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当家庭事业不顺,许多人会热衷于求签问卜,这种迷信行为却也有市场,因为“大师”口中一句所谓的“犯小人”,就让事事不顺有了理由。诚然,“小人”唯恐天下不乱,你得势时他见风使舵,邀功讨赏;你失利时又花言巧语,落井下石。总之,小人就是把生活搅得鸡犬不宁。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来,提起小人可以说让人咬牙切齿,譬如“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从这些话语中足见古人对“小人”的厌恶之情。
不过,以佛法的圆融之道来讲,用迷信的思想看待小人固然不对,但与小人老死不相往来的传统观念似乎也欠妥当。那么从佛法的角度看来,生活中遇到小人当道,该如何破解呢?
曾经有同参师兄对小编说,佛门认为“一切唯心造”,儒家也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于是每当遇到不顺,他都在自己身上找问题,结果变得非常苦闷。其实,换做任何人,如果一味否定自己,也难免心生抑郁。一切唯心造是在说,我们所遇到的一切境界,顺遂或者坎坷,都是外缘;心被外缘所恼,生出苦乐感受,这才是“问题”。也就是说,遇到“小人”时,我们首先应该不让心被逆缘所恼,而不是纠结在事相的对错上,别忘记“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其次,小人是自己来到我们身边的吗,他们是否天生就是小人呢?在小编看来也不尽然,所谓“不与小人斗利”,孔夫子也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道义和利益面前,小人往往侧重于后者,而君子是耻于谈利益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君子”的那么彻底,既想有君子之名,又想争一分利益,小人当道就在所难免了。
对初入佛门的人来说,与小人争逐利益,事相上不必刻意回避,因为人生在世总要有柴米油盐,但心性上一定要有分寸:自己并非喜好争斗,贪恋利益,而是以此作为修行的根本。越是有勇气去面对、随顺,保持对“小人”的觉照,才越有可能转化他,摄受他,最终转烦恼为菩提,把“小人”变成自己修行过程中的“道友”。
最后,能转化小人成助缘最好,但也有句话叫“最难莫过斗小人”,因为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是小人的拿手好戏,你永远不知道“小人”在何处设好了圈套,等着我们往里钻。所谓“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所以在自己修行有限时,对小人最好敬而远之,保持适当距离,不与他们产生任何瓜葛,让他们没有发挥的空间。一心向道,快速圆成佛果,随后倒驾慈航,摄受小人在内的一切众生,才是最为稳妥的破解小人之道。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版权所有:普门品全文网