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佛,讲究一个缘字。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话说,中国历史上就有那么十五位佛门皇帝弘扬佛法,与百姓们建立了佛缘,使得佛法在中土兴盛,善莫大焉! 汉明帝刘庄:最早引入佛教 从中国历史上看,有记载的最早的信佛帝王是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 刘庄的佛缘源于一梦。 据说在派员去印度取经的前一年,即公元64年,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中神为佛,遂有《资治通鉴》上所记载的派遣使臣去天竺求佛的事情。 当时派去的使臣一个叫蔡音,另一个叫秦景。蔡、秦二人到西域大月氏国(今阿富汗)时,正好遇到了在大月氏国传教的天竺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邀二僧到汉讲佛,还用白马驮载来一批佛经、佛像。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一行四人抵都城洛阳。刘庄为此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遂有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马寺。 刘庄这段求佛故事,史称永平求法。 梁武帝萧衍:四度出家为僧 开创汉地素食先河 梁武帝萧衍在位四十八年,以佛法治国、整理内政、文教,是南朝政治、文化及佛教最兴盛的时期。 梁武帝四次舍身同泰寺出家,大臣将他赎回。 梁武帝撰述的《断酒肉文》中坚誓素食,并下诏宗庙不得用荤食祭祀。中国僧众素食之风从此建立。 梁武帝受菩萨戒,有皇帝菩萨之称。梁武帝常行普同供养,曾多次开设大规模的斋会,如无遮大会、平等大会、盂兰盆会等。 梁武帝也热心于佛教教理的研究,著作有《涅槃经》、《大品经》、《净名经》、《三慧经》等义疏百卷,其佛学造诣深厚,有以见之。 隋文帝杨坚:由僧师抚养长大 喜欢寺院里的钟声 隋文帝在冯翊(陕西大荔县)出生,由般若寺智仙尼师抚养长大。七岁时,尼师告诉他: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十三岁时,隋文帝才回到父母家。 隋文帝性喜简朴,喜欢寺院里的钟声,偏好豆类制品,曾自言:可能前世为一修道人。 文帝登位后,尼师已圆寂,不仅在群臣前屡次提及尼师的德行,并且亲自作传纪念,对尼师孺慕之情油然可见。 文帝在位期间建造寺院共三千七百九十二所,抄经46藏132086卷,整理经典3853部,造石像大小106580尊,修复旧像1508940尊,对佛教事业的护持不遗余力。 隋炀帝杨广:智顗大师授菩萨戒 广建佛教道场 隋炀帝是文帝的次子,笃信佛教,为扬州晋王时,曾延请天台智顗大师到扬州,智顗大师为他授菩萨戒,法号总持菩萨,他也敬赠智者大师名号,相惜之情,传为历史上一段佳话。 隋炀帝即位前,对佛教护持已相当热心。他曾创建二所道观及慧日、法云二佛寺。其中,慧日道场会集了当时江南佛教界高僧,并且迎请三论宗嘉祥寺的吉藏大师入寺住持,是为江南一大盛事。 另外,他也在长安建日严寺,高僧彦琮、智脱、法澄、法论、智炬等,皆曾住此大振法雷,讲学之盛,冠于当世。 大业三年(西元607年),以佛法治国的日本圣德太子派遣学者、僧侣来隋留学,隋炀帝特别启用洛阳鸿胪寺四方馆,聘请高僧负责留学僧的教育工作,举办讲座、法会,从事经典的校勘等。 唐太宗李世民:深入经藏 与玄奘大师相见恨晚 唐太宗护持佛教,崇敬三宝,历代罕见。 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回国后,太宗对他的精神敬佩不已,几次劝请大师还俗辅政,但都为其所婉拒。后来,太宗为玄奘大师建弘法寺,寺内设置翻经院,一切的经费由国家供给,成就玄奘大师的译经事业。 唐太宗本身也深入经藏,曾研读《菩萨藏经》,致力于菩萨道的实践;并亲赐《瑜伽师地论》序,刻于石碑,即闻名至今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文。 太宗于驾崩前,专注于佛法研讨,不仅感动于佛法的妙理,甚至表示与玄奘大师相见恨晚,未能好好弘传佛法。 大周女皇武则天:曾亲自跪迎 高僧义净大师,建造龙门石窟 武则天信仰佛教,精通义理,承继太宗、高宗时的护佛事业,使得唐朝尊崇佛教的热潮如日中天,功德难量。她自己也曾被安排到感业寺出家。 武则天是个虔诚的佛弟子,武则天即位后,即下令奉佛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她以五戒教育世人,并以佛法治国。 义净从天竺返国时,带回近四百部的梵本经、律、论及佛舍利三百粒。武后亲自到东门外跪迎。 武后深具才华,文笔流畅,尤其她所写的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千百年来,为佛子所赞颂不绝。 武后曾助脂粉钱二万贯,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并主持开光仪式。 唐宣宗李忱:一度出家为僧 曾与黄檗禅师机锋 在位虽仅十三年,但他精勤治道,惠民爱物,堪称明君,尤其从谏如流的精神,足以媲美唐太宗,所以赢得小太宗的美名。 为了逃避唐武宗的杀害,曾经一度出家多年,他与禅门高僧黄檗希运禅师有过一段论道广为流传。 当他还是沙弥时,有一回,见到黄檗希运禅师在拜佛,于是对禅师说:禅师!你常开示大众说:‘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请问禅师,你现在拜佛,到底在求什么? 黄檗禅师听了,赏他一个耳光,说:不作佛求,不作法求,不作僧求,当作如是求。 你直接说当如何求,又何必动手打人?太粗气了!李忱申辩说。 这是什么地方,容你在此说粗说细! 李忱言下大悟。这一则宣宗与黄檗禅师之间的论道,流传很广,成为禅宗著名的公案。 宋太祖赵匡胤:利用最新印刷术雕刻中国第一部佛经总集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不久,便下诏诸路保护寺院;敕令用金字、银字书写佛教经文。在宋太祖保护佛教的政策下,建隆元年这一年便剃度僧尼8000人。 接着,宋太祖又派行勒等157人前往印度,求取佛法,大力弘扬佛教。 宋太祖利用最新技术,派内官张从信在益州主持雕刻大藏经,这次刻经,前后费时12年。最初刻制佛经5000多卷,后来又增刻1000多卷,共达13万块雕板。 这部佛经因刻于宋开宝年间,所以被称为开宝藏。又因刻于四川,故又称蜀版大藏。这是我国第一部佛教总集,也是当时最全的一部佛教丛书。 忽必烈:把佛教定为国教 大力兴建寺庙 忽必烈汗执政时期,极力扶持佛教,为佛教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忽必烈汗抛弃了成吉思汗关于对各类宗教不得偏向的遗嘱。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