退一步,天地自然宽了。如他人不愿意退,自己多退一点也没有什么。
邓兰:首先要尽可能不影响他人利益,如果冲突不可避免,则应遵守游戏规则,公平竞争。只要不在背后搞阴谋诡计,就无需愧疚在心,因为规则适用于任何人。
刘昆:个人利益是重要的,但也没有重要到要去牺牲他人的利益。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当然以谦让为益,有几大利益:首先,谦让可能会引起对方谦让,这样一团和气多好;其次,从长远看,谦让是最终得益的,古时封侯,一位有远见的人就选择了最贫脊的山地受封,结果几百年下来无人与之争,子孙家园安好繁荣,而其他王侯的封地早已几易其主了;第三,从整个社会来看,如果大家都有谦让的精神,则世界就如人间净土;第四,对于个人,谦让是非常有效的修行。
见明:一是相互协商解决;二是寻求法律帮助。
震邦:我的原则是以不影响他人利益为前提。
菡萏:应该把他人和自己做等同观,牺牲个人利益以化解矛盾。损人利己虽然能得到一时之利,但决不会长久;舍己为人却能修善积德,获得福报。如果矛盾尖锐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应以佛祖舍身饲虎的忘我精神为榜样。但这一点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如果没有修到那种境界,也就不要强求。
净印:首先看大方向,一般来说,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并行时,我服从他人利益;当我的利益高于他人利益时,摆事实、讲道理,说服他服从我。
蒙卫芝:通常是个人利益向他人利益作适当的让步,或者采取其它办法弥补他人的损失。
果菁:个人利益服从他人利益,但这必须是真正有利于他人的利益。
徐冉:先人后己,是地藏菩萨的大愿。佛都让别人先成,何况利益冲突。天天念南无地藏王菩萨,若不在现实中效法,则有口无心,自欺欺人而已。虽种远因,现世必定无法感应道交。
李亚琴:当我们将利益让给他人时,这份谦让、友爱和无我,同样能使我们获得与世间之利不能相比的大利。所以我非常崇尚佛教这种自利利他的精神,能在利他的同时利己,将纷繁的世间矛盾化为统一。
刘腾亮:利益矛盾是永远存在的,现实社会并不是理想化的存在,合法而现实的未必合理,如“按劳分配”、“机会均等”等等,似乎都是公正的原则,但在实践时却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首先要以慈悲心来对待一切。其次,要按公正原则保护个人利益,协调和他人的利益关系。我们不可能在利益发生矛盾时,永远无条件地放弃自己的利益。我是个商人,必然会有讨价还价的交涉,自己多一点,别人必然少一点,这时公平交易原则就很重要。
对于曾经失信于您的人,是否还会给予帮助?尤其是物质上的帮助?
范卫平:失信于我的人,我还是要给予对方帮助。因为失信有多种原因,现代社会可能找不到不曾失信的人了,包括我自己。个人是渺小的,社会的漩涡让你大部分承诺都不可能兑现。
方应看:我不会,因为有比他更值得给的人。
王一蘅:这个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好人都帮不完,失信者哪里还用得着去理会。
邓兰:只要不是太过份的要求,我会帮助。如果自己的一点小麻烦能解决别人的大问题,何乐而不为?但通常不会主动提供帮助。
刘昆:这样做有一点儿难度,古人也说“远小人,近君子”。多接触具有正知正见和道德修养的人,对于培养自己的心性至关重要。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