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全文网

中华民族史记:北周武帝废佛及轮回辩争,佛道相融

发布时间:2023-11-19 05:26:41作者:普门品全文网
中华民族史记:北周武帝废佛及轮回辩争,佛道相融

北周的第三任皇帝是武帝宇文邕,他在位期间做了几件被载入史册的事:一是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二是废佛;三是与突厥和亲,和南朝通好,外交策略上取得成功。南北朝时期,虽然发生了北魏太武帝禁佛事件,佛教曾一度沉寂,但不久太武帝就死了,继位的文成帝马上下诏复兴佛教,浴火重生的佛教以更加迅猛的速度蓬勃发展。此后,西魏、北齐、北周的很多皇帝都笃信佛教,使佛教的势力越来越大。佛教盛行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积累了大量财富,却不向官府纳税服役,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军队兵力来源;僧人不受世俗法规约東,倚仗寺院的权势胡作非为,甚至与官府分庭抗礼。

佛教宣扬的“捐六亲、舍礼仪”等虚幻教条在思想上与儒家的治世学说发生矛盾,成为一些土大夫攻击的目标。北周武帝即位后,正面临着与北齐的战争,双方势均力敌。北周武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突厥和亲、通好南朝、废佛等都是为灭北齐做准备的北周天和二年(567),有个出家还俗的卫元嵩给北周武帝上了一道《省寺减僧疏》,指出尧舜时没有佛教,国家很安定;南朝的齐、梁佛教昌盛,却未必国泰民安。卫元嵩认为“废除佛道,便可国库充盈,百姓安居”,建议北周武帝废佛。道士张宾等也上书请求废除佛教。

于是,北周武帝召集群臣及名僧、道士讨论儒、道、释三教的优劣,意在压低佛教的地位。可是,当时的朝政大权被笃信佛教的宇文护把持着,他不同意,北周武帝就没办法。因此,虽经多次讨论,佛教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北周建德元年(572),经过多年积蓄力量,北周武帝终于推翻了宇文护,自已执掌朝政。第二年,北周武帝就召集道士、僧侣、百官讨论“三教”问题。北周武帝自升高座,辨释“三教”先后,以儒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把佛教排在最后,实际上是废佛的前奏,但有些佛教徒并不知道北周武帝的真正用意,以为只是一场斗法会而已,“三教”还是各自引经据典,一个劲地争辩不休。

另一些看透北周武帝心思的僧侣则开始讥讽、反抗,这反而坚定了北周武帝废佛的决心。574年五月,北周武帝下诏废除佛教和道教,下令把佛教和道教的典籍、经像全部烧毁,命令和尚、道士还俗,寺庙道观赐给王公们做宅第,寺院的财产没收入官,寺院的奴婢全部释放。一时间,北周境内“融佛焚经,驱僧破塔”。建德六年(577),北周武帝率军攻入北齐邺城(今河北临漳),北齐灭亡。邺城有个叫熊安生的国子博土听说北周武帝人城了,连忙叫家人打扫卫生,说:“周帝尊儒,必将见我。”果然,北周武帝不久就来拜访了。

北周武帝给了这个儒生很高的礼遇,不要他跪拜,还拉着他的手一起并排坐着,不仅赏赐甚厚,还给他乘坐驷马安车的特殊待遇。在尊儒的同时,北周武帝下令齐境禁止佛教。北周武帝废佛较为彻底,一时之间,北方佛教几乎销声匿迹,这被佛教徒视为浩劫,史称“周武法难”。北周武帝废除佛教和道教,虽然焚毁经像,但并不杀害僧尼和道士,只是让300余万寺观人口还俗成为编民,向国家纳税服役,这在当时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为灭亡北齐莫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佛教寺庙的大雄宝殿中央,经常有三尊佛像:有的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东边是药师佛,西边是弥陀佛,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空间世界,叫“横三世佛”;有的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为燃灯佛,右侧为弥勒佛,分别代表现在、过去未来,叫“竖三世佛”,是佛教“三世轮回”说的象征。南朝时,佛教和道教为三世轮回之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三世轮回说为佛教所创,那时,南朝道教也引用三世轮回论,这引起了佛教徒的抗议。公元465年,南朝刘宋明帝即位,他想弘扬道教,就召见当时著名的道士陆修静。

陆修静是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道教组织,完善斋醮仪式,使南天师道成为道教重要流派;他学识广博,兼通儒家和佛教学说,为道教经典的搜集、整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公元467年,在刘宋明帝的多次征召下,陆修静从庐山来到了刘宋京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陆修静进京引起了佛教徒的极大关注。刘宋司徒袁粲(佛教徒)召集京城佛教高僧和陆修静进行了一场辩论,指责道教窃取了佛教的三世轮回教义。陆修静认为:《道德经》和《庄子》中早就有类似三世轮回的说法,道教早期经典《太平经》中也说凡行恶者子孙必得报应,可见三世轮回说并不是佛教独创。

这时,著名道士顾欢发表了《夷夏论》,详细分析了佛教和道教的是非、同异及优劣,表面上承认道教和佛教都有教化功能,实际上却坚持夷、夏有别排斥外来的佛教。此文一出,立即遭到佛教信徒的强烈反对,一些僧人、名士纷纷著文反驳,形成南朝宋、齐之际一场规模颇大的思想之争。针对明僧绍《正二教论》、谢镇《析夷夏论》、朱昭之《难夷夏论》、释慧通《驳夷夏论》、释僧愍《戎华论》等对顾欢的驳斥,有道土假托南齐贵族张融的名义作《三破论》,说佛教“入国而破国,入家而破家,人身而破身”,信之无益。这种说法显然不能让人接受,佛教徒释僧顺作《析三破论》,从19个方面批驳《三破论》的错误观点。

佛教徒释玄光作《辨惑论》等,攻击谩骂道教于是,佛、道二教教徒依各自信仰,大肆剽窃教义、伪造经书、假托名著,互相攻讦对方,一时间,道、佛辩争到了白热化的地步。

佛教与道教激烈辫争时,儒家基本上是站在道教的立场,敲敲边鼓。道教这时也吸收了儒家的精髓,如陆修静在整顿天师道组织、制订道教斋醮仪轨的过程中,就大量吸收了儒家的礼法精神。当时一些高道名僧主张三教合一,劝佛道双方不可各执己见,应该互相包容。陆修静以《老子》、《庄子》为道学的起源,说明了儒学的道学化;认为三世轮回并不是佛教独有的学说,说明了佛学与道学的相融相通;三教合一的主张,说明儒、道、佛三教的交融与影响。可见,中华民族的宗教信仰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初识佛法

  • 佛学课本

  • 佛光教科书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